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速是什么意思 生产率是什么?

相关解答一:劳动生产率和多要素生产率哪个重要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一般的含义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从效率角度考察,生产率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从本质上讲,它反映的则是个国家(地区)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

全要素生产率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在计算上它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由于“余值”还包括没有识别带来增长的因素和概念上的差异以及度量上的误差,它只能相对衡量效益改善技术进步的程度。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相关解答二:什么是多要素生产率

多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多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所谓“要所谓“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增长,通常叫做技术进步率,系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中用来衡量纯技术进步在生产丹的作用的指标的又一名称,它是以索洛等人为首,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的增长核算中,作为长期经济增长来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纯技术进步包括知识、教育、技术培训、规模经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改善,但还不能具体化为,或不能归因于,有形的效率更高的资本设备、技巧更高的劳动、肥效更大的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增加投入量,所以又称为非具体化的技术进步,也被比作天降馅饼。因此,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指全部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土地,但通常分析时都略去土地不计)的投入量都不变时,而生产量仍能增加的部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非所有要素的生产率,”全“的意思是经济增长中不能分别归因于有关的有形生产要素的增长的那部分,因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只能用来衡量除去所有有形生产要素以外的纯技术进步的生产率的增长.


相关解答三:什么叫生产率?什么叫劳动生产率?什么叫社会劳动生产率?

生产率是用来表示产出与投入比率的术语(总产出除以劳动投入是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分两个,一是个人劳动生产率,二是社会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即生产某一种商品时,在该行业所必须的平均劳动生产时间.时间越少则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

个人就是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时必须的劳动生产时间.


相关解答四:人均生产率怎么算?

总生产率/总人数*100%=人均生产率


相关解答五:生产率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不仅指劳动实际操作技术,而且也包括劳动者接受新的生产技术手段,适应 劳动生产率

新的工艺流程的能力。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而且越是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③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分工、协作和劳动组合,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工艺规程和经济管理方式。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福能。主要指劳动工具有效使用的程度,对原材料和动力燃料等利用的程度。⑤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与社会生产有关的地质状态、资源分布、矿产品位、气候条件和土壤肥沃程度等。

窦速是什么意思 生产率是什么?

相关解答六:劳动生产率的如何提高

劳动生产率涉及部门劳动生产率和部门劳动力配置结构两个因素,其增长可分解为以下3个部分。(1)纯生产率效应(pure productivity effect)。该效应表示以基期产出或投入为权数的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即按照基期产出或投入权重,计算行业劳动生产率增加率的加权平均值。之所以称为“纯生产率效应”,是因为它测度了在产出或投入份额不变时各行业劳动生产率增加的平均值。(2)鲍默效应(Baumol effect)。该效应表示在考察期间内各行业劳动生产率和行业权重变动间的相互影响对整体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之所以称为“鲍默效应”,是因为鲍默在其不平衡增长理论中阐述了产出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产出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正相关。(3)丹尼森效应(Denison effect)。该效应表示考察期内因为要素流动或投人权重差异所引起的生产率变动,即不同行业间劳动再分配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之所以称为“丹尼森效应”,是因为丹尼森认为,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也会提高整体劳动生产率。上述思想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用Xt表示t时期的GDP;St表示t时期的劳动投入,则劳动生产率为:At=Xt/St。考虑劳动配置结构的劳动生产率为:At=∑i Aitωit,其中ωit表示第i个行业劳动投入占全部劳动的比重。如果令Rit=Ait/At表示第i个行业与整体劳动生产率的相对量,g(A()表示2时期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则:如果是小的平滑时间序列,则sit≈mit=Xit/Xt。k是代表基期,于是:上式右边第一项将各行业劳动占比始终固定为基期(mik),只测度劳动生产率因各行业劳动生产率变化(g(Ait))而变化的程度,因此是纯生产率效应;第二项测度了行业劳动占比变化(mit-mik)和劳动生产率变化(g(Ait))交互作用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度,因此是的默效应;第三项不考虑各行业劳动生产率变化(g(Ait)),只考虑各行业劳动力配置结构变化(△ωit)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此是丹尼森效应。由此可得:判断一:任何经济体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由部门劳动生产率变化、部门劳动力配置结构变化以及上述两种变化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对劳动生产率的解析必须从这3个方面进行。判断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同部门或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度较大,因此部门或行业之间的劳动力配置结构的变化,将与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升一样,对劳动生产率发挥重要作用。判断三: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是依靠迂回生产程度加深和中间产品使用数量增加而实现的,这种分工演进可以用劳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来度量,即通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或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判断四:发展中国家通过劳动力结构转变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劳动力供给与行业需求相对接,这需要有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以使低生产率部门的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还可以用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推动的生产资料的相对量来表示。它同一定量劳动所推动的生产资料量成正比,而同推动一定量生产资料所必需的劳动量成反比。马克思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是在于:活劳动的份额减少,过去劳动的份额增加,但结果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总量减少,因而,所减少的活劳动要大于所增加的过去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90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活劳动的节约。因此,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同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而同单位产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美国管理大师杜拉克先生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问题的观点如下三方面:(1)清晰的定义任......余下全文>>


