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叛逆期男孩的信 父母也有叛逆期

  不知道“逆反心理”这个词是谁发明的。在所有关于青春期孩子心理的专业术语中,这个词的使用最频繁。但是,这不是个好词,因为它把冲突的原因和责任指向了一方。

  毛泽东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同样适合父母跟孩子的关系:父母的控制越多,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强。所以我们可以说,孩子的逆反心理,是跟父母的“逆反心理”成对出现的。

  随着孩子的身心发育和知识的增加,要求独立的愿望就越来越强烈。对于这种要求,经常的情况是父母没有作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一些心理学家甚至认为,好的父母的条件就是:能够忍受孩子长大所导致的自己被抛弃的感觉。从任何意义上来说,孩子的长大,就意味着离父母越来越远。

  举个例子。孩子在四五岁时,经常会把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看的比父母还重要——同学老师说的话被认为是“圣旨”,而父母的话却被当成耳边风。健康的父母会为孩子这样做而感到高兴,因为这是孩子成长的、社会化的表现,而不健康的父母会认为,孩子吃里扒外、不知好歹,就会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来制止孩子“抛弃”父母的行为。

  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的许多言行,都会被看成是具有些许病理色彩的。甚至那些正常的、创造性的、只有身处人生最灿烂的青春期才会有的美丽言行,都会被身心正在走下坡路的成人视为逆反。健康被当成疾病;创造力被视为谋反;成长的努力被看成背信弃义。没有比这样的误会,更让人悲伤的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对任何人来说,活着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有自己活着的感觉。过多地被他人决定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出错,这种担心本身,就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打压,对孩子能力的扼杀。在父母担心中长大的孩子,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优秀一员。因为孩子会受到来自父母的暗示,“配合”父母,使自己越来越“配得上”父母的担心。

  有个幽默故事。一个50岁男人说,我看到报纸上说抽烟有害健康,就把烟戒了;报纸上又说喝酒有害健康,我就把酒戒了;报纸上又说,做爱有害健康,TMD,我把报纸戒了——这是对逆反心理的最好描述:逆反心理总是跟控制联系在一起的。控制迟早会触及一个人的底线,所以迟早会激起这个人朝与控制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控制失效。成年男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呢?

 

 

(爱华阅读配图)

父母给叛逆期男孩的信 父母也有叛逆期

  青少年典型的逆反心理是不愿意、不喜欢学习。我们可以猜想,这是父母和老师过分强调学习的后果。孩子天生是喜欢探索的,他们对一切都自然地有浓厚的好奇心。但如果成人总是在学习上对孩子唠叨,学习就成了孩子负性情绪的来源,他们自然就不喜欢学习了。如果反向利用一下所谓“逆反心理”会怎样呢?成天要求孩子上网,那孩子一“逆反”,就去“沉溺”学习了。当然,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可以依赖这样的“偏方”,而应该依赖健康的成人创造的持续稳定的健康环境。只有成人的“逆反心理”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不是与日俱增,孩子的内心才会跟着变得宁静和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09471/121244130.html

更多阅读

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一位妈妈写给迷茫期儿子的信

一位妈妈写给迷茫期儿子的信我的儿子:写这信给你,基于三个原因:1、你正站在人生节点上:回首,是悄然溜走的童年时光,向前,青春的帷幕徐徐向你开启。2、有些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3、彼此约定:我们好好工作,你好好读书,谁也不让谁

写给战争孩子的一封信 写给战争里孩子的信3篇

 写给战争里孩子的信3篇  写给战争里孩子的信篇1  生活在战争中的孩子们:  电视上,几乎每天都会播出你们那无奈的神情。啊,我看见了,你们美丽的家园变成了废墟,你们那双无神、恐惧的眼神,更是令我心寒。你们在亲人遗体前那

父母给叛逆期男孩的信 父母也有叛逆期

  不知道“逆反心理”这个词是谁发明的。在所有关于青春期孩子心理的专业术语中,这个词的使用最频繁。但是,这不是个好词,因为它把冲突的原因和责任指向了一方。  毛泽东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同样适合父母跟孩子的关

妈妈写给叛逆女儿的信 给叛逆期女儿的一封信

很多家长不知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多疑,这个时候请家长不要给他过多的压力,要知道物极必反,适当的放松对孩子而言未尝不是一种管教。下面小编整理了给叛逆期女儿的一封信,欢迎大家阅读。给叛逆期女儿的一封信篇一

声明:《父母给叛逆期男孩的信 父母也有叛逆期》为网友冷霜美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