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作文:锦瑟华年谁与度(900字)作文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的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他丢在风里,同桌的你刚洗完头,头发还未干,湿漉漉的,溪风就打来电话,我知道,暑假到了,这意味着些什么,可是谁也不想说。小吉也打来电话说,她还惦记着初三时我们指着溪风的鼻子大喊‘帘卷西【溪】风,人比黄花瘦’。她大声地说着,依旧掩饰不住颤抖的嗓音。冥冥中我听到了哭腔,顿时风中凌乱了。小吉经常抱怨自己的名字不够个性。溪风说‘那就叫‘奥特曼’吧,多有气势,还是知名人士。’不等小吉反应,就见我对着她咆哮道,奥特曼变身。话还没说完,我就知道我挂定了。因为小吉已经开始翻白眼了,其实白眼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白眼色狼,小吉如是,我中招了。记得娟子起先听到奥特曼这个名字,嘴里的半口气睡水差点把她噎死,那一秒钟我几乎以为她挂掉了,半响才晃过神来,便故作深沉的说,怎么能叫人‘奥特曼’呢,她是女孩子,一点都不懂得怜香惜玉,应该叫奥特之母嘛。爆笑的同时,我默默地转过身,因为我实在不想看到娟子的死相。顺便交代一下,溪风是女的,我们都是女的。后来小娟提议叫小吉‘冷’,大家一致通过,直到今天我们还这样叫,夏天还是如此,隐约听到后面有人说我们神经病,可是我们还是乐此不疲。当然也免不了溪风指着我的鼻子大叫,色河童,其实我不色的,只是。罢了罢了,不说了,反正他们的名字也不怎么好听,找点平衡。其实我们都是陈翔的超级粉丝,只是有陈翔cd全套的我是唯一一个,现在也只有我一个人看了记得小吉曾经说过她毕业后要去独自打拼,信誓旦旦地说要闯出一番事业,年幼无知我们笑着幻想着若干年后,在某豪华会所高举着酒杯潇洒地甩出一句‘希望明天我们的仕途明亮如今朝’可是不知是我们过于炽情的怀旧,还是时间过得真的太快,如今我们已经各奔东西。忽然诗兴大发,可是苦于没有头绪,只好借用别人的诗句;字迹清晰依旧 情感环绕未休 名字从不识到相识只是永远的过去 评论是有心是无意都只是脚印下的石头 我曾驻留 挥一挥衣袖 我走 泪水化做利剑把过去割舍成滴滴点点抛洒夜空 装点成脚下的银河让我踏上成长的飞舟 奔向光明 熔化在朝阳的灿烂红眸。福建南平建阳市建阳市书坊乡中学初三:雨后空城
篇一:锦瑟年华谁与度
锦瑟年华谁与度
作者:兰玲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4年
足舞手,诵文则顿挫哀叹踱步,晚自习时或微醺而至,以长指扣桌而叹“背书乎?!作业乎!?”你若是上他的课,定不会在课堂上走神,更不会睡去,因为每一节课就像是一幕短小精悍的舞台剧,再加上他时不时地铿锵有力的一声怒吼,你怎么舍得错过这样的精彩呢。 他讲起诗来,从来都自己背的,仅凭这点就足以让我们折服拜倒,再也不好意思找出什么借口来搪塞繁重的背诵任务。他乐于“标榜”自己是李白的“异世知音”,我们也乐得“宣称”都是李白的“再传弟子”。他自然是狂热地热爱李白之诗歌了。记得有次讲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反复吟诵好几遍,高昂的、连绵的,忽然瞟见教室门背后的扫帚,于是挥舞起扫帚,以之为宝剑,向着空中那无形的时空抽过去,又耸起眉毛,眯起眼睛,夸张地故作愁苦之资。再有一次讲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正值下课之时,但一众同学都还沉浸在那样的放旷之中,老师诵完此句,佯装狂笑三声,两首背后,踱步而出教室门,也没喊“下课”,径直而去,留下我们不知所措、目瞪口呆。两分钟后,忽见老师又折返回来,尴尬地笑笑“忘了拿书,忘了布置作业啦。”伴随着全班的哄堂大笑和男生们的吱哇乱叫,老师以他狂傲不羁的草书,在黑板上写下了今日作业。一讲到李白的诗,老师就李白附身,这
正是我们期待和崇敬的,时至今日,我读到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和《南陵别儿童入京》这两首诗,脑海中出现的影像总是李白和李老师合二为一了,总是李老师手中挥舞的那把“扫帚剑”和“大笑出门去”的潇洒身姿。
作为他的得意门生,我们又怎能不得些他“豪放俊逸”的真传呢。我们几个人,把李白的诗进行了改编,又把班上老师或同学的名字,编成了顺口溜,胡诌了一些打油诗,做成“经折装”的样子,还煞有其事地以隶书体写成竖排繁体字,偷偷从老师宿舍的窗户或门缝了里扔进去,美其名曰唐代风俗“投卷”“行卷”,去扔的时候,也不忘顺带扔几粒小石子儿,投石问路嘛。常常是趁着午饭或午休时间,终于有一次李老师不厌其烦,在门内大吼一声“是谁?”我们则在门外嘻嘻哈哈,而后哄然作鸟兽散。李老师曾放出狂言,下午上课时再好好跟我们算账,可时至毕业,也没见他提起过这笔“糊涂账”。
