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楹联 山庄内外寺庙楹联解说和注释(四)


普陀宗乘之庙楹联二十副

  普陀宗乘庙[1]在行宫北里许。乾隆三十五年旧藩新附[2],溥庆胪欢[3],命仿西藏布达刺都纲[4]法式,创建兹宇。御书额曰“普陀宗乘之庙”[5]……门内额曰“广圆妙觉”[6]……前殿八楹,额曰“无量福海”[7],又十六楹,额曰“千佛之阁”[8],皆兼四体书。(《钦定热河志》卷七十九寺庙三)

  [解说]

  普陀宗乘庙俗称小布达拉宫,位于避暑山庄之北狮子沟北坡。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是外八庙中最大的一座,现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三月,成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八月,历时四年半。是为了庆祝乾隆六十寿辰和他母亲八十寿辰,接待信奉喇嘛教的蒙古王公祝寿而修建的。因为西藏是喇嘛教的中心,“藩服皈依之总汇”,所以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按照达赖喇嘛在西藏拉萨所居的布达拉宫形式营建此庙。其目的,乾隆在《喇嘛说》中说得很清楚:“盖中外黄教总司者二人(按指达赖和班禅),各部蒙古一心归之,兴黄教即所以安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

  [注释]

  [1]普陀是梵文的音译,全称译为“普陀落迦”,是印度佛教胜地,观世音的道场。这里的普陀宗乘之庙,浙江南海的普陀山,西藏的布达拉宫中的“普陀”和“布达拉”,都是梵文普陀的音译,是观世音在中国的三大道场。
  [2]旧藩新附,旧藩,旧日的藩属。这里指早已归顺清朝的喀尔喀、厄鲁特、青海蒙古各部。新附,新近归附的。这里指乾隆时新近归附清朝的新疆准部、回部,特别指远离祖国一个半世纪以后,脱离沙皇俄国,历尽千难万险,万里归来的我国土尔扈特蒙古族人民。
  [3]溥庆胪欢,溥音普,普遍。溥庆,普天同庆。胪欢:从上到下都很欢欣。
  [4]都纲,藏语音译,寺庙之意。
  [5]普陀宗乘,普陀注见前。“宗乘”意为各教派(各宗)所发扬恢宏的宗义和教典。多为佛教禅门、净土门标称自家之语,这里普陀宗乘的意思是发扬恢宏了观世音菩萨留下的教义和佛教经典。
  [6]广圆妙觉,广,广大,指道德广大。圆,圆成,指成就圆满。妙,佛教术语,不可思议之意。觉,佛教术语,觉察、觉悟之意。
  [7]无量福海,无量,佛教术语,不可计量之意。言福德之聚,广大如海,赞叹观世音福德如海,无从计量。
  [8]千佛之阁,这里旧存铜佛千尊,皆蒙古王公所献,现已无存,仅有碑文,可供凭吊。

  殿内联曰:

妙相合瞻千,利资诸福[9];
繁釐同祝万,欢洽群藩[10]。

  [解说]

  这副楹联的意思是:在这里可以瞻仰到上千尊庄严的佛像,佛的功利可以帮助信徒们得到各种福德。佛布施恩德雨露均沾,所有藩属皆大欢喜。这副楹联道出了建筑此庙的本旨。

  [注释]

  [9]妙相,佛教术语,庄严之相。“利资诸福”,指佛的功利帮助信徒得到各种福德。
  [10]欢洽群藩,指佛将欢喜布施给所有藩属。“洽”本义是沾润,引申为布施恩德。如《尚书》“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后殿二十五楹……,殿内额曰“妙德圆成”[11],曰“净性超乘”[12],曰“万缘普应”[13]。

  联曰:

狮座具神威,咸钦奋迅[14];
鹫峰瞻相好,普现庄严[15]。

  [解说]

  这副对联的意思:狮子座上观世音菩萨的佛像非常神奇威严,众生都钦佩佛的威力和迅速;在这里瞻仰到的佛的大庄严身佛像和小庄严身佛像,普遍呈现出神圣庄严的形态。

  [注释]

