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的下落 揭秘:历史上的疑案 传说中和氏璧下落之谜

  春秋战国时期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这件玉璧被战国各诸侯国视为镇国的宝藏,被奉为“价值连城”的“天下所共传宝”。各诸侯国为了把玉璧拥为己有,想尽办法互相争压,上演了战国时期一幕精彩的历史剧,最后这件珍贵玉器竟不知落到何处,成为历史上的一大疑案。

  这件珍贵玉器的来历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名叫卞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座山下发现了一件貌似普通的玉璞,为了表示自己对君主的忠心,他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厉王。玉璞是一种天然玉料,如果不经锯割,外表看来和普通的石块没什么区别。楚厉王找来相玉家进行鉴定,玉工认为这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块,没有什么价值。厉王非常生气,认为卞和有意欺骗他,就下令砍掉卞和的左脚,并把卞和驱逐出楚国。

和氏璧的下落 揭秘:历史上的疑案 传说中和氏璧下落之谜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赶回楚国,又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武王,玉工仍鉴定为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

  又过了几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继位。这时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献给楚文王,无奈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又被砍掉了双脚,行动很不方便,眼看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卞和便怀抱玉璞来到楚山下痛苦三天三夜不止,眼泪都流尽了,眼睛直往外滴血。这件事传到了楚文王那里,文王派人问卞和:“天下被砍足的人很多,你为何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为被砍掉双脚而痛哭,而是因为明明是宝玉却被误认为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我是为大王哭泣,他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啊!”文王听后,命人把卞和带到宫殿,并使玉工当面剖开玉璞,果然得到一块无瑕的美玉。为了嘉奖卞和的忠君之心,文王将此玉命名为 “和氏之璧”,并把它奉为国宝而珍藏起来。

  “和氏璧”发现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各诸侯国,各诸侯国国君都想亲眼看看这件宝玉。公元前333年,楚国吞灭越国,楚威王因相国昭阳灭越有功,将和氏璧赐给了昭阳。可就在这时,和氏璧竟失窃了,国宝的不翼而飞震惊了朝廷内外,人们纷纷寻找这件价值连城的宝玉,但终无结果。人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张仪,因为张仪当时正在楚国游说,曾与昭阳一起饮酒,人们认为他有条件、有机会偷窃了和氏璧。楚国人对张仪严刑拷打,张仪拒不承认,楚人无奈,只好将张仪释放了。张仪受辱后辗转到了秦国,后来成为秦国的宰相,为秦国日后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楚国为一件国宝损失了一个人才,这是他们所没预料到的。

  和氏璧销声匿迹几十年后,突然有一天在赵国出现了,至于和氏璧是怎样流落到赵国的,已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赵惠文王时,一个名叫缪贤的宦官从一外人手中购买到这块玉,经玉工鉴定后,方知正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赵王得知后,便将这件珍贵宝玉强夺去了。赵国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秦昭王的耳中,秦昭王对这件稀世之宝产生了凯觎之心,就派人送信给赵王,希望用15座城来换取和氏璧。赵王明知秦国想强取豪夺,但秦国势力强大,怕得罪秦国招来灭国之灾,只好派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2451/15879252215.html

更多阅读

和氏璧传奇一 和氏璧的资料

和氏璧传奇  和氏璧,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所拥有的一块稀世美玉,它的得名,来源于一个著名的传说。《韩非子•和氏》载:“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

和氏璧的传说 玉石是如何形成的

  图片/网络  美玉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美好礼物。她集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气,以无限的美感和无穷的艺术魅力,以温润的神秘力量,像一条绚丽的彩带贯穿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文化发展史之中。一块美玉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和至高无上的皇权的

《史记》之七:关于和氏璧

(想象形状)(出土遗址)和氏璧的两个问题胡锦珠/整理《史记》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关于完璧归赵的故事。读着读着,有学生问: 一、和氏璧不是楚国的吗?怎么到赵国去了,怎么不是完璧归“楚”呢? 这里是和氏璧的经历,读完

和氏璧的下落之一 和氏璧的下落

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今湖北南漳县)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按照“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  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

和氏璧的故事 和氏璧是什么玉

和氏璧的故事有一个传说很有名也很残酷。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在山中拾到一块没有经过加工的美玉,于是拿着这块美玉就去献给了当时的国王,国王让一群鉴宝专家来鉴定,专家们很负责,鉴定很仔细,结果专家鉴定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听到如

声明:《和氏璧的下落 揭秘:历史上的疑案 传说中和氏璧下落之谜》为网友承载所有颓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