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凡说,慢性病的决定因素并不单一,既有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更有基因和行为等因素。
在中国,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慢病患者;近50%的人因为慢病不到60岁就过早死亡;超过5.8亿人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与慢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慢病导致死亡占我国总死亡率的85%,占我国总疾病负担近7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被称为疾病死亡原因的“头号杀手”的慢性病却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每年有增无减,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甚至缠上了年轻人。
慢病是“慢性病”的简称,又称为“非传染性疾病”。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吴凡公布了在上海患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基因虽然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慢性病的发病,但是肥胖、吸烟、过度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在致病病因中占了一半以上。
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口的健康水准迅速提高。到2000年,中国人口的期望寿命已经超过73岁,围产期妇女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也大大降低。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问题。吴凡说,慢性病具有发病原因复杂、潜伏期长、病情重、病程持续时间长、治疗费用多和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主要包括了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类疾病等疾病,其中大部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日益成为死亡“杀手”。据调查,目前,上海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就是三大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和新发传染病,其中,慢性病又是首当其冲。
50年代,导致上海人死亡的主要因素有传染病、自然死亡等。1992年,死亡“杀手”的前五位中,慢性病的致病和致死率已经大幅上升,比如,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由原来的9%上升到了30%左右;肿瘤发病率和致死率从原来的3%,上升到了25.26%。到了2012年,慢性疾病在上海人死亡原因中占了超过八成的比例,其中,2007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为23.60%,2013年糖尿病患病率近16%,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率近年来都有了明显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