李老师是个随性而自由的人,他的课堂也独具这样的魅力。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课时,我们几个为了配合故事效果,随着老师的讲解,开始演示起来。老师念到“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我和同桌张牙舞爪地便“开打”了,当然也只是神似而已,一个假装打,一个便颇有默契地假装挨。老师再念到“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是
是啊,李老师从来没有因为我们的“不敬”而疏远我们,没有因为我们的“捣乱”而教训我们,没有因为我们“糟蹋”了他最敬爱的李白的诗而嘲讽我们。他是一介老师,我们没有看到过他写诗,可是在我们心中,他就是一个诗人,一个自由浪漫的诗人。他让我们明白了,学习是快乐的,文学是真实的、自由的、动情的、有生命力的,老师是可以如此有个性的。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 邢老师
我高中时代的语文老师是邢方贵先生。他不仅仅只是一位老师。因其广博多闻,勤于钻研,当之无愧一学者。因其德才兼备,孜孜不倦,众人视之为导师。因其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实为益友。又因吾等与其子自幼同窗同桌,常常随之至其家蹭饭、听故事、看书,堪比慈父。
没有上高中之前,我们就认识邢老师了。自幼与其子同窗的经历,使我们都对邢老师课子之严早有耳闻。及到有缘成为邢老师的学生,也终于体会到这一点。他要求我们多读书,也会批评我们的不认真,但从来不是疾言厉色,而是循循善诱。即便他只是轻轻地叹息摇头,而后继续讲解诗文,那也是让我们高山仰止,不由地日三省乎己:博学乎?知明乎?行无过乎? 很多个周末的下午,做完大扫除,我们三五个好友就早早地随他儿子到他家去了。师母总是慷慨地拿出很多好吃的东西,从来不停歇地在庭院里洒扫、在家中拾掇,笑嘻嘻地看着我们每个人,时不时地夸夸我们,我们和师母一起在院子里抚弄着花草,直到老师开始叫我们,师母就朝我们挤挤眼,指指屋里边。我们赶紧来到邢老师旁边坐下,听他开讲。他并不是给我们上课,只是几个童年好友围坐在一起和老朋友闲扯罢了。讲得最多是,我们本地的历史文化,这是邢老师的业余爱好——文化历史研究。他跟我们讲起古郧阳府的设置和老郧阳古城的地形地貌、掌故风俗,瞬间将我们带入历史时空。他跟我们讲到唐代从太宗之子李泰被贬郧阳,离奇死亡,到高宗之子李显被贬房陵和历代贬谪房陵的帝王将相,不由悲从中来,悲的不仅是人生的跌宕起伏和权力斗争的惨烈,更有对整个鄂西北文化圈被忽略的遗憾和不平。他跟我们讲起他数次去偏远农村考察,只为搜集散乱民间的家谱,以便研究鄂西北地区的姓氏源流。他也曾与贩夫走卒、菜农屠夫攀谈交流,只为弄清楚当地特有的源于结绳记事的记数习惯和
仍以甲骨文计重量的一种“肉码子”。他给我们朗读自己写的诗赋,给我们讲《山海经》中的神奇故事。每个周末都是我们的“天方夜谭”时间。我们从此知道了身边的土地竟然有这样神奇而古老的魅力,知道了历史与当今竟然如此交融共存,知道了除了课本上那些知识之外还有鲜活存在的文化,事事时时处处都有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学问无高低,只要你穷追探讨,一定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常常是刚开始,我们还围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直到天色渐黑,我们是“笑渐不闻声渐悄”,唯见“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老师讲完许久,我们还深深沉浸其中,直到老师让我们讲讲自己的看法。我们又能讲出什么呢,只好哑然相觑,东拉西扯一番,老师也不强求,只是充满慈爱的笑看我们。但学问之无穷,社会责任之肩负,地方文化之价值,这几样从此播撒在我们心中。
师母探头进来看看,每次都是恰到好处,正好是我们将饿之时,问道:“跟家里打个电话,就在这吃饭吧。”我们相视一笑,彼此心照不宣地佯装推辞一番,便毫不客气地坐下来了,知道师母其实早已准备了我们的饭菜。
