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康有为
梁启超与康有为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影响巨大的两个人物,而梁启超与康有为之间也有很多恩恩怨怨。在后人看来,梁启超与康有为之间一直都是师生关系,但是却远远不止。
康有为照片
梁启超自幼聪慧,对于学习更是极度热爱。在1889年,梁启超年仅十六岁,便已经成为了举人。而康有为生于地主贵族的家庭当中,虽然条件很好,但是家庭很封建,官僚气氛很浓,康有为却多次考试不中。因此,康有为对于科举考试并非抱有太多的兴趣,而康有为的身份也仅仅只是一名监生而已。
在1890年,梁启超在同学陈千秋的引荐之下,认识了康有为。当时的梁启超才十八岁,而康有为却已经三十三岁了。但是因为科举的原因,梁启超是举人,而康有为只是监生,论等级的话,梁启超要高于康有为。
一开始梁启超是抱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去见康有为的,但是在见了康有为,听了康有为对于学识的见解之后,对于康有为极度的佩服。于是梁启超放下身段,拜康有为为师,这也极大地增强了康有为的名气。
梁启超在思想学识以及政治见解上,有很多都是继承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以及维新变法等事件当中,梁启超也是康有为的左膀右臂。但是,随着国家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以及梁启超学习的西方先进思想越来越多,与康有为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到了最后,梁启超从与康有为统一战线的保皇派转变成了与保皇派作对的革命派,梁启超与康有为的关系也真正的分裂了。
康有为著作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他是于1858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南海县。康有为的一生成就非凡,他和其弟子梁启超合作过戊戌变法。因为失败最终选择出逃后回国定居上海,回国后专注完成康有为著作。
康有为著作图
康有为著作有很多,都是康有为在为官时期完成的。康有为著作主要有1885年所写的《康子内外篇》与《实理公法全书》,还有1886年撰写的《教学通议》。以上两个康有为著作是康有为的代表著作之二,康有为著作的主要核心内容是向往平等公正,改良政治。
康有为在1889年到1893年间完成了的康有为著作有《长兴学记》、《桂学答问》等广为人知的名著,以上两个康有为著作主要就是康有为为戊戌变法所准备的著作,康有为认为只有通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发展才能使中国变得富强。
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在逃亡过程中写作完成了不少自己的著作。在1901年到1903年间康有为著作主要的代表作有《大同书》、《论语注》《春秋笔削微言大义考》等。康有为著作种类多种多样,据历史记载有一百三十九种之多。康有为著作的完成代表了康有为一生对国家发展和戊戌变法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康有为著作不仅给后人留学了宝贵的历史财富,也为后人了解康有为本人一生的成就留下了证据。
康有为思想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当中,有一个比较著名的人物,那就是康有为,因为在两百多年之前的中国,发展了一种比较新型的思想,那就是维新思想,在初期的时候,康有为成立了万木草堂,从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当时的学堂,所以康有为作为一个老师开始教学,传播康有为思想,其中,另外一个近代当中比较著名的人梁启超就是他的学生。
康有为画像
康有为作为一个老师,就是将自己的思想传播给其他的上进青年,他的思想是非常的超前的,因为他不仅仅包含了中国比较传统的儒家思想,还结合了当时的西方先进思想,所以说这个时候的康有为思想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康有为思想是怎么样的。
总体来说,康有为在自己的思想当中,有三个比较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就是据乱世,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阶段升平世,最后就是太平世。在每一个阶段当中,所需要的制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当时应该政治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最早的时候是需要君主专制的,这样有利于评定乱世,第二个阶段的需要就是共和制度,最后就是根据社会的发展,政治也会一直在变化,升级,所以在当时,康有为的这种思想是非常先进的。

康有为的思想我们现在看来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并不是很容易接受,所以康有为的先进思想引起的轰动也是非常大的。
对康有为的评价
康有为是一个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之所以有名,除了他本身非常有学问之外,还有就是在历史非常重要的戊戌变法,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一般来说,比较著名的人物都是充满着争议的,所以从近代到现在,在整个学术界当中,对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那么目前人们对康有为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
康有为图片
康有为作为近代历史的著名人物,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有两种,一种说的是他的思想是,对当时的那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态度还是抱有幻想的,所以因为这样对康有为的评价就是说他成为了一种工具,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
另外一种对康有为的评价说的是,在他的变法失败之后的这段时间,这个时候的康有为思想有了变化,所以人们对他的评价也相应的产生了变化,因为这个时候的他变得开始反对民权,对于之前的君权是崇拜的,所以最终的康有为的思想是变成了保皇党,所以人们对这个时候的康有为的评价就是绊脚石了,因为他阻碍了社会的前进。
对于康有为的评价,马克思在他的书中指出过,中国的近代历史是比较封建的,第一个对这种旧的制度提出质疑并且通过行动对它进行挑战的学者就是康有为,尽管在最后的时候,他的改革是失败的,他的局限性也是非常的明显的,但是他依然是近代中国宪法思想启蒙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