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 孙膑著作《孙膑兵法》翻译译本远销海外 孙膑翻译

  《孙膑兵法》创始人孙膑

  孙膑,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孙宾,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孙膑的个人主张观点

  从《孙膑兵法》中,可以看出孙膑的以下主要观点:

  (一)他既主张“战胜而立”,又指出“乐兵者亡”。他认为,只能通 过战争才能实现统一,这在他那个时代无疑是正确的。但他反对滥用战争, 更反对打无准备的战争,他强调“事备而后动”。

  (二)他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双方的力量对比,而是战争的性质, 他指出“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

  (三)他认为军队强大、战无不胜的根本在于士兵和民心。他说,“兵 之胜在选卒”,对士兵应“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他多次提到民心问

  题,并明确指出,使百姓遭受痛苦的军队会遭受失败。

  (四)他认为强兵的关键是“富国”,而“富国”的途径又是爱惜民力 和积聚民力,特别强调休养生息,积蓄民力。

  (五)他的主导战略战术思想是“奇发而不报,则胜矣”,“有余奇者, 过胜者也”。极力倡导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出奇制胜。

  (六)他力主“必攻不守”。认为积极主动进攻是取胜的法宝,消极防 守难逃厄运。

  (七)他强调领军将帅必须知“道”,要求统兵将帅知天文、明地利、 善人和,真正懂得用兵的规律。

  (八)他很重视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主张君王全权授命,将领同心 协力,官兵上下一心,建立一种和谐的内部关系。

  孙膑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卓越的军事家。《孙膑兵法》是一部内容丰 富、极有价值的重要著作,值得人们好好阅读,仔细咀嚼,用心领悟。

  

  

  《孙膑兵法》之走为上策

  成侯邹忌一向与田忌不和。马陵之战后,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有意做一番大事吗?”田忌不知所以。孙膑说:“将军最好不要解除武装返回齐国,而是让那些疲惫老弱的士兵来把守住主地(今山东省淄博市西南)。主地的道路狭窄,车辆只能依次通行,碰撞摩擦而过。如果让那些疲惫老弱的士兵把守住主地,定能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以百当千。然后将军背靠泰山,左有济水,右有高唐,辎重可直达高宛(今山东省桓台县境内),只需轻车战马就可以直冲齐国首都临淄的雍门。如此,齐国的大权就可以由将军掌握决定了,那时候邹忌必定出逃,否则将军有可能不能安全的返回齐国。”但田忌没有听从孙膑的劝告。

  后来邹忌派公孙阅令人携带重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阅就派人逮捕占卜的人,在齐威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闻讯后大为恐慌,被迫出奔至楚国,后被楚宣王封于江南(今长江以南的地区)。孙膑这时也随田忌来到楚国,有可能一起去了田忌在江南的封地,与弟子潜心著述。《孙膑兵法》的大部分篇章,可能是在楚国完成的。齐宣王继位后得知田忌被陷害,将田忌召回国内官复原职,而孙膑也于此时返回齐国。《太平御览》记载孙膑曾为齐宣王献上收服燕、赵两国来对抗秦国的计策。后孙膑返回故地乐安颐养天年。辞官隐居后的孙膑开始著书和教学,结合理论与实践,整理出《孙膑兵法十六篇》传世。

  而班固的《汉书》和曾巩的《战国策序》却记载孙膑不得善终。孙膑有子孙胜,字国辅,担任秦国将领。据记载,三国时期的东吴孙氏家族就是孙武、孙膑的后代。

 

  《孙膑兵法》主要内容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汉书·艺文志》称“[1] 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概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法》,共收竹简364枚,分上、下编,各十五篇。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认为,上篇当属原著无疑,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下篇内容虽与上篇内容相类,但也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不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中,收入《孙膑兵法》凡16篇,系原上编诸篇加上下篇中的《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为: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五教法、强兵。

孙膑兵法 孙膑著作《孙膑兵法》翻译译本远销海外 孙膑翻译

  《孙膑兵法》思想内容

  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世间万事万物的起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强调的是一种“天下太平”的理想社会。然而对于战争这个关系着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问题,道家也多有论述。如以弱胜强,守静贵柔,欲取先与等思想,都是具有很强的辩证思维,《老子》中曾谈到:“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由此可知,老子认为战争是不详的东西,除非迫不得已才能使用。《孙膑兵法?见威王》说:“夫兵者,非士恒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 道家认为战争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只有在正义的情况下才可发动战争。

