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众生”中的“芸芸”
浏览博客,发现一篇博文中有一幅书法作品,写的是“芸蕓众生”,其中的第二个“蕓”字写的不规范,规范的写法应该是“芸”。
“芸”和“蕓”本是两个不同的字。“芸”指一种多年生、有强烈气味、可做药材,并且枝叶可提取香料的草本植物,即芸香;“蕓”指“蕓豆”或“蕓薹”。后“蕓”简化为“芸”,故“蕓豆”“蕓薹”相应地写成了“芸豆”“芸薹”。
“芸芸众生”中的“芸芸”,是形容众多的样子。但不论是“芸”还是“蕓”,都没有这个含义,那它的这个含义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涉及一个通假字的问题。
“芸”在古代汉语中通“纭”,而“纭”有多而杂乱的意思,“纭纭”就是指众多杂乱的样子。例如:
1.势如彍(kuò)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孙子·兵势》)
2.止于一处,何足不除,脱复多所,便成纭纭。(《南齐书》)
3.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唐·白居易《朱陈村》诗)

因芸、纭通假,故“纭纭”也被写成“芸芸”,而意思不变。例如:
4.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老子》)
5.万物芸芸,化为埃尘矣。(晋·葛洪《抱朴子·逸民》)
6.物象芸芸,知几许、功夫来格。(宋·魏了翁《满江红·和李参政壁惠生日》词)
因为和“纭”字通假的是“芸”,不是“蕓”,所以,“芸芸众生”中的“芸”就不能写成“蕓”。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芸”字条下,有特别提示:“芸香”“芸芸众生”中的“芸”不是“蕓”的简化字。换言之,“芸香”“芸芸众生”中的“芸”不能写成“蕓”。
那幅书法作品的作者,因不明“芸”“蕓”的繁简以及“芸”“纭”的通假关系,故此写出了不规范的“芸蕓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