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故事 政治家袁世凯的故事

政治家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风雨一生,最高竟爬到了帝国皇帝的位置,但高处不胜寒,袁世凯精明一世,唯独做错了称帝这个决定,导致其深陷万劫不复的境遇。

袁世凯照片资料

1915年,中华民国已建立四年,一切规章制度看似都在逐渐步入正规,就在此时,袁世凯在一片称帝谣言中正式宣布复辟帝制,帝号“洪宪”,如此举动,震惊全国。

回顾袁世凯宦海生涯,一向处事谨慎,为人圆滑,才使其一路平步青云,全身而退。为什么如今却亲手将自己推入了火坑,如此以身犯险,推翻共和重建帝制的行径,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袁世凯很清楚,过去的君主专制已成为历史,复辟帝制是逆着民众和历史背道而驰,是万万不会有好下场的,然而历史留给袁世凯的时间太短了,辛亥革命后,反封建运动并不彻底,中国的现状仍旧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思想仍旧根深蒂固,致使袁世凯身边鼓动其称帝的不轨之人比比皆是,尤其是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最为野心勃勃,制造出中国境内最大的外侵势力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的假象,迷惑袁世凯,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众多原因推着袁世凯一步步走向末途。既然推行君主制的社会基础仍然存在,即使曾经是立宪派的领袖人物,也压制不住内心的贪婪。

袁世凯生平介绍

袁世凯,中国近代史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清朝末年,袁世凯担任朝鲜都督,开始掌控自己手中的军事力量,后来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兵,开始展露头角,当时维新派代表与袁世凯接洽,希望与其建立合作关系,袁世凯也欣然加入其中,并且积极出力。

袁世凯照片资料

维新变法倒戈后,袁世凯迎来了人生的小高峰,颇受慈禧太后与荣禄的器重,手握大权,成为守卫清王朝最具实力的一支势力。10月14日,清廷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率领北洋军去镇压革命。袁世凯夹在清廷与革命队伍的中间,企图利用南北对峙的局面,逐步掌控政权,一方面不让清廷立刻垮台,另一方面阻碍革命军势如破竹的劲头。袁世凯皆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给清廷施压,就任内阁总理大臣后,进一步抑制革命党人的力量,11月27日,北洋军队攻陷汉城,武昌岌岌可危。袁世凯与英国公使朱尔典密谋后,提议南北双方停战议和,逼迫革命党人向其妥协,同时从经济上切断临时政府的财政来源。在各种力量的压迫下,革命党人被迫同意以清帝退位,袁世凯支持共和的条件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

1915年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推翻共和,宣布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此番举措遭致各界的反对,讨伐声此起彼伏,袁世凯从此之后,便无一日安稳日子可过,外部日本侵华意图愈甚,威逼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内部以蔡锷段祺瑞的反袁势力日益壮大,之后引发的护国运动,逼迫袁世凯在称帝83天后宣布废除帝制。同年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时年57岁。

历史上袁世凯什么时候死的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清王朝在袁世凯的步步筹谋之下寿终正寝。第二天,袁世凯发表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15日通过选举,袁世凯任职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称帝照片资料

袁世凯的故事 政治家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在帝国势力的支持成功窃取了革命果实,却未实现当时他对革命党人的承诺,作为一个假革命分子,大肆暗杀革命者,为其复辟帝制的野心开路。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了名义上代表民众的“劝进书”,推翻共和,宣布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

此番举措遭致各界的反对,讨伐声此起彼伏,袁世凯从此之后,便无一日安稳日子可过,外部日本侵华意图愈甚,威逼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内部以蔡锷段祺瑞的反袁势力日益壮大,之后引发的护国运动,逼迫袁世凯在称帝83天后宣布废除帝制。

1916年6月6日,也就是他称帝后的第二年,在一片内忧外患中,焦虑生疾,困郁而终。其继任者黎元洪决定“民国肇建”,命国务院为袁世凯举行了一场集古今中外皇庶官民新旧典制混为一谈的国葬。并且令各灌输、军营、军舰、海关下半旗二十七日,出殡当天全国下半旗一天,鸣炮108响,京师各大学校皆规定当日听课。

袁世凯的饮食习惯

在众多讲述晚清历史的闲书中都有对袁世凯饮食讲究的记录,在这些饮食轶闻中,袁世凯的饮食着实耐人寻味。

袁世凯照片资料

晚清时期对饮食最为挑剔之人莫过于慈禧太后,据史料记载,慈禧为了保养容颜,每日进餐皆要有珍珠粉、母乳汁等稀罕物,即使是日常食谱,也是穷奢极欲,每日正餐两次,点心两次。正餐规格菜色必须上齐一百碗,而点心也有四十碗,满桌菜色琳琅满目,烧乳猪、熏羊腿、清炖肥鸭、银耳、猴头、鱼翅燕窝等等,满汉全席的名头也由此而来。

而袁世凯的饮食,从表面上看来比慈禧节俭多了,早餐无非是一些米粥、馒头、煮鸡蛋这些家常便饭而已,即便是当上大总统之后,正餐也只有四五个菜色。因而有些不明就里的手下,对其节俭作风极为推崇,更有人肆意揣测袁世凯用心,建议全国效法以提倡清廉之风。