  在《孙膑兵法》中,提到“道”的地方多达五十多处,在《孙膑兵法?威王问》中,孙子曰:“明主、知道之将,不以众卒几功。’孙子出而弟子问曰:‘威王、田忌臣主之问何如? ’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几知兵矣,而未达于道也。……”孙膜在强调指导战争的将领必须知“道”,通识用兵之道,同时掌握灵动的战略战术,而作为统治者,不仅要知兵,而且必须“达于道” 才能掌握战争的规律。

  知兵要“达于道”的目的是“知道即可知胜。”这是《孙膑兵法?篡卒》篇体现的孙膜军事思想。因为在此篇,孙膑列举了 “恒胜有五”、“恒不胜有五”的五个条件,其中“知道”和“不知道”各占其一。对战争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人数的众寡,不是粮草的多少,也不是装备的新旧,而是“胜在道也”,是要依据客观规律统领战争思想,这是战争取胜之匙,而这种客观规律就是“道”。

  《孙膑兵法》军事思想

  纵观《孙膑兵法》十六篇,在继承孙、吴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首先,孙膑在《威王问》中阐述了战争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战争观。

  他明确地说,战争不是什么别的,而是先王传布"道",即政治的工具。先王不是不想要"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为社会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但是,依靠空口说教办不到,所以才"举兵绳之",用战争的手段禁止争夺。然而,战争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并不是可以经常使用的。战胜固然可以"存亡国,继绝世",而一旦战败,则会"削地而危社稷"。所以,对待战争"不可不察",要慎之又慎。喜好战争的国家一定灭亡,贪图胜利的人一定受辱。孙膑的这种战争观显然比《司马法》所说的"以战止战"的思想更加深刻。

  战争作为布"道"的手段,进行战争一定要合于"义","战而无义,天下无能固且强者"。经济是战争的基础,只要有充足的物质准备,小城照样能巩固坚守。在《强兵》篇,孙膑又进一步提出,要想强兵,当务之急在于"富国",明确揭示了战争对于经济的依赖关系,在理论上发展了孙武所提出的"因粮于敌,取用于国"的论题。

  其次,发展了孙武"任势"的军事理论,明确提出了"因势而利导之"的作战原则。《吕氏春秋·不二篇》说:"孙膑贵势",这指明了孙膑兵法的特点。势是战争态势,是敌我双方军事实力(包括兵力、武器装备、军事物资等)的布局。孙武早在十三篇中就提出了"任势",即驾驭战争态势的思想。孙膑则在"任势"的基础上,提出创造和争取有利作战态势的各种原则。他在《威王问》中说:"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而士的斗都应当在创造优势的条件下进行。如齐威王问:敌我两军实力相当,两军将领相望,阵势都很坚固,谁也不敢先动,应该怎么办?孙膑回答:先派少量部队,由贱而勇敢的将吏率领去试探攻击,接战后只许败,不许胜,把主力部队隐蔽地布好阵势,待敌军分兵追击我小部队时,我军从侧翼攻击敌军主力,就可获得大胜。在应付"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战争态势时,孙膑提出要"让威"。即避开敌人锋芒,隐蔽好后续部队,以便使我军能随时转移。主力部队将持长兵器的战士排在前面,持短兵器的战士排在后面,选派弩机手援救危急。等待敌人攻击能力下降,再行反击。这也是充分利用敌我双方的条件,造成有利于我的态势,以扭转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

  战争是瞬息万变的,所以要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孙膑把弓弩比喻为"势",也正在于说明战争就是要争取发射弩矢的那一最有利的瞬间。

  孙膑还注意利用各种地形创造有利的态势。他在《官一》篇说:在山险中作战,要放开谷口,把敌人引出山谷来交战。在杂草丛生的地方作战,要虚设旌旗,诱敌深入,进行消灭。"易(地形平坦)则多其车,险(地势险阻)则多其骑,厄(山陵狭谷地带)则多其弩。"自己要抢占有利地势,攻击处于不利地势上的敌人,这叫做"居生击死"。总之,孙膑主张把握有利战机,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创造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态势,以争取战争的胜利。

  它是战国时期战争实践的理论总结,继承了前辈军事家的优秀成果,又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发挥创造,在汉族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孙膑兵法》部分翻译