吃完饭还要聊上一阵子,这时的话题就不再与学问有关了,师母收拾完,也加入进来,话话家常,充满爱恋和崇敬地望着老师。晾衣服的时候,师母拿起晾衣架就羞涩地表扬说:“这是老邢自己用铁丝完成的,比卖的好用多了。”给我们拿小板凳时,又骄傲地说:“这是纯手工的,你们老师自己做的,可结实了。”老师也不谦虚,就开始大谈,外面晾衣架设计的种种不合理,以及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师母的使用感受。我们就缠着他问怎么做,要他教教。
直聊到“月明星稀”,我们起身告辞,邢老师和师母便会让其子送我们到校门口。其子常常和我们感慨,老师和师母喜欢我们几个的乖巧更甚于他,我们便笑话他要换一换父亲如何,他便无言了。不过
篇二:情思 1《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3《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4
知,长命无绝衰。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5
别离。
一涯。
可知。
南枝。
已缓。
顾返。
已晚。
餐饭。
6
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
元好问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山无陵,江水为竭,《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相去万余里,各在天道路阻且长,会面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相去日已远,衣带日浮云蔽白日,游子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摸鱼儿 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儿燕子俱黄土。
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8 未生,我生君已老》
生君已老。
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好。
已老。
海角。
已老。
芳草。
9 却巫山不是云。
缘修道半缘君。
10
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
天也妒,未信与,莺千秋万古,为留待骚唐代歌谣《君生我君生我未生,我君恨我生迟,我恨君恨不生同时,日日与我生君未生,君生我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化蝶去寻花,夜夜栖《离思》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取次花丛懒回顾,半《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拟把疏狂图一醉,对
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乐府
11《古相思曲》
十三与君初相识,王侯宅里弄丝竹。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再见君时妾十五,且为君作霓裳舞。
可叹年华如朝露,何时衔泥巢君屋?
12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3望夫石 (唐古代经典爱情诗)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14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
下页篇三:锦瑟年华谁与度
锦瑟年华谁与度 洒缀星辰的夜幕,一轮明月静静高悬,流淌下如水的银华,周围充斥着这皎洁而又柔软的光芒,带着夜露的清凉轻轻萦绕。湖面透明的水波缓缓荡漾开一层又一层的光华,整个湖宛若流动的光芒凝聚而成,又恍如莹透的冰玉融化而就。
低头望下,清盈的湖水中映出一张熟悉的脸庞,纤秀而稚气未脱。
对?这是我 ??
“丫头。”一声轻唤,我回过头去,他在身后淡淡微笑着。月白的长袖在夜风中飘逸轻扬,勾勒出他修长的身材,幽黑的眸子里光华流转,仿佛凝聚了这夜所有的月华星芒。唇角依然是那如春风般明净优雅的微笑,那么温暖,那么令我依恋。
他就那样站在明亮
的月色中,站在湖畔盛放无尽的藤花下,风中的花瓣寂寥飞舞在他的身旁,淡雅的气质,却仿佛夺尽了这天地间的光芒。皎洁的月华流转身畔,他美得?如此不真实? “丫头,今天想吃什么?是王记的酸乳酪甜品还是胭脂斋的芙蓉枣泥糕 ?”他低下头来问道。这个问题,很久以前他就问过了吧?很久以前,我就总是缠着他帮我买这些呢?我看着他,却什么都没有说,想开口,却发不出声音?
