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蛉成虫体长约14毫米,翅展约35毫米。黄绿色,有黑斑纹。头部触角1对,细长,丝状,除基部两节与头同样为黄绿色外,其余均为黄褐色;复眼很大,呈半球状,突出于头部两侧,呈金黄色;头上有2~7个黑斑,触角下边的2个较大,两颊和唇基两侧各1个,头中央还有1个,常见的多为4斑或5斑,但均属同种;口器发达,下颚须和下唇须均为黄褐色。胸部黄绿色,背中有一条黄色纵带;腹部全绿,密生黄毛。足黄绿色,跗节黄褐色。4翅透明,翅脉大部黄绿色,但前翅前缘横脉列和翅后缘基半的脉多呈黑色;两组阶形排列的阶脉只是每段脉的中央黑色,而两端仍为绿色;后翅仅前缘横脉和径横脉大半段为黑色,阶脉则同前翅;翅脉上多黑毛,翅缘的毛多为黄色。
一年可繁殖3代,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卵有长丝柄,十多粒集在一处象一丛花蕊。
幼虫称为大蚜狮,头部有3块大黑斑,体长达12毫米。捕食棉蚜、桃蚜、麦蚜等多种蚜虫以及棉铃虫的卵和小幼虫等。是有益的昆虫。已用于生物防治。
宜昌现长角蜻蜓
硕大的复眼,黄黑色的背脊,棍棒状的尾巴,两对翅膀透明柔顺,头部还有细长的触须。5日晚,市民杨先生抓到了这样一只奇怪的蜻蜓。
5日晚9点左右,杨先生在城区隆康路工人文化宫一楼上班时,突然从南湖公园方向飞来一只蜻蜓。杨先生准备上前去抓,这只蜻蜓却反而飞到了他的身上。杨先生顺手抓住一看,发现这只蜻蜓很奇怪,怎么会有这么长触须呢?于是他将这只蜻蜓养了起来。
6日下午,记者见到了这只蜻蜓。小家伙穿着黄黑色的外衣,背脊有对称性的T型花纹,棍状的尾部共有6节,颜色略显深褐。头部和腹部都长满细细的绒毛,6只小脚紧紧地蜷缩在一块儿。最令人奇怪的是,它与普通蜻蜓不同,这个小家伙还长了蝴蝶般细长的触须,简直就是蜻蜓界的“天线宝宝”。
记者随后咨询相关专家获悉,原来这只长了触角的“蜻蜓”学名叫蝶角蛉,又称长角蛉,因触角和蝴蝶触角相似而得名。蜻蜓属蜻蛉目,蝶角蛉则是脉翅目,二者毫无“血缘”关系。蝶角蛉为一种在水面、潮湿地带生活的罕见昆虫,每年的5至9月是蝶角蛉的繁殖旺季。由于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稀少,因此很多人都没有见过。
蜻蛉种类
1、碧尾蜓,体型大,腹部长达50mm。体色带绿,头部有大型复眼1对,额上具一条宽的黑色横带。胸部黄绿色,胸侧第1及第3上方1/3具条纹。翅2对,膜质,透明。翅膜上常有轻微的金黄色光泽,前缘及翅痣黄色。腹部绿色至褐色、黑色,并有条纹和斑点。
WWW.aIhUaU.coM2、赤蜻蜓,体中型,腹部长35-38mm。未成熟时体黄褐色,成熟时呈鲜红色。前胸褐色,合胸前方红色、侧面红色。翅透明,翅痣黄色,其上、下边缘厚,黑色,前、后翅基部均具红斑。腹部红色无斑纹。
3、夏赤卒,体小型,腹部长22-25mm。体黄色,胸部褐色,具细毛和黑色条纹。翅透明,翅痣黄褐色,围以黑缘。腹部黄褐或赤褐色。
4、褐顶赤道卒,体中型,腹部长24-26mm。体黄褐色。胸部黑色、褐色、黄褐色,具黄斑和黑色条纹。翅透明。翅痣褐色,翅端具褐斑。腹部红褐色,具褐色横斑和黑色纵条纹,此条纹越在后边遥腹节越扩大、色越黑,第8、第9两节几乎全部黑色。
5、黄衣,体中型,腹部长29-35mm。体黄色,头部黄色,眼较大,单眼间有一条黑色横纹,胸部黄色,具褐斑。翅甚宽,透明,基部淡橙黄色,翅痣黄色,痣的两端不平行,外端甚斜。腹部黄褐色,具黑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