  擒庞涓

  昔者,梁君将攻邯郸,使将军庞涓,带甲八万至于茬丘。齐君闻之,使将军忌子,带甲八万至..竞。庞子攻卫□□□。将军忌[ 子] ..卫□□,救与..曰:“若不救卫,将何为?”孙子曰:“请南攻平陵。平陵,其城小而县大,人众甲兵盛,东阳战邑,难攻也。吾将示之疑。吾攻平陵,南有宋,北有卫,当途有市丘,是吾粮途绝也,吾将示之不知事。”于是徙舍而走平陵。..陵,忌子召孙子而问曰:“事将何为?”孙子曰:“都大夫孰为不识事?”曰:“齐城、高唐。”孙子曰:“请取所..二大夫□以□□□臧□□都横卷四达环涂□横卷所□阵也。环涂甲之所处也。吾未甲劲,本甲不断。环涂击柀其后,二大夫可杀也。”于是段齐城、高唐为两,直将蚁附平陵。夹环涂夹击其后,齐城、高唐当术而大败。将军忌子召孙子问曰:“吾攻平陵不得而亡齐城、高唐,当术而厥。事将何为?”孙子曰:“请遣轻车西驰梁郊,以怒其气。分卒而从之,示之寡。”于是为之。庞子果弃其辎重,兼趣舍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故曰,孙子之所以为者尽矣。

  翻译:从前,魏国国君惠王准备攻打赵国都城邯郸,便派出大将庞涓统领八万大军到达卫国的茬丘。齐国国君威王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大将田忌带领八万军兵开到齐国和卫国边境。庞涓攻打卫国,形势十分危急。田忌将军要救卫国,但有种种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时无计可施,便和谋士孙膑商议。孙膑指出,不能直接去救卫国。田忌一听,十分着急,便问道:“如果不去救卫国,那怎么办呢?”孙膑说:“请将军南下攻打魏国的平陵。平陵城池虽小,但管辖的地区很大,人口众多,兵力很强,是东阳地区的战略要地,艰难攻克。我军可以故意在这里用兵,以便迷惑敌军。我军攻打平陵,平陵南面是宋国,北面是卫国,进军途中还要经过魏国的市丘,我军的运粮通道很容易被切断。我们要故意装出不知道这种危险。”田忌接受了孙膑的计谋,拔营向平陵进军。接近平陵时,田忌又请来孙膑,问道:“该怎么攻打平陵呢?”孙膑说:“大将军,您难道还不明白我们的计谋吗?”田忌说:“分兵齐城、高唐。”孙膑说:“请派两位将领带兵从齐城、高唐攻击环涂地区魏军。环涂是魏军屯驻之地。我军派出前锋发起猛烈进攻,主力部队却按兵不动。环涂的魏军必定会反击,两位将军可能打败仗,甚至牺牲。”于是,田忌分兵两路,从齐城、高唐直向平陵进击。果然不出孙膑所料,夹、环涂两处魏军从后面夹击齐军,两路齐军大败。田忌急忙召孙膑问计:“我军没攻下平陵,反而失去齐城、高唐,遭受很大损失,现在该怎么办呢?”孙膑说:“请立即派出轻装战车,往西直捣魏国都城城郊,激怒庞涓。庞涓必定回兵救魏国国都。我军只需分出少数兵力和庞涓交战,显出我军兵力单薄的样子。”田忌一一照办。庞涓果然丢掉辎重,昼夜兼程回救魏都。孙膑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埋伏,一举战胜庞涓。所以,人们赞叹说,孙膑用兵真是绝了。

