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白鹿洞书院 江西·九江书院对联集锦


云中书院

  云中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仰天坪。

云台雨台,月台石台,还加砌玉瑶台;
花径草径,竹径柏径,又有流金松径。

愚公孙题瑶台松径

天工巧夺石遍岭;
地力奇花开满枝。

愚公孙题天工巧夺石

树同神笔,将天作纸画大字;
石似墨砚,以露为珠磨小心。

愚公孙题院舍 

江流声有意;
霸王影无踪。

愚公孙题江流阁

凌云送万鹤;
坐地接千心。

愚公孙题凌云阁

收心禅坐觉地转;
随云静卧看星移。

愚公孙题星移阁

靖节书院

  靖节书院,位于江西九江栗里柴桑山陶潜故居内,始建于明代。

文挟海潮,真名士度;
志存丘壑,有隐者风。

佚名题靖节书院 

 

濂溪书堂

  濂溪书堂,位于江西九江。又名濂溪书院。宋嘉祐六年(1061)周敦颐建。时周迁国子博士,通判虔州。道出江州(治所德化县即今九江),爱庐山之胜,因筑书堂于其麓,堂前有溪,发源于莲花峰下,遂以故乡濂溪名之。复以溪名其书堂。后遭兵毁。宋熙宁六年(1073)周敦颐逝世后,濂溪书堂改称濂溪祠。淳熙三年(1176)知江州潘慈明、通判吕胜己重建,名书院,祀周敦颐,朱熹为之记。淳熙八年朱熹讲学于书院。刘清之、黄榦、王阮等皆预其事。嘉定年间,宰相赵汝愚之子知州赵崇宪有志扩建书院,在原书院左侧筑室26楹为学舍,选俊秀子弟讲习其间。元设山长主其事。吴澄自金陵归,曾在此留居和讲学,南北学子百数人随行。元末毁于兵火。明宏治间江西提学副使邵宝重建院舍。正德元年(1506)奏请祀典。清顺治二年(1645)毁于兵。康熙三十一年(1692)巡抚宋荦重建,乾隆五十年(1785),知府初之朴在世德坊之南买地创署,迁建城内,有濂溪祠、太极堂、书堂八栋等建筑。咸丰间毁,同治间重建。光绪末年,废科举,兴学堂,二十八年(1902)改为九江府中学堂。濂溪书堂从宋代嘉祐年间创建,到清末改为中学堂,历经900余年,堪称九江书院之最。

太极通书传道脉;
匡山浔水助文章。

佚名题濂溪书堂 

 

东佳书院

  东佳书堂,位于江西德安。又称陈氏书堂、义门书院。陈氏于唐僖宗时因世代“义居”而得旌表。唐大顺元年(890),陈氏7世孙陈崇建书堂,并手订《江州陈氏家法》,规定:“市书堂所于东佳庄。弟侄子孙有赋性聪明者令修学。稽有学成者应举,除现置书籍外,须令添置,于书生中立一人掌书,出入须令照管,不得遗失。宾客寄止修业者延待于彼,一一出东佳应供应周旋。”“立书屋一所于住宅之西,训教童蒙,每年正月择吉日起馆,至冬日解散。童子年七岁令入学,至十五岁出学。有能者令入东佳。逐年于书堂内次第抽二人归训,一人为先生,一人为副。其纸笔墨砚并出宅库,管事收买应付。”时有“书楼、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田二十顷,以为游学之资。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江南名士皆肄业于其家。”南唐升元间复立为“义门”。至宋初,所藏书、帖号“天下第一”。开宝九年(976)宋太祖诏令免其徭役。太宗贷以粟,并赐御书“真良家”匾额。真宗又有敕赐。嘉祐七年(1062)以其族人众多,分为291庄。由是义门散处四方,其书堂亦因无人经理,迁建德安县城河东一公里处,改称义门书院。崇宁间改为德安县学。天顺间县学迁城南,其址遂为民居。明嘉靖十年(1531)生员胡光时请将废基收归学址,二十六年(1547)知县蔡元伟重建,改名河东书院。有中堂5间,东西号舍各11间,其后数百年史实不详。清道光二年(1822)知县巴彦布将修建试院余款重建书院,易名“敷阳”。有讲堂及斋舍30余间。置院田,每年田租1000余石,折钱600余贯。由廪生2人值年经理。山长年薪定为钱80贯。五年知县丁春林捐廉续修。但因委任失人,所收田租竟化为乌有。十九年,知县张维模倡捐重修,请教谕笪慕韩主讲其中。咸丰四年(1854)毁于兵。同治末士绅重建,迁入县城内。光绪末改为敷阳高等小学堂。