  [11]妙德圆成,不可思议的道德,成就圆满。
  [12]净性超乘,乘,渡人到彼岸的车船。纯净的本性是最好到彼岸的载具。
  [13]万缘普应,缘,缘起,佛教术语。事物的发生,万事万物的发生,都应验了佛教教义。
  [14]狮座,佛的座地之一种。这里指观世音菩萨的座地。“神威”,指观世音菩萨神奇威严的佛像。
  [15]鹫峰,即灵鹫山,佛所属地,这里指普陀宗乘之庙。“瞻”,视、瞻仰。“相好”,指佛的身体细分有“相”与“好”之别,如《法界次策》:“相好乃同是色法,皆为庄严显发佛身,但相总而好别。”《辅导》:“相,大庄严身;好,小庄严身,若说大者则说小。”

  联曰:

法界朔中台,臻大欢喜[16];
化身现上塞,护妙吉祥[17]。

  [解说]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寺庙中佛像高踞在佛座,把大欢喜降临人间。佛的化身出现在塞上,有妙吉祥菩萨维护着众生保佑平安。

  [注释]

  [16]法界,指佛说法之处,即指寺庙。朔,生,出现。马融《广成颂》:“大明生东,月朔西坡。”
  [17]塞上,边塞高原,这里指承德。妙吉祥,佛教术语,指文殊菩萨。

  联曰:

总持初地,法轮资福,胜因延上塞[18];
广演恒沙,梵乘能仁,宏愿洽新藩[19]。

  [解说]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总是保持不失善良之心,佛法能赐福给你,佛法的善因,也引进到了塞上;佛教广泛传播到众生,这是佛教经典的仁慈,这种宏伟的志愿,非常符合新归附藩属的要求。

  [注释]

  [18]初地,不失善良的本心。胜因,即善因,皆佛教术语。
  [19]恒沙,恒河沙数之略,极言众生之多。梵乘,梵文经典,皆佛教术语。

  殿楼上联曰:

梵教流传宗递演[20],
化身应现慧常融[21]。

  [解说]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佛教广泛流传,佛教的正确论题,愈传愈广;佛的化身以应身出现,佛教的慧智,经常融会贯通。

  [注释]

  [20]梵教,即佛教。宗,佛教因明用语,即论题,这里指真宗,正确的论题。
  [21]化身应现,佛的化身以应身的面目出现。佛经说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应身指佛为度脱世界众生,随三界六道之不同状况和需要而现之身。慧,指佛教智慧。

  六方亭外额曰“慈航普渡”[22],皆兼四体书。亭内额,一曰“精严具足”[23],一曰“示大自在”[24]。

  联一曰:

法界现神威,即空即色[25];
梵天增大力,非住非行[26]。

  [解说]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佛教显示威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幻灭是物质,物质也是幻灭);佛教力量强大,能使变化的不变化,不变化的变化。

  [注释]

  [22]慈航普渡,慈航,佛教术语,佛经称佛菩萨,发大慈悲救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往登彼岸。额语的意思是佛教救苦救难的航船,普渡众生,往登彼岸。
  [23]精严具足,精,精进,佛教术语,指按佛教教义,在修善断恶、去杂断净的修行过程中,不懈的努力。严,指佛严。额语的意思是:佛教精进和庄严的精神都十分充足。
  [24]示大自在,大自在,佛教术语,言广大之力,无论何事,皆可做得也。这额的意思是:佛教显示了神通广大的法力。
  [25]空、色,皆佛教术语,空指虚幻不实,色相当于物质的概念。
  [26]住、行,皆佛教术语,住,常住之意;行,指一切精神和物质现行的生起和变化。

  一曰:

水镜喻西来,妙观如是[27];
月轮悟南指,合相云何[28]。

  [解说]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看破红尘,世界如水中月、镜中花,是虚幻的,这是西方佛教的教义,是对世事奇妙的看法。要人心像圆月那样明净无尘,是南海观世音提高了人们的觉悟,所谓“合相”的理论,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注释]