  威王问

  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孙子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为之微阵以触其侧。是谓大得。”威王曰:“用众用寡有道乎?”孙子曰:“有。”威王曰:“我强敌弱,我众敌寡,用之奈何?”孙子再拜曰:“明王之问!夫众且强,犹问用之,则安国之道也,命之曰赞师。毁卒乱行,以顺其志,则必战矣。”威王曰:“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用之奈何?”孙子曰:“命曰让威。必臧其尾,令之能归。长兵在前,短兵在□,为之流夸,以助其急者。□□毋动,以待敌能。”威王曰:“我出敌出,未知众少,用之奈何?”孙子[ 曰]: “命曰..”威王曰:“击穷寇奈何?”孙子[ 曰]: “..可以侍生计矣。”威王曰:“击均奈何?”孙子曰:“营而离之,我并卒而击之,毋令敌知之。然而不离,按而止。毋击疑。”威王曰:“以一击十,有道乎?”孙子曰:“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威王曰:“地平卒齐,合而北者,何也?”孙子曰:“其阵无锋也。”威王曰:“令民素听,奈何?”孙子曰:“素信。”威王曰:“善哉言!兵势不穷。”..田忌问孙子曰:“患兵者何也?困敌者何也?壁延不得者何也?失天者何也?失地者何也?失人者何也?请问此六者有道乎?”孙子曰:“有。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故曰,三里沮洳将患军..涉将留大甲。故曰,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壁延不得者寒也。□..”.. “奈何?”孙子曰:“鼓而坐之,十而揄之。”田忌曰:“行阵已定,动而令士必听,奈何?”孙子曰:“严而示之利。”田忌曰:“赏罚者,兵之急者耶?”孙子曰:“非。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田忌曰:“权、势、谋、诈,兵之急者耶?”孙子曰:“非也。夫权者,所以聚众也。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诈者,所以困敌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孙子曰:“料敌计险,必察远近,..将之道也。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骨也。”田忌问孙子曰:“张军毋战有道?”孙子曰:“有。倅险增垒,净戒毋动,毋可□□,毋可怒。”田忌曰:“敌众且武,必战有道乎?”孙子曰:“有。埤垒广志,严正辑众,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田忌问孙子曰:“锥行者何也,雁行者何也?篡卒力士者何也?劲弩趋发者何也?飘风之阵者何也?众卒者何也?”孙子曰:“锥行者,所以冲坚毁锐也。雁行者,所以触侧应□[ 也] 。篡卒力士者,所以绝阵取将也。劲弩趋发者,所以甘战持久也。飘风之阵者,所以回□□□[ 也] 。众卒者,所以分功有胜也。”孙子曰:“明主、知道之将,不以众卒几功。”孙子出而弟子问曰:“威王、田忌臣主之问何如?”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几知兵矣,而未达于道也。吾闻素信者昌,立义..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齐三世其忧矣。”

  翻译:齐威王和孙膑谈论用兵问题时,问孙膑:“如果两军旗鼓相当,双方的将领对阵,阵势都十分坚固,谁也不敢先发动攻击时,应该怎么办呢?”孙膑回答道:“先派出少量兵力,由勇敢的低级将领带领去试探敌军,要做好试探失败的准备,不要只想取胜,试探的军队要用隐蔽的行动,攻击敌阵侧翼。这就是取得大胜的方法。”威王问:“用兵多少有一定的规律吗?”孙膑说:“有。”威王问:“在我强敌弱,我方兵多敌方兵少时,该怎么办?”孙膑向齐成王行礼后回答道:“真是英明君王提的问题。在本方兵多势强的形势下,还问如何用兵,这种谨慎的态度,确实是安邦的根本。在这种形势下,可以采用诱敌之计,叫做‘赞师’,即是故意让本方军队队形散乱,迎合敌方心理,引敌方和本方交战。”威王又问:“如果敌方兵多,敌强我弱,又该怎么办呢?”孙膑说:“要采取退避战术,叫做‘退威’,避过敌军的锋锐。但要做好后卫的掩护工作,让自己的军队能安全后退。后退军队持长兵器的军兵在前,持短兵器的军兵在后,并配备弓箭,作为应急之用。..我方军队要按兵不动,等待敌军疲惫时再伺机出击。”威王问:“我军和敌军同时出动,而又不知放军兵力多少时,该怎么办呢?”孙膑说:“叫..”威王问:“如何追击穷寇?”孙膑说:“..”威王问,“对势均力敌的敌军该怎么办?”孙膑回答道:“要迷惑敌军,使其兵力分散,我军抓住战机,在敌军尚未发现之时,给以突然袭击。但是,在敌军兵力没有分散时,要按兵不动,耐心等待战机。千万不要中敌军疑兵之计,盲目出击。”威王问,“如果我军和敌军兵力为一比十时,有攻击敌军的办法吗?”孙膑回答道:“有!可以采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战术,对敌军发动突然袭击。”威王问:“在地利和兵力都相当的情况下,却吃了败仗,又是什么原因呢?”孙膑回答,“这是由于自己的军阵没有锋锐。”威王问:“怎样才能使得军兵听命?”孙膑答道:“靠平时的威信。”