但极少有人知道,擅于作秀的袁世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袁世凯对其饮食极为讲究,就拿他爱吃的鲫鱼和米糊为例,这里面就极有名堂,这鲫鱼品种极为稀少,是与黄河鲫鱼齐名的洪河鲫,是河南名产,鲜肥嫩滑,价格不菲,况且是从河南专运到北京,为保持新鲜,得花大成本。米糊更加不是寻常百姓家的米糊,其精贵之处就在于撒在米糊面上的调料,那小瓶装的调料既不是胡椒粉也不是味精,而是关东上等鹿茸研成的细末,既是食补也是药补,极为养生。

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原因

一直以来,1915年北洋政与日本“二十一条”条交涉被指认为袁世凯卖国的重要罪证,然而,近年来的学术研究越来越多地显示,袁世凯在对日“二十一条”交涉中饱受屈辱,“卖国”之举也非出于本心,只谈得上力不从心罢了。

签订二十一条现场

袁世凯在政治立场上一直与日本交恶,在外交上也一直依赖欧美帝国抵制日本,一战爆发后,欧美帝国深陷欧洲战场,无暇顾及亚洲利益,此时正是日本宰割中国的好时机,如此背景下,日本驻华公使公然违背外交惯例,越过外交部直接将“二十一条”密约递交给袁世凯,此条约大致内容旨在将中国变为日本的附庸国,向完全剥夺中国政府自主管理的实权,并且在递交时威胁袁世凯,尽快答复,文件纸张有无畏舰及机关枪的水印,以示威胁,中国政府若不能表示友好证明,则不能保证阻止革命党人扰乱中国。

此时的袁世凯态度并非教科书上所说主动接受“二十一条”,对于任何当国者来说,“二十一条”对中国主权的侵占已经完全超出了可以承受的范围,袁世凯接到密约后,极为愤怒,当场向日本军事顾问表示:“日本竟以亡国奴视中国,中国绝不做高丽第二。”当晚,袁世凯召集国务卿徐世昌、外交总长孙宝琦等人商讨应对之策,之后连续召见各部军长听取意见。

直到1915年5月7日袁世凯收到限48小时之内满足日本要求的最后通牒,他仍然在文件中手批:绝难承认。在此过程中,袁世凯极力在外交谈判中与日方据理力争,争取中国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寻求美英俄的支持,希望借助势力牵制日本。但随着中国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各国无暇东顾,为了维护在自身利益,反而逼迫中国立刻接受日本的最后通牒。袁世凯虽然在对日交涉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修改了众多条约内容,但仍无法避免签订《民四条约》,袁世凯在此次事件后将5月9日定为国耻日,足见其无能为力,蒙受屈辱的绝望感。

袁世凯有喝人奶的习惯吗

自古以来,名人或者文人墨客倾心的美食大都会在民间流传开来,这一点在民国时期尤为突出。

袁世凯照片资料

袁世凯对其饮食极为讲究,就拿他爱吃的鲫鱼和米糊为例,这里面就极有名堂,这鲫鱼品种极为稀少,是与黄河鲫鱼齐名的洪河鲫,是河南名产,鲜肥嫩滑,价格不菲,况且是从河南专运到北京,为保持新鲜,得花大成本。米糊更加不是寻常百姓家的米糊,其精贵之处就在于撒在米糊面上的调料,那小瓶装的调料既不是胡椒粉也不是味精,而是关东上等鹿茸研成的细末,既是食补也是药补,极为养生。

袁世凯爱吃人参鹿茸一类滋养品,但不像常人用水吞服,而是细切成块,抓取放入口中直接咀嚼。除此之外,袁世凯还有喝人奶的习惯,每天都会安排奶妈准备两大碗的母乳。袁世凯在饮食方面极度注重养生滋补,有时甚至补养过度,导致自己流鼻血。

而袁世凯在饮食方面的高要求,却是推动了京城内美食的发展,当时北京有个厚德福饭庄,经营正宗河南菜,正合袁世凯的口味,因而该饭庄趁势大作招牌,成为了北京城内达官显贵聚集之地,因而厚德福饭庄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当时京城颇有名气的饭庄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1451/913565226522.html

更多阅读

征文佳作 袁隆平与转基因:不得不说的故事

点击标题下面的蓝色字“半棵树”即可关注我们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亨到朋友圈,分亨正能量,快乐无限!欢迎关注半棵树:LNH-sky6978微创人微信交流:13016084545文/乐云风,起于青萍之末。名人的负面新闻,即便是捕风捉影,依然可以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并

袁隆平的故事 袁隆平,会种地的大师

袁隆平,会种地的大师他应该是最受广大人民群众推崇的科学家了。当一堆人簇拥着的穿着大棉袄气质白西装的袁隆平钻进那辆黑色别克后,刚才还在维持秩序的黑衣保安开始嘟囔:“真该要他一个签名。”饥饿在中国,袁隆平的故事中少不了人们对饥

尉迟恭杀马的故事:尉迟恭为何杀死李世民的宝马?

尉迟恭杀马的故事!唐朝武德年间,江南水乡周墅镇上来了位威风凛凛的骁将,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秦王李世民的心腹大将尉迟恭。人们见了都很疑惑:据说,因为秦王屡立战功,使得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心生嫉恨,兄弟之间经常明争暗斗。可是,就在这纷争

声明:《袁世凯的故事 政治家袁世凯的故事》为网友没爱照样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