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风水学中,得水与藏风同等重要。但在勘察风水时,水脉不如山势受重视,这是因为水道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依山势而定的。
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吉地前一定要有水。从理论上讲,一条宽缓舒展的河流从吉地前一定距离处流过,左右两边还应有一些小支流。这些水流在风水学中非常关键。在《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这就是说,水有助于生气在风水穴中聚止,风水穴即自主山传递下来的生气的聚结处。如果前面无水,那么在风水布局中至关重要的生气就会从穴场中荡散出去。因此,对于一处风水上好的吉地而言,水是非常重要的。
黄妙应在《博山篇》中这样说道:“凡看山,到山场,先问水......水来处是发龙,水尽处龙亦尽。”
这是因为,山水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知道了水的源头,也就知道了山的发脉;知道了水的尽头,也就知道了龙的落脉。
在《周礼.考工记》中亦有“天下之地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的说法,表明古代先哲很早就阐述了山水间的伴生关系。
在观水时,流向与山脉平行的水道不能贮藏无法穿越水流的生气,是为不吉。因此,为了将生气聚积在某处,水道必须横跨山脉。
同时,和所有风水物一样,其理想特征亦是结构优美、形态秀丽。若是水流湍急或水路陡降使水流声嘈杂刺耳,亦为不吉。
从风水学来说,理想的水道迂曲行进,好像正欲从山脉走向的角度来拥抱穴场。若水流流速平缓、蜿蜒迂曲、荡荡悠悠,似满怀留恋之情,一步三顾穴。是为大吉。
而且,水流的方向亦非常重要,吉利的水道应从吉方流向凶方,反之则不吉。
李宗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