  威王说:“你说得太好了!你讲的用兵的奥妙真让人受用无穷啊!”田忌问孙膑:“用兵的忧虑是什么?使敌军陷入困境的办法是什么?不能攻占壁垒壕沟的原因是什么?失去天时的原因是什么?失去地利的原因是什么?失去人和的原因是什么?请问,这六项有没有规律可循?”孙膑回答道:“有。用兵最大的忧虑是不得地利。让敌军落入困境的办法是据险。所以说,几里沼泽地带就能妨碍军队行动..由此可见,用兵的忧虑是不得地利,困敌的办法是据险。不能攻克壁垒壕沟的原因则在于没有障碍物。..”孙膑说:“击鼓作出进军的样子而实际上不动,坐待敌军来攻,千方百计引诱敌军。”田忌问:“进军部署已经确定,在行动中怎样让军兵完全听从命令呢?”孙膑回答说:“严明军纪,同时又明令悬赏。”田忌问:“赏罚是用兵中最要紧的事项吗?”孙膑说:“不是。赏赐是提高士气,使得军兵会死忘生作战的办法;处罚是严明军纪,让军兵对上畏服的手段。赏赐有助于取得胜利,但不是用兵最要紧的事项。”田忌又问:“那么,权力、威势、智谋、诡诈是用兵最紧要的事项吗?”孙膑回答:“也不是。权力是保证军队整体指挥的必需,威势是保证军兵用命的条件,智谋可以使敌军无从防备,诡诈能让敌军落入困境。这些都有助于取得胜利,但又都不是用兵最要紧的事项。”田忌气得变了脸色地说:“这六项都是善于用兵的人常用的,而您却说这些都不是最要紧的事项,那什么才是最要紧的呢?”孙膑说:“充分了解敌情,根据当时形势和战局将会出现的变化,利用好地形..这就是领兵打仗的规律。善于进攻而不消极防守,这才是用兵最要紧的。..”田忌再问孙膑:“敌军摆开阵势却不进攻,有办法对付吗?”孙膑说:“有办法。利用险要地形增加堡垒,约束士兵,不许轻举妄动,不要被敌军的挑衅所激怒。”田忌问:“敌军兵多而且勇猛,有战胜敌军的办法吗?”孙膑说:“有。要增加堡垒,广设旗帜,用以迷惑敌军,并且严申军令,约束士兵,避敌锐气,使敌军骄傲,并设法牵引敌军,使敌军疲劳,然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消灭敌军力量,同时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田忌问孙膑:“采用锥形队形有什么作用?用雁形队形有什么作用?选拔强壮士兵作什么用?使用发射强弩硬弓的士兵起什么作用?用飘风一般快速机动的队形起什么作用?普通士兵又起什么作用?”孙膑说:“采用锥形队形,是为了冲破敌军坚固的阵地,摧毁敌军的精锐部队。运用雁形队形是对敌时便于本方相互策应。选拔强壮士兵是为了决战时拿敌军将领。使用发射强弓硬弩的士兵是为了在双方相持不下时能够持久作战。使用飘风式机动快速队形..。普通士兵则是配合作战,保障战斗胜利。”孙膑又说:“明智的君王和精通兵法的将领,都不会用普通士兵去完成关键任务。”问答完毕,孙膑走出来。他的弟子问他:“威王和田忌问策的情况怎么样?”

  孙膑说:“威王问了九个问题,田忌问了七个问题,可以算懂得用兵之道,但还没有完全掌握战争规律。我听说,一贯讲信用的君王,其国家必然昌盛..没有做好准备而用兵的人必定失败,穷兵黩武的人必定灭亡。齐国已传了三代,应该有忧患意识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0751/79311361362.html

更多阅读

《好兵帅克历险记》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完了雅·哈谢克的《好兵帅克历险记》。 本来,读这本书是为了赚我爸的有奖读书资金。后来,读了才知道,这本书写得很精彩。此书写的是从一战导火线——塞尔维亚事件开始的,讲述了一名士兵帅克的故事。帅克在一战前服役就被

美国电影大片:《雇佣兵》《终极反恐部队》...

欧美 类型:动作《雇佣兵》悬疑/ 动作《终极反恐部队》特工间谍动作《危在旦夕》警匪动作【雇佣兵】惊悚 动作 科幻《 天地逃生》阅7转3评0公众公开14-05-11 21:52剧情 冒险 动作《空中决战》阅1转0评0公众公开14-05-11 21:49美国 -

王虎应老师正版著作《六爻趋避初探》 王虎应六爻技法点窍

王虎应老师正版著作《六爻趋避初探》免费提供给读者!作者: 摩尼使者 查看次数: 2468 发表时间: 2009/3/18 10:56 【论坛浏览】很多读者朋友询问关于王老师六爻化解方面书籍的问题,因为与国外出版社签有合约,国内暂时不能出版,但是为了能

声明:《孙膑兵法 孙膑著作《孙膑兵法》翻译译本远销海外 孙膑翻译》为网友爷丶天生傲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