相关解答七:全要素生产率的概述

全要素生产率一般的含义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从效率角度考察,生产率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从本质上讲,它反映的则是某个国家(地区)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全要素生产率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在计算上它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由于“余值”还包括没有识别带来增长的因素和概念上的差异以及度量上的误差,它只能相对衡量效益改善技术进步的程度。5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M·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提出了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性的总量生产函数和增长方程,形成了通常所说的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含义,并把它归结为是由技术进步而产生的。 不过,学术界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内涵的界定还有分歧。 本文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各要素(如资本和劳动等) 投入之外的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导致的产出增加,是剔除要素投入贡献后所得到的残差,最早由索洛(Solow,1957) 提出,故也称为索洛残差。在中国,有些学者已开始研究全要素生产率问题,尤其在克鲁格曼(1999) 提出“东亚无奇迹”的论点后,这一问题更引起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一些学者估算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如舒元(1993) 曾利用生产函数法估算中国1952 —1990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到的结论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0.02 %,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0.3 %。王小鲁(2000) 同样利用生产函数法估算中国1953—1999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到的结论是,1953 —1978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0.17%,1979—1999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1.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9 %。还有一些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进行了理论思考,如郑玉歆(1999) 对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性规律进行了详细讨论,但未给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估算。易纲、樊纲和李岩(2003) 提出中国经济存在效率提升的四点证据,指出新兴经济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上面临的困难,并给出新兴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模型,但他们也未给出具体估算。


相关解答八:劳动生产率是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生产这些劳动成果所消耗的能量的比值。

劳动生产率有两种表示方法:

1、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2、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即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相关解答九:哪四个因素决定了生产率

生产率高低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来决定。

1、人均物质资本

如果工人用工具进行生产,生产率就更高。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称为物质资本,简称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劳动、资本等等——称为生产要素。资本的重要特征是,它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也就是说,资本是生产过程的投入,也是过去生产过程的产出。

2、人均人力资本

生产率的第二个决定要素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人力资本包括在早期的儿童教育、小学、中学、中专、大学和成人劳动力在职业培训中所积累的技能。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一样提高了一国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生产人力资本要求以教师、图书馆和学习时间为形式的投入。

3、人均自然资源

生产率的第三个决定因素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自然资源有两种形式:可再生的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差别引起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一些差别。虽然自然资源很重要,但是它们并不是一个经济在生产物品与劳务方面具有高生产率的必要条件。

4、技术知识

生产率的第四个决定因素是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是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技术知识有多种形式。一种技术是公共知识——在某个人使用这种技术后,每个人就了解了这种技术,如装配线。另一种技术是由私人拥有的——只有发明它的公司知道,如可口可乐。还有一种技术在短期内是由私人拥有的,如专利。

技术知识与人力资本的区别是,技术知识是指社会对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解,人力资本是指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劳动者的资源消耗。


相关解答十:生产率是由哪些因素如何决定的

生产技术是最主要因素。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选用也是很关键;另外就是有效管理,也能激发人的生产效率,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的生产率。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2251/233574585694.html

更多阅读

罗生门是什么意思? 麦浚龙罗生门歌词意思

罗生门是什么意思?罗生门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所拍的经典电影.可是一般人只知其意思. 却不知其典故.每次碰到各说各话,搞不清楚事情真相的新闻, 主播都会说:"有如罗生门",不过,我很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知道这典故是哪来的.....什麼叫

汽车参数里的扭矩和功率是什么意思 汽车发动机功率和扭矩

问:汽车参数里的扭矩和功率是什么意思?答:马力和扭力这个问题,通常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如果用专业的用词来解释,可能会有更多人陷入迷思中,永远无法了解,我们就用简单的方法来看这个问题吧。其实,马力大最高极速(Max Speed)就大;扭力大,瞬间加速的

声明:《窦速是什么意思 生产率是什么?》为网友予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