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飞絮”还将持续十几天
每年4、5月份,珠城进入“飞絮季”。近日,城区街头、公园、公共和小区绿地里,飘散着大量白色“棉絮”,让人忍不住喷嚏连连,过敏体质者更是苦不堪言。市园林部门表示,这些飘絮4月就已开始陆续出现,最近量比较大,预计要持续到本月中旬,市民应做好防护措施。
飞絮究竟是什么 市园林专家来科普
连日来,记者在中山街、中荣街、交通路、治淮路等多处看到,大量白色絮状物在风中翻飞,不少行人都戴着口罩或用手捂住,在絮中行走。
先给大家科普下,飞絮究竟是什么。“飘絮最主要的来源是法国梧桐。”带着对“飞絮”的种种疑问,淮河晨刊记者采访到市园林管理局局长赵超,他首先给记者科普了植物知识。春日气温升高,法国梧桐的嫩叶加速生长,而它的背面那层毛茸茸的飞絮也会趁机脱落,随风飘散。
此外,梧桐树上的小坚果脱落,大量的果毛也会从树上飘落,新生的雄花絮也要散落大量的花粉,这就是让人“涕泪横流”的“元凶”。
事实上,早在4月中旬,珠城就已开始进入春季植物飞絮季,这些飞絮主要由法国梧桐(学名悬铃木)、柳树、杨树三个树种产生。

过敏人群需防护 飞絮还将持续十几天
“飞絮漫天,呼吸都困难了!”“儿童公园逛了一圈,过敏性鼻炎复发了!”微博上、微信圈里,网友们纷纷吐槽珠城漫天的“飞絮”。
法国梧桐是市区行道树的“主力军”。赵超告诉记者,在中心城区,大部分的飞絮,都是法国梧桐的果毛。
柳树则是公园绿地常见树种。张公山公园工作人员说,公园柳树白絮最多的时候,水面上会形成一层薄薄的“白毛毯”,一般从4月上旬开始持续到5月。柳树、法国梧桐之后,杨树便开始飘絮。蚌埠杨树飘絮的时间不长,基本在一周左右。
绿化专家建议,“飞絮”主要对干性皮肤、过敏性体质人群有影响,市民出行时尽量做好防护措施,戴上口罩、墨镜等。回家后洗脸洗手。如果果毛进入眼睛,不可用手去揉,可通过眨眼让眼泪流出以将毛絮冲刷出眼睛,或是用冷水冲洗。
飞絮暂无法根治 新行道树讲究多样化
“飞絮年年飘,有没有什么好的根治办法?”这个市民都很关心的问题,记者抛向了市园林管理局绿化科科长徐伟。“梧桐飘絮算是全国性难题,目前还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根治方法。”徐伟说。
据悉,我市绿化部门对法国梧桐飞絮问题历来都很重视,一直在探索有效防控飞絮的方法,并探索在冬修和夏季剥芽时不同修剪方式对法国梧桐果球的影响等。
通过修剪部分枝条,让法国梧桐长出新枝条,暂时能抑制果球产生的数量。但是修枝不能完全遏制,反而会在结杆的新枝上长出更多的果子。而且也面临着实际困难。中心城区的很多行道树,树龄都已在40-50年以上,特别高的地方也没办法通过修剪来大量减少果球的数量。“目前,我市新栽的行道树有香樟、榉树、广玉兰、银杏、栾树等,树种更加多样化。”赵超介绍,新城区行道树栽植也将以本土树木为主,栽植多种类行道树,有利于促进植物多样性,使行道树景观丰富多彩。
选择法梧的初衷 冠大荫浓是主要原因
法国梧桐是世界各国最受欢迎的行道树,名列世界十大行道树之首。据了解,蚌埠市区目前约有一万余棵法国梧桐,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南山路、中山街、中荣街、交通路、治淮路、涂山路附近,已形成良好的绿化、生态和景观效果。
冠大荫浓,是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选择的最主要原因。赵超介绍,“它对城市环境适应性特别强,生长很快,几年就能长成大树。夏天时,树荫能铺满整条道路。而冬天,它叶片掉落,又不会遮挡阳光。”此外,由于叶片密集、枝干粗壮,梧桐树还有吸收有害气体的“超能力”,抵抗烟尘、隔离噪音等都是一把“好手”。相比之下,法梧飞絮的时间每年只有半个月左右,对城市绿化还是利大于弊。
况且每年秋季,珠园里那层层泛黄的梧桐叶,不也是珠城市民镜头下极爱的一景吗?
医生支招预防飞絮
记者从医院了解到,最近因飞絮引发呼吸道过敏而就诊的患者增多。医生提醒,飞絮引发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出门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多喝水、注意营养均衡也是预防飞絮过敏的好办法。“就诊的患者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原来就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哮喘、尘肺、肺炎等肺部及呼吸道疾病患者。另一种是没有基础疾病,但因飞絮引发鼻咽喉不适的的患者。”医院呼吸科医生介绍,这两天因飞絮引发不适的患者明显增多。“无论哪种患者,当出现不适时,都应及时就医。”医生说,飞絮中含有灰尘、细菌,容易飞入鼻子、嘴巴,可能引起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甚至刺激加重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有哮喘病史的患者要提早预防和治疗,马虎不得。
医生提醒,飞絮高发期市民出门要做好防护,可戴上口罩、眼镜等,出现轻度过敏的人群可以服用抗过敏药物。除此之外,多喝水是有效预防飞絮过敏的方法。“多喝水可以缓解气管干燥,也有利于粘稠痰液的排出。”医生还提醒市民注意营养均衡,保证维生素的摄入,增强抵抗力。
延伸阅读:谁的眼泪在飞 花粉过敏者一冷一热 过敏性鼻炎又犯了过敏体质的孩子 要防哮喘病蚊香有微毒 过敏体质和有哮喘病史者尽量不点营养师称槐花饭虽香过敏体质要慎食可致过敏性休克 儿童用药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