异类尚征义善;
朝廷岂靳宠褒。

佚名题东佳书院

行敦孝悌,九重天上书声贵;
家传礼义,千古人间姓字香。

佚名题东佳书院 

廉清颍水,数世同居,怨尤不宿;
义著江州,一堂聚食,亲逊可风。

佚名题东佳书院

符梦书院

  符梦书院,位于江西德安尖山岩子冲。清末邑人熊符梦建。

椿树千秋茂;
桂花万古香。

潘耀祖题符梦书院 

 

九江白鹿洞书院 江西·九江书院对联集锦

其它主要书院简介

  景星书院 位于江西九江。唐长庆元年(821)江州刺史李渤建。据方志记载,李渤出仕前,韩愈于元和二年(807)曾写信给他,劝他放弃隐居生涯,出山从政。信中有“朝廷士类,引领东望,若景星凤凰,先睹为快……”等语。以景星名书院,是当时命名,抑或后世为怀念李渤而命名,无从查考。但景星书院一直维持到元代。元大德年间(1297-1307),黄泽曾任景星书院山长。元末毁于战乱。

  李渤书院 位于江西德安。唐长庆间江州刺使李渤巡视到磨溪乡新田。见其山水秀丽,遂筑堂于山之坞(原固守保),作为士子读书之处,人称李渤书堂或李渤书院,其山亦改名使君山,又因李渤曾隐居河南少室山,故又称少室书院。明嘉靖《九江府志》说李渤书院“久废基存”。现已无基可寻。

  濂山书院 位于江西修水。宋庆历初周敦颐任分宁主簿时建于东门外修河对岸旌阳山麓。远离闹市,风景优美,院名无考。元至正十一年(1351)县尹罗珉、明成化间知县萧光甫与义官刘用礼父子(子刘淮)先后重建正堂3间:中为神龛,祀周敦颐,旁翼两堂屋,东西分列。厅堂下为廊屋,南面为大门,门外有围墙。院内寝室、书房、厨房、浴室俱全。始名濂溪书院,弘治十五年(1502)巡抚江西林俊、分守参政王纶、分巡佥事王纯、知府祝瀚、知州叶天爵曾有增修。2年后,提学副使邵宝立周敦颐像。嘉靖间(1522-1566)增建黄山谷祠祀黄庭坚,万历间(1573-1619)兵备道史旌贤、知州方沅重新修葺。崇祯间(1628-1643)巡抚解学龙、佥事邢大忠复加修葺,易名“濂山”,以纪念周敦颐和黄庭坚。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七年(1668)知州徐永龄重建,复称“濂溪”。不久又遭兵火。十七年知州班衣锦复修。此后经常延师课士,但经费拮据,“膏火不给”。乾隆八年(1743)知州许渊将云崖、洞山两寺田租759石(253亩),除完漕粮及拨给普济堂谷百石外,余全作书院经费,乃鼎革一新,再定名“濂山”。嘉庆、道光、咸丰、同治间学资倍增,士子遍及全州8乡。历任山长皆本州县举人,如咸丰十一年李镜华、同治四年涂家杰、五年何章、七年邓均心、八年卢炳炎,光绪六年卢以恕等。曾有《濂山书院志》(清道光、同治、光绪三种版本)刊行于世。

  芝台、樱桃书院 位于江西修水。芝台书院设于溪口,樱桃书院设于布里乡,皆宋黄中理建。中理是黄庭坚的曾祖父,有子侄10人,就读两馆,以“道义相磨,才华竞爽,时人谓之‘十龙’”,皆登进士第。其中茂宗才高笃行,为两馆师,茂宗弟黄注与欧阳修同科登第,过从甚密,卒后欧阳修为之铭墓,有诗文著作传世。茂宗幼弟黄谓(字茂先)游欧阳修门下,以文学名世,与江北段少连齐名,时有“江南黄茂先,江北段少连”之誉。书院名噪四方,求学士子纷至沓来,游学者常近百人。与欧阳修同时代的文学家宋郊、宋祁兄弟,未第时曾来游学,黄庭坚幼年时也就读于该馆。