  [27]水、镜,水中月、镜中花的略称。佛教指虚幻之物。
  [28]南指,南海观世音的指教。合相,佛教术语,用以说明现象作用不同,可以使事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含。

  横额“普胜之界”[29]。四面群楼,南额曰“秘密胜境”[30],北曰“极乐世界”[31],东曰“庋经之阁”[32]。东楼上曰“阿閦(chù)鞞佛”[33]。坛城曰“观世音菩萨”[34]。坛城曰“无量寿佛”[35]。坛城曰“释迦佛”[36]。坛城曰“雅曼达噶”[37]。坛城曰“喜金刚”[38]。坛城西曰“大乘妙峰”[39]。皆兼四体书。

  联十三,一曰:

璎鬘垂护花龛彩[40],
狮象驯依鹫岭辉[41]。

  [解说]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佩带璎珞的菩萨来到这里保护众生,使这里的庙堂顿生异彩;(菩萨能使)狮子和大象驯服皈依佛门,使这里的山岭也顿生光辉。

  [注释]

  [29]普胜之界,胜,佛教术语,优美的意思,额语的意思是:全都是优美的好地方。
  [30]秘密胜境,意思是隐蔽的优美地方。
  [31]极乐世界,佛教称佛土是极乐无忧的地方。
  [32]庋经之阁,庋(guǐ),保存,意思是保存经典的阁楼。
  [33]阿閦鞞佛,是佛教菩萨阶名之一,译曰不退转,不退转成佛进路之意。
  [34]观世音菩萨,佛教的菩萨之一,佛教说他(她)是慈悲的化身,中国南海有其道场,所以也称南海观世音。世称他能救苦救难,普渡众生。
  [35]无量寿佛,梵文“阿弥陀佛”的意译。佛名,密教称甘露王,是净宗主要信仰的对象,称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
  [36]释迦佛,即释迦牟尼佛,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种族名;牟尼,也译“文”,尊称,意为“仁”、“儒”、“忍”、“寂”、“寂默”等,意即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是佛教对他的尊称。
  [37]雅曼达噶,佛教菩萨之一。
  [38]喜金刚,金刚,金刚力士的略称,即执金刚杵(杵为古印度的武器)守护佛法的天神,四大天王亦称四大金刚。喜金刚,即欢喜佛,藏传佛教密宗尊神,即佛教中的“欲天”、“爱神”,作男女二人裸身相抱之形。
  [39]大乘妙峰,大乘,一世纪左右形成的佛教教派,自称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大河的此岸达到菩提涅槃的彼岸,成就佛果。而贬称原始佛教为“小乘”。妙,梵语不可思议之意。额语的意思是:大乘教不可思议的高峰。
  [40]璎鬘,即璎珞,印度邦贵女围在颈间的装饰物,为成串珍珠串成。佛像上多有此物。
  [41]狮象,相传狮子为文殊菩萨坐骑,白象为普贤菩萨坐骑。文殊菩萨,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常与司“理”的右胁侍普贤并称。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普贤菩萨,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说法显灵的道场在四川峨嵋山。其塑像多骑白象。

  一联曰:

佛刹现乾城,法资喻筏[42];
禅宗升震旦,教演传灯[43]。

  [解说]

寺庙楹联 山庄内外寺庙楹联解说和注释(四)

  这副联语的意思是:佛寺出现在热河,佛法就像慈航一样,普渡众生,脱离苦海,同登彼岸;佛教的禅宗教派在中国开始流传,使佛教就像明灯一样,照亮一切冥暗。

  [注释]

  [42]佛刹,即佛寺。刹,梵文相轮的音译,相轮是佛塔顶部的装饰,因称佛寺为佛刹。乾城,即天城。《易·说卦》:“乾为天,为国,为君,为父。”此处指承德。
  [43]禅宗,中国佛教宗派,因主张用禅宗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又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亦称“佛心宗”。震旦,梵语称中国为震旦。传灯,佛教用语,谓佛法能照破世界明暗,象灯一样,故把传法称为“传灯”。

