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时锦衣卫 朱棣恢复锦衣卫:种下了大明朝灭亡的一个祸根?

  说起明朝锦衣卫,即便是六百多后,仍感觉有些脊背发冷,怕得要命。一入诏狱深似海,想要出来难上难。且看看,清朝编写《明史》的官员们,是怎样评价的——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

  啥意思?说的是,这四个,都是大明朝如假包换可以申请专利的原创,古代,是没有滴……死在他们手里的人,数不胜数,悲惨至极,最主要的,它们是法外之法,规矩外的规矩。也就是说,他们不讲法,不讲规矩。不跟你讲理,你要讲理,跟那些可怕的刑具去讲。而且,被整到里面去的大臣们的命,掌握在武夫、太监之手,斯文扫地,实在是可叹啊!锦衣卫这机构,是朱元璋搞出来的。

  玩了几年之后,他觉得这东西,作为想成为美名传青史的明君,不该这么弄。虽然听命于自己,但实在是太难控制了,很容易误伤无辜。因而,将之废掉了——尽管,他杀功臣,牵连之广,用刑之严,后来的锦衣卫望尘莫及。不管如何,朱元璋是将之抛弃了,为何他的孙子朱棣在夺了皇位之后,又把这个吓人的怪物恢复了呢?这不是大不孝吗?我们可以从明世宗嘉靖皇帝詹事霍韬的一次进谏里,看出端倪来。

明朝灭亡时锦衣卫 朱棣恢复锦衣卫:种下了大明朝灭亡的一个祸根?

  他说,刑狱之事,本来三法司足以搞定,但锦衣卫横插一杠,从中渔利。以前汉光武刘秀帝崇尚名节,宋太祖赵匡胤不对大臣们动刑。因此,在他们的时代,忠义之士,争死效节。士大夫有罪被关到牢里,本来已是侮辱了。如果犯了大罪,撤他们的职,甚至杀了他们都没关系。但是,应该给他们留些面子,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使他们受辱。不要让那些小兵一拥而上,脱掉他们的官服,关到笼子里,这样很不好。会把他们的忠君节义之心,消磨殆尽。为何?因为早上还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呢,晚上就被关起来了。如此一来,谁还敢进谏言,说真话?如果最终证明他们没罪,又来上朝了,却有那些武夫指着他嘲笑,这家伙,别看他正一品,还被我甩过几个耳光呢;那家伙,别看皇上之前很亲近他,还是被我绑起来的呢!小人们无所顾忌了,君子就会如履薄冰。在朝当官没了尊严,那些豪杰之士,就宁愿占山为王也不来帮朝廷办事。有了变故,守土有责的官员,也是能逃就逃,几乎没有义薄云天的。因而,我建议,从今往后,东厂不能参与朝政,锦衣卫不能参与刑罚。大臣有罪,要贬要杀,也不要打屁股,别关到笼子里去。用这样的办法,来“养廉耻,振人心,励士节”。

蓝月传奇 美女陪玩 热血传奇 套装赠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1351/698391468525.html

更多阅读

锦衣卫‘东厂、西厂’的来历 明朝东厂 西厂 锦衣卫

锦衣卫'东厂、西厂的来历厂卫,明朝内廷侦察机构。厂,指东厂、西厂、大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东厂系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西厂系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于旧灰厂;大内行厂系明正德初年设立。锦衣卫原为内廷御

《锦衣卫》介绍 锦衣卫纪纲

《锦衣卫》是一部很压抑的戏剧,至少我这么认为,但却不乏精彩,尤其是文章饰演的三皇子。先简单的把剧情介绍给大家。明朝末年,皇帝朱常洛老来得子,是为皇三子朱由校,此时锦衣卫校尉杨天石接到线报:“刺客入宫”,迅即入宫侍卫,谁知潜入宫禁暗

明朝四大特务机构:锦衣卫为何怕东厂?

·电视连续剧《锦衣卫》中锦衣卫四处巡察的精彩剧照。题记:锦衣卫作为大明王朝特务机构,相信多数国人都知道,但在锦衣卫之外,明王朝曾有一段时间四大特务机构并存,缇骑四出,天下骚动。在他们掌权时,代天巡狩,四处巡察缉捕。上至宰相藩王,下

锦衣卫 明朝内廷侦察机构 锦衣卫 明朝内廷侦察机构 -简介,锦衣

锦衣卫,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

锦衣卫十大酷刑 明朝锦衣卫 明朝锦衣卫-酷刑,明朝锦衣卫-编制

明朝锦衣卫,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为了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太祖先后任用亲信文武官员充当“检校”,“专主察听在

声明:《明朝灭亡时锦衣卫 朱棣恢复锦衣卫:种下了大明朝灭亡的一个祸根?》为网友黛色若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