  柳山书院 位于江西武宁。唐柳浑尝筑精舍读书于此,其旁有读书台。后人遂以其姓名“柳山”。宋绍兴年间里人陈功显创建书院,祀柳浑,辟斋舍以接待学者。开庆间(1259)毁于兵乱,功显孙时章重建。德祐元年(1275)章鉴作《柳贞公祠记》。元末复毁。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知县冯琦重建。“春秋祭祀,制度大备”,“且聘师儒以讲学于此并祀公焉。”明、清仍为书院,民国前期曾于院内设小学,后毁。

  蔡氏义塾 位于江西瑞昌。元初邑人蔡季霖建。虽不以书院名,不为官师所掌管,而有书院之实。虞集记其事云:季霖殁后,其子士仁等继修其屋室,赡其供给,延名师,进宗族乡党子弟而教之,如其父时,不敢废。

  南山书院 位于江西都昌。初名汇东书院。元泰定间建,久废。清初重建,康熙九年(1670)更名南山。五十四年(1715),知县沈有澜集资重修,筑有戟门、棂星门、左右廊庑、月台、泮池等。院产有店铺20间,租银为书院每年修葺之费用,从此弦歌不绝,曾有“都邑人士朝弦而暮诵”,“周朱道学赖以昌,纲常名教赖以振”之赞。咸丰间兵毁。同治十一年(1872)知县狄学耕集资重建于界石,计横宽24.8丈,纵深8.5丈,四周有围墙,前有门楼,内有文昌宫、觉斯堂;旁列崇德、报功二祠及号舍58间,并有学田。民国初年,书院废,屋舍入民间。

  经归书院 位于江西都昌。元至顺间陈澔建,陈字云住,号经归先生,故名。明弘治十五年(1502)知县王珀杨重建,祀元儒陈澔,因陈字云住,亦称云住书院。除春秋二祭外,余皆让“诸生以时读书司礼其间”,并置有学田。万历间张居正毁书院,改为云住祠。崇祯六年(1633),知县陈嗣清增建书舍多间,旋遭兵燹。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知县曾王孙命陈澔14世孙陈皋训重建堂室,更名经归祠,专祀陈澔。1942年6月,日本侵略军攻陷都昌县城,祠毁。

  肄武书院 位于江西九讧。为习武书院。明嘉靖五年(1526)九江兵备副使何棐建于浔阳。时有房屋30余楹。内有大厅与东西斋。招收武弁子弟,教习武经、韬略、兵法。命教官主其事。后废。

  阳明书院 位于江西九江。明万历三十年(1602)九江兵巡道葛寅亮为宣传阳明学说,培植地方儒学人才,于城南南门湖对岸兴建书院。规模恢宏,中间正厅为像堂,塑王守仁像;左为讲堂,生员听讲处;右为习堂,生员读书习课处;还有司香典器2所,仪门大门2重;两边学屋20重,供生员住宿之用。有公田170亩,租课收入作生员膏火费。继葛寅亮之后,推官姚士豸又增置田产150亩,天启年间,兵备道陆梦龙再增置田产62亩。明末毁于兵乱。清顺治十六年(1659)九江推官胡宗虞重修,嘉庆十四年(1809)知府方体清理和增益租课。后毁。

  髻山草堂 位于江西星子。清初宋之盛建于华林丫髻山下。宋与同里吴一圣、余晫、查世球、查辙、夏伟,门人周祥发等讲学于此,世称“髻山七隐”。主要讲授“四书”、“五经”,大抵以明道识仁为论道之旨。时与宁都易堂、南平程山并称“江西三山”。之盛病卒,查世球等参与抗清复明活动,失败后,草堂渐废。

