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的成语意思 鹬蚌相争的意思:成语鹬蚌相争的典故是什么?

  战国时,赵国、燕国都不是实力很强的国家,然而赵惠文王无视对赵、燕两国虎视眈眈的强大的秦国,打算出兵攻打燕国。

  为了避免一场国破家亡的战乱,燕国的苏代跑到赵国去求见赵惠文王,以游说赵与燕两相和好、共同抗秦。苏代对惠文王说:

  “大王您先别谈打仗的事,我且讲个故事给您听:一只河蚌好久没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阳,河岸上十分暖和,于是河蚌爬到岸上,张开蚌壳晒太阳。河蚌只觉得浑身舒服极了,它懒洋洋地打起瞌睡来。这时,一只鹬鸟飞过来,悄悄落在河蚌的身边,很快地用长长的尖嘴伸过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惊醒,迅速用力把蚌壳一合,将鹬的尖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河蚌说:“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干死、晒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强硬地说:“我看你能饿多长时间!我今天不松开你的嘴,明天也不松开你的嘴,你就会在这里被饿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鹬了。”

  两个小东西就这样对抗着,谁也不肯相让,真有要拼个同归于尽的架式。

  这时,一位渔人走过来,十分轻易地就捡了个便宜,把蚌和鹬都捉住,满心高兴地赶回家去。

  苏代的故事刚一讲完,赵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着自己的脑袋说:

鹬蚌相争的成语意思 鹬蚌相争的意思:成语鹬蚌相争的典故是什么?

  “多谢先生的启发,如果我们小国间自相残杀,让秦国从中得利,那我们跟这故事里刚愎自用的鹬和蚌又有什么区别呢?”

  于是,赵王取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

  鹬蚌相争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2351/60574518473.html

更多阅读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原创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寓意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出自《战国策》燕策二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风马牛不相及”的成语典故 有关交友的成语典故

“风马牛不相及”的成语典故【陈明远博客文摘版编者按】前些时候本博贴出了一些纠正“成语误用”的小品,颇得网友们的青睐。今夜恰巧又读到一篇妙文,忍俊不住哦,特与诸君分享。——湘云夜读偶记咬文嚼字:风马牛不相及 ( fēng mǎni

意思相近的成语及解释 含相字的成语及解释198个

盎盂相击àng yú xiāng jī成语解释:比喻一家人争吵。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一回:“只就他夫妻三个这番外面情形讲,此后自然该益发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几分伉俪,把午间那番盎盂相击化得水乳无痕。”盎盂相敲àng yú x

声明:《鹬蚌相争的成语意思 鹬蚌相争的意思:成语鹬蚌相争的典故是什么?》为网友愿为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