喀什的小街小巷
世代居住在小街小巷的人是友善的。你可以停下脚步与他们聊天,甚至可以进入居民家随意参观。
孩子们在小巷中尽情嬉戏,偶尔还会向外来的游客打个招呼。
像传统手工地毯这样的特色工艺品店铺遍布古城的小街小巷

小巷深处有人家
一砖一瓦好像都记录了生活的烙印
“我的祖辈就是在这里生息、繁衍,一直延续到我的孙辈。”一位维吾尔族妇女怀抱孙儿说。 幽深小巷里传统手工艺制陶作坊 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就该到那里的小街小巷转转。因为小巷里的人们,基本保持着这个城市原汁原味的市民生活,走进小街小巷,可以窥视到这个城市古老的过去。
在喀什密如蛛网的小巷里,在约2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里,2.3万居民聚居,两三百条巷道交错密织。街区土石路面的巷道,宽一点的能走驴车,窄的两人并肩难行;街巷长的600多米,短的50米就到尽头。街巷东转西折,南弯北错,迂回曲折,看似路尽,却柳暗花明又见一巷,恰似《水浒传》里祝家庄的盘陀路。
据说,喀什古城的民居小巷蜿蜒而生、深远幽静,外人进入小巷很难分清前方有无通道。其实只要看着脚下便可一目了然。铺设小长条砖的是死胡同,而只要踩上了六角砖,就可以不慌不忙地赶上大街。?
可以想象,小巷院落初建时,该是宽敞的。然而,随着人口增加,人们逐渐在院落里加盖住房,院落便占去了一部分。随着代代繁衍生息,院落内再无地方扩展修房,于是就向院落四周连接墙体扩建住房。小巷,再也无法扩大家族的住宅,便开始向高空延伸,聪明的维吾尔人就在原来住房上加建一层,甚至两层,从此在民居中有了土楼房。人口多的住户连楼房也不够用时,有些人想出了个奇特的办法,在修二楼时,将楼延伸出去,跨过小街小巷搭建到对面,这种形式被逐渐推广,数百年来,渐渐形成了喀什小巷的“过街楼”景观。“过街楼”的巧妙体现了维吾尔人的聪明才智。它既不影响楼下行人行走,也不影响楼上人居住,在有限的范围内极大地利用了空间。除了“过街楼”,还有占街面一半的“半街楼”。在小巷深处还可看到将楼房盖在小巷十字路口上的“悬空楼”。从远处望去就像立在小巷内的炮楼或是碉堡。看过小巷街景各式楼台后,沿着小巷内的任何一条小道走去,便可看到沿巷道修建的民居院落大门依墙外而开,门都是两扇的,一户挨着一户。
在喀什,每一条小巷其实就是一个巴扎。你能想象宽不过10米,长不过几百米的街上汇聚着大大小小几百家手工作坊和摊点的情景吗?你能想象街道两旁依次排开的高低错落地悬挂或摆放手工业品的情景吗?富丽堂皇的地毯、美轮美奂的英吉沙小刀、琳琅满目的金银首饰„„喀什人制作产品时表现出的专注的神态,他们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精雕细刻着„„ 整个喀什老城中,每条幽深的巷子纵横交错相通,虽与钢筋水泥的高楼并存,却有诉不尽的沧桑与凄凉。那一砖一瓦记录了那里的人们生活的烙印,虽历经风雨,却淳朴依旧。 夜幕降临,老城古巷氤氲在霞光中,一切都显得安详、宁静。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