“想不出来的话我就先走了,只怕你追也追不上我。”他笑得象只狐狸,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狐狸哥哥。 看着他微笑着要离去的样子,心里好焦急,我再次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仍然发不出声音。想伸手挽留他,却动不了。
“我走了哦,丫头。” “你”。。。。。。
我有些气结,一跺脚,扭头就走。
他长臂一收,楼我入怀。瞬间,熟悉的气息闯入鼻间,无烟无尘,唯有淡淡的青草味。我们谁都没有说话,只为那份难得的静谧。
我略抬头,月光照在他脸侧,似镀上了一层银光,他俊朗的面容一如古希腊最完美的雕塑,无论岁月的流失消亡,还是世间的万般无奈与悲凉,上天都慷慨的未减他半分容颜,只是眉间平添了几分沧桑与留痕。
我伸手,抚上他眉间的褶皱。洒缀星辰的夜幕,明月静静高耸,流淌下如水的银华,周围充斥着这皎洁而又柔软的光芒,带着夜露的清凉轻轻萦绕。
月明流云浅弄,湖畔连波光浮骤。婆娑树影,悠然花落,谁人静候?梦徊低缱,恍若回尘,韶华年幼。旧景依稀,流年偷换,迷离双眸。花下轻回首,君容未改,青梅落,竹马收。 却忘天涯别后,只道君长相随右。人淡若影,浅笑轻风,低语声柔。漠北长风,千溪星月,与君同守。相逢恨短,月华光转,瞬顷消融。欲留声身滞,难携君手,泪湿枕袖。
篇四:锦瑟赏析 《锦瑟》赏析
锦瑟》是一首传颂千古而又是历代注家争论不休的“朦胧”诗。1000多年来,人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各抒己见,臆测纷纭。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为令狐家名叫锦瑟的侍婢而作;有人认为是歌咏瑟声的音乐意境;有人认为是悼念亡妻的;有人认为是伤感唐室残破的。更准确的解释,此篇乃是自伤寄托之词。这首诗是李商隐罢官后退居郑州病逝之前所写的绝笔诗,作于大中十二年(858年),时年46岁,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回首一生遭遇,感伤身世,寄托情怀。诗人身世的悲怆,理想的幻灭,爱情的悲剧,人生路途的迷茫和无穷的遗恨,一并括在诗的形象之中,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开头两句,由锦瑟起兴,象征着自己的悲凉的一生,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古瑟花纹锦绣,声调凄凉。“无端”二字写出作者内心无限的愤懑,功名未就,风月蹉跎。作者一生有两件大为伤心之事:一是卷入牛、李之争的政治旋涡不能自拨,因而导致仕途坎坷,终生潦倒;一是爱情的曲折,终生悲剧,心灰意冷。诗人自伤政治上的失败,爱情的忧思,双重苦痛,引起了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颔颈二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写华年之思的具体内容。以虚幻的形象,创造出朦胧的境界,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写自己不同侧面的身世感概。
点在此,魂亦在此。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也正是因为这种人生的悲剧色彩和诗作的悲剧氛围,本诗才能“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赏析2:人生价值的悲剧式拷问
《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终一是,有怀人、咏物、悼亡、自伤身世、寄托君臣遇合、诗集自序开宗明义??等诸说,但归结到一点,那就是不管诗人当时怎样谋篇创句,潜行于心的人生价值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有什么用?人怎样活才有用?”),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倾注于笔端,只不过他更善于用诗化的形象和语言来表达。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也正是因为这种人生的悲剧色彩和诗作的悲剧氛围,本诗才能“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赏析3: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
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
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
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赏析4:
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 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歧见纷纭,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还有人把“锦瑟”猜想做一个女子的幻化,疑为“令狐家青衣”??此外,许多人倾向于悼亡一说,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悼矣!