  正谊书院 位于江西武宁。原名豫宁书院。清乾隆十八年(1753)知县邹应元建于古艾镇东门朝元宫。有房39间:中为大堂3间,称敬业堂,后有掌教厅3间,东斋9间,客房4间,西斋9间,厨房21间,头门3间,东西门房各3间。道光三年(1823)知县陈云章为避讳,改名正谊书院,额大堂曰“明道”,将敬业堂原匾榜诸“掌教厅”。次年订条规计40条。道光四年(1824)公举科甲出身者任山长,并禀具县府聘用。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开馆,十二月初一散馆。通过考试取录监生正课12名,童生正课24名,附课无定额,自带床桌家具。正课每人每月补膏火、薪米费1200文,附课不补。经费不敷者,提倡乐捐。知县陈云章又劝谕城乡绅民捐助,士民捐银10-80两者,由县给匾;80-200两者,请府州给匾;200-300两者,请道给匾;300-400两者,请司给匾;500两以上者,请宪台给匾。是以士民捐资踊跃,如李之山兄弟捐租160石,监生李之春独捐资修院宇,详奉省城大吏给予“助兴文教”匾额。凡此共捐田190.69亩,钱2690千文。咸丰、同治间均续捐田亩和钱币。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为高等小学堂。

  梯云书院 位于江西修水。清道光十四年(1844)客籍绅民捐资修建于北门铁炉巷。共捐得田租280.2石(计田93.4亩),钱27643贯。建有讲堂、奎星楼、尊经阁、崇祀堂及斋舍数十间。五年遭兵燹毁圯,同治年间复建。清末改为梯云小学堂。

  同文书院 位于江西九江。清同治六年(1867)美国传教士尔利陶理、吴恪矩等经清政府同意创建于城外土桥,命名为“埠阆小学”。后来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选择城内南门口某棠湖畔为新校址,并取《中庸》“普天之下,车同轨,书同文”之意,定名为“同文书院”,为江西省第一所教会书校。教授内容除近代文化科学知识外,还注重宗教教育。1906年,校长库思飞在该地挖地基的时候,挖出三大坛唐开元古钱,他把这些古钱拿到美国换得巨款,加上美国教会本身筹集的一部分钱,建教学楼(今九江二中实验楼),并更名为南伟烈大学,以纪念其父。1917年停办大学,集中精力专办九江南伟烈中学。1929年,“南伟烈中学”更名为九江同文中学。1951年6月11日,改名江西省立浔阳中学。现为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建筑,为九江二中(同文中学)所在地。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2051/274144784752.html

更多阅读

杭州九堡新白鹿鞋城 白鹿鞋城

杭州九堡新白鹿鞋城杭州新白鹿鞋城打造杭州规模最大华东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第一手货源市场,最大的鞋类箱包批发交易中心。一个占地面积17.5万方,营业面积8万方,总投资 8个亿,2000多个铺位,1000多个停车位的商场化标准的新市场。硬件方面,我

中国四大书院 四大书院是哪四个

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书院名称位置创建年代创办人相关著名人物应天府书院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州之东后晋杨悫晏殊、范仲淹岳麓书院湖南省长沙市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

白鹿风情小镇 成都周边一日游景点

白鹿风情小镇白鹿镇,他深藏在龙门山脉,估计因为很久很久以前白鹿经常出没,童话般奔跑的影子,浪漫的色彩密布山间,人们便赋予了这里诗一样的名字。那场地震让白鹿镇的影像深深的留在我挥之不去的记忆里。车从彭州市区一路向西北开去,顺

河北石家庄平山温塘白鹿温泉 石家庄平山白鹿温泉

白鹿温泉白鹿温泉位于河北石家庄平山县的温塘镇。温塘想必就是温泉的意思。温塘附近有很多的温泉宾馆、度假村,只不过白鹿可能是设施最完善、项目最齐全了一家吧!我们进白鹿温泉转了一圈,简单参观了一下。有露天的各种泡池,有水上

虎溪岩&白鹿洞 白鹿洞书院门票团购

虎溪岩&白鹿洞虎溪岩:虎溪岩位于醉仙岩西边,巨岩下有一棱层洞,洞前石穴中流泉成溪,称"虎溪"。岩间有古寺,称东林寺,又叫玉屏寺,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屡经兴废,1984年重修。寺庙依山而筑,石穴为室,幽深险峻。有虎牙洞、夜月洞、夹天径、飞鲸

声明:《九江白鹿洞书院 江西·九江书院对联集锦》为网友枕边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