  一联曰:

以此无量慈,同参不二[44];
喻比有为法,普度大千[45]。

  [解说]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用佛家不可计量的大慈大悲,可以使众生普遍参悟佛教的禅机;用佛教关于生灭变化的说法晓喻众生,可以使人类都能得到解脱,脱离苦海。

  [注释]

  [44]不二,即不二法门,佛教术语,指对一切现象应“无区别,或超越各种区别”,对一切是非差别境界,“无思无知,无见无问,无言无说”。中国禅宗把“不二法门”作为一种处世态度和发挥“禅机”的方法。
  [45]有为法,佛教术语,与无为法相对,泛指一切处于相互关系,生灭变化中的现象,以生、住、异、灭四有为相为其特征,特指人的造作行为。大千,即大千世界,佛教名词,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天世界,一千中天世界为一大千世界。

  一联曰:

统须弥界天,护持常住[46];
遍华严海会,应现随方[47]。

  [解说]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管辖须弥山佛教圣地,保持佛法常住,无生灭变化;佛教广泛传播,信众海会,新事例随时可开可废。

  [注释]

  [46]须弥界,即须弥山,梵文的音译,意为“妙高”、“妙光”、“安明”,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为佛教所采用,为佛教圣地。常住,佛教术语,言法无生灭变迁之谓。
  [47]华严,华严宗,佛教著名教派;《华严经》,佛教著名经典,此处指佛教教会。海会,佛教术语,圣众会合之意。随方,随方昆尼之略称,佛教术语,言戒律中佛未禁止之事,佛未开许之事,不经开(开许)废(废止)之新事例,得随其时其地之宜而随时随地开废之。

  一联曰:

秘印妙持超四果[48],
圆光正觉示三乘[49]。

  [解说]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精心保持秘教的印契,其成果可以超过已知的四种修行成果;菩萨顶上所放的圆光说明,我佛的真正觉知能指示众生三种超脱的方法。

  [注释]

  [48]秘印,佛教术语,佛教密宗所传秘密印契。四果,佛教修行的最后成果有四种,一为预流果,二为一来果,三为不还果,四为阿罗汉果。
  [49]圆光,佛教术语,放自菩萨顶上的圆轮光明。正觉,佛教术语,言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也,故成佛曰成正觉。三乘,佛教用语,谓引导教化众生达到解脱的三种方法、途径或教说。

  一联曰:

现法化报身,云霏遍荫[50];
统先后中际,象教同持[51]。

  [解说]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菩萨现出法身、报身、应身三身,佛法像云气一样普遍荫庇众生;凡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事,都是佛教管辖的范围。

  [注释]

  [50]法化报身,即佛的法身、报身、应身(变化身)三身。云霏,指云气,佛教认为佛法像云气一样荫庇众生。
  [51]先后中际,意即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三世。象教,即佛教,佛教以形象教人,故谓之象教。

  一联曰:

初地相光全,总持一化[52];
诸天梵香聚,共演三摩[53]。

  [解说]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修行成佛,顶上的圆光齐放光辉,保持了如来一代的教化;日天、月天、韦驮天诸神聚会在清净的香烟中,共同保持着“三摩地”的精神境界。

  [注释]

  [52]初地,佛教术语,修行成佛的第一步称为初地。一化,佛教术语,指如来一代之教化。
  [53]诸天,佛教术语,指日天、月天、韦驮天诸种天神。梵,梵文音译,意为“清净”、“寂静”。三摩,梵文“三摩地”的音译,意为定,佛教名词,谓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佛教以此作为取得确定认识,作出确定判断的心理条件。

  一联曰:

般若相常融,具五福德[54];
菩提心并证,增八吉祥[55]。

  [解说]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菩萨的智度相常放光明,具有五种福德;他们能证得求正觉之心,在八个佛尊之后,又增加了得道成佛的人数。