这首诗虽然在理性方面难于加以确切的解说,但在感性方面却极易于引起读者的感动和喜爱。诗很具感性,是因为它的形象;诗又很难懂,也是因为它只绘形象,扑朔迷离。要读懂这首诗,我以为主要应去分析诗的形象,看它给予我们的感发、感动及联想是些什么,而不必去比附事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以“锦瑟”起兴,既写瑟之华美,又写弦之细密繁复,“锦瑟”二字,给了读者一个美好而又幽怨的直觉。《汉书·郊祀志》记载:“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为二十五弦”,谁曾想“五十弦”之“锦瑟” 比之琴、筝,原来竟附着有如此悲切的情愁。无端,莫之为而为,莫之治而治的意思,“无端”一词使锦瑟一下子就有了生命,这抑郁的感叹像是在说并非瑟自己情愿有这五十根弦,而是天生这么多,无可奈何呀。“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瑟上的每一条弦、每一根柱都牵引着诗人藏埋心底的一段伤痛。“弦”、“柱”承上一句“五十弦”而来,两个“一”字,更加强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觉,既暗示了感觉的细致繁复,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缠绵。每一弦每一柱的抚弄都会引起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华年”二字与前面的“锦瑟”相应,既见“华年”之美好,更见今日回思时的惆怅哀怨。诗人以瑟之华美暗喻自己才华出众,又以瑟之“无端五十弦”暗示华年悄然流逝,伤痛之情,悲愤之意,隐隐含于“无端”之感叹中,这两句可以说是这一首诗的总起。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颔、颈两联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对于李商隐来说,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颔联寄情于物,将“晓梦”、“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鹃”之物来表现。颈联借景生情,以“沧海月
明”“蓝田日暖”、
之景象来写“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惘。神话里说,月满则珠圆,可是,月夜下的沧海明珠依然有泪,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无人赏识。 李商隐的用典有他自己的特色。有时用其本义,例如《安定城楼》中,他以“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言说自己不得施展怀抱的悲愤。有时他又将典故当作一个特殊的形象来使用,并加以创造性的引申。“晓梦”、“春心”便是后一种用典的写法。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本意在于阐述一种“均物我,外形骸”的道家哲理,而李商隐却借“蝶梦”之形象为自己所用,抒写了自己
对于仕宦之途的追求梦想以及此梦想失败落空后的无尽感慨。“晓”字所暗示了梦境的短暂,“迷”字暗示了梦者的痴迷。这种痴迷沉醉、怅然若失的情意才应该是诗人所欲表达的本意。“望帝春心托杜鹃”,用了望帝去国怀乡,魂化杜鹃,悲鸣寄恨的典故,李商隐又加以引申。什么是“春心”?春心就是追求、向往、执着之心。多么痴迷的梦境,多么深挚的情志!此诗的幽婉即在于诗人对自己的情意完全不做明白的叙述,而只是用种种不同的美丽且繁复的形象和曲折宛转的章法来给予读者一种直感和暗示,使读者可以因之而产生无数的感动和联想。
晓梦”与“春心”,多情易感也;“蝴蝶”与“杜鹃”,引起翩飞、悲啼的联想;“月明”与“日暖”,引人入苍凉寥阔、温丽凄迷的情境。诗人化实为虚,连用四个典故,以四幅清丽、静谧、迷离而又含带凄切的景象,寓托自己的遭遇和心情意绪,使人既难以指实言明却又有所感知,从而吟咏于口而思索于心,那是一种富于感动兴发之作用的诗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所谓“此情”者,指的正是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春心” 之深挚、“珠泪”之哀伤与“玉烟”之迷惘,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哀痛,华年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的苦涩悲哀。在暖玉生烟的缥缈里,诗人回望华年往事,追忆往日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一曲《锦瑟》弹罢,一个憔悴的背影消逝于凄婉的琴韵,留给读者的是那无尽的怅惘 赏析5: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五十弦,《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诗的一、二两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在颔联中,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诗句中的“晓梦”,指天将亮时做的梦。“迷蝴蝶”,指对自己与蝴蝶之间的关系迷茫。面对群雄逐鹿,变化剧烈的战国社会,庄周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而李商隐则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用此典故,还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他似乎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与怨愤倾泄出来。望帝的传说见《寰宇记》说:“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子规即杜鹃。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
颈联紧接颔联,《新唐书?狄仁杰传》载:“(狄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少有才名,孙权谓其父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珠”、“玉”乃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
下页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