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在中国历史上是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闯王李自成攻入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被逼在景山上吊自尽,关外的大清捡了个便宜,进了北京城做了中国的皇帝,华夏衣冠俱蒙尘
1644年是混乱的一年,明朝内部连绵多年的“流贼”之祸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辽东的大清也是蠢蠢欲动,最终处在双重压力之下的明王朝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乱世出英雄,这一年注定是各路英雄涌现的一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称王称候者数不胜数,这一年,连皇帝都不是一般的多,1644年一共有五位皇帝。
【大明崇祯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父明光宗朱常洛,母刘氏。崇祯为朱常洛第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勉,同时也是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无力回天”这四个字,可以概括崇祯的一生。
崇祯皇帝继承了哥哥明熹宗朱由校的皇位,登基之初即铲除了魏忠贤集团,熟称“阉党集团”, 雷厉风行地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地位,阉党之祸逐渐澄清。使得朝野上下精神为之一振,当然也带来了一定的后遗症,文官集团没有了敌人,逐渐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
可以说崇祯皇帝的整个执政时期,明王朝这艘大船正饱受内外交困的折磨,内有“流贼”农民军起义,外有“建虏”后金扰边,朝廷内部还有文官集团的掣肘,崇祯皇帝虽然时时勤勉,无一日敢懒惰,但是积重难返,大明王朝终于在这一年走到了崩溃的边缘。闯王李自成在三月十八日攻破北京城,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尽。
崇祯皇帝统治的日子到三月十九日。
【大顺皇帝李自成】
闯王李自成,大名鼎鼎的农民军起义领袖,很多人都从历史教科书中知道了闯王的大明,他以被裁员的邮递员(驿卒)的身份参与了农民起义,经过十几年的起起伏伏,终于在1644年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