  [注释]

  [54]般若相,佛教名词,梵文音译,意谓智度,谓通过智慧到达涅槃之彼岸。“融”,明亮。五福德,指五福德经,谓贤者说法得到五种福德。
  [55]菩提心,菩提,梵文音译,意谓正觉,菩提心即求正觉之心。八吉祥,即八吉祥经,八吉祥为八佛之名称。

  一联曰:

觉观印圆通,能仁普主[56];
识田悟清净,妙智同修[57]。

  [解说]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无思无虑万念俱灰,证明已达到菩萨的圣境,释迦牟尼普遍显示他的教义;心田觉悟到清净无为,大家都修行到菩萨那样具有高度的智慧。

  [注释]

  [56]觉观,佛教术语,粗思曰觉,细思曰观,二者皆为妙定心者。圆通,佛教术语,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能仁,佛教术语,释迦牟尼一译曰能仁。
  [57]识田,识,佛教心之异名,识田,即心田也。妙智,佛教术语,称佛智之不可思议也。

  一联曰:

功德示经文,香薰簷葡[58];
庄严瞻相好,光映琉璃[59]。

  [解说]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佛教经典显示了功德,像郁金花那样香;佛像看来非常庄严,佛的圆光映红了琉璃。

  [注释]

  [58]功德,佛教名词,功指善事,德指福德。簷葡,一般写作薝葡,花名,梵语,又译为“旃簸迦”,意译为郁金花。
  [59]庄严,佛教名词,以善美饰国土,或以功德饰衣身曰庄严。

  一联曰:

持法利身心,众生并济[60];
随缘施愿力,一切常圆[61]。

  [解说]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保持佛教教法,有利于身心,并能使天下有生之畴脱离苦海,到达彼岸;利用一切机会实现普渡众生的愿望,能使天下事时时处处功德圆满。

  [注释]

  [60]持法,法指佛的教法,持法,即保持佛的教法。众生,佛教名词,包指众多有生命的,包含天、人、阿修曼、地狱、饿鬼、畜生六种。
  [61]随缘,指按事物之机缘不可勉强。圆,指圆满,佛教以佛事完毕为功德圆满。

  一联曰:

佛光普护三千界[62],
寿域常开万亿春[63]。

  [解说]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佛的光明,普遍保护着整个世界;往登极乐世界的大门敞开着,亿万年永远是这样。

  [注释]

  [62]佛光,佛教术语,谓佛之光明也。三千界,指佛教所说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个千世界。
  [63]寿域,指长寿的域土,即指佛教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

  [原载:《承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一期]

 作者:承德师专避暑山庄楹联研究小组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1451/682685670441.html

更多阅读

上海宝山佛教寺庙——宝山寺 上海藏传佛教寺庙

上海宝山佛教寺庙——宝山寺图片一 宝山寺位于宝山区罗店镇,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多的历史。2005年5月,为配合罗店老镇的改造,宝山寺移地重建工程正式奠基。历经五年多的精心打造,一座厚重古朴的唐韵宝刹已经屹立

北京的寺庙知多少-基督教堂(一) 北京缸瓦市基督教堂

北京的寺庙知多少-基督教堂   基督教又叫新教,传入中国较晚,直到1807年第一位传教士莫礼逊从英国商船来到中国,到中国后先学习汉语,后在广州为商家做翻译,边做翻译边传播基督教,发展了很多信徒,1834年在中国去世。清道光二十二年清

转载 杭州的寺庙 杭州求签最灵的寺庙

杭州的寺庙(一)灵隐组 中国是文明之邦,文化之源,古诗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尽在楼台烟雨中,它从一个侧面写出南朝的寺庙多。历史记载,南宋时期时,杭州的寺庙更多,有486座。李叔同考证说,有2000多座,我估计是把周边各县的庙宇也算进去了。今天先给朋

声明:《寺庙楹联 山庄内外寺庙楹联解说和注释(四)》为网友遥远的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