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老参谋说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观念:我活的好,也会让你活的好。这只是其中一半,另一半则是:如果你让我死,则你将不得好死;如果你过得好或为了过得好,而让我过得不好,则你也将不得好死。只有看透这一点,才能理解中国。

首先声明本人非好战份子,但是蔡英文的当选及执政策略,将会与习大大的中国统一不能无限期拖下去底线相碰撞。个人认为蔡英文的当选将会促进统一。
朱立伦书生也,不如那帮草根出身的人;国民党老党也,已经糜烂至极,烂泥扶不上墙;蔡英文日本皇军余孽,由美日暗中扶助,最终借助时势上台,这个时势不是美日制造的时势,而是中国文化由衰竭至复兴中间阶段的虚弱时期。这与二战、内战的遗留结果的叠加,最终形成了今日台海局势。
现在随着中国的崛起,军事经济的强盛,领导人的英明,最终会形成统一之大势。美日亦不能阻挡。
一、中国近千年以来积弱的原因——由中国历史可知,开国者的思想决定了后代的战略思想。祖宗崇拜则是根源,其后代是很难突破其开国者的思想范畴的。
从五代十国末期以来的千年历史可知:
1、宋之前的周之皇帝柴荣,极具进取之心,准备先解决北部强敌,并伺机下江南。从目前分析看,这是一个成本效益兼顾的方案:
北部有强敌,但在其没有变的更加强之前,既可以尽可能的消耗对方的国力,又能锻炼我方的将领,还能兼顾南方的经济效益。战争的问题在于统帅的战略意志力,及将领的素质。剩下的就是比拼消耗了。谁扛得住谁就是胜利者。
结果柴荣死的太早。
2、到了赵宋时期,宋与辽之间依然隔着个北汉,最终选择南下,并杯酒释兵权让名将解甲归田,虚外实内政策的宋,最终形成了:
当宋太祖把军队解决江南问题的同时,名将也都解决的差不多了,军队也消耗了不少,于此同时宋在北汉那里消耗了不少实力。因不愿意面对辽这个强敌,而故意留住北汉的这种战略,却让辽却在坐山观虎斗,累积了更强的实力。
因此对于北部辽这个强敌,当宋完成内部统一的时候,不仅没有形成太大的战略优势,反而导致双方的差距更大。最终到了太宗时期更是一败涂地。
所以宋选择通过保留北汉挡住大辽,而避开强敌,而南下的战略思想影响宋初期掌权者们的头脑,最终让我华夏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3、然而在隋唐初期,隋文帝初步计划是先解决内部问题,然后统一陈,最后解决北部的突厥问题,结果突厥蠢蠢欲动,逼得隋文帝决定先在北部打了一仗。先到外族,扫清外围,锻炼了部队,形成了强大的威慑,最终在江南几乎没打一个像样的仗。
即使在汉朝,高祖皇帝完成统一,还是积极北击匈奴,尽管遭受到了失败。但是最核心和关键的思想,却得到了后代的传承,对于崇拜祖宗的汉人来说,这一点是多么的重要。这也是汉武帝能够得以实现赫赫武功的精神基础。
秦汉,隋唐的开国者的尚武精神奠定了上古,中古时期华夏的辉煌。而宋开国者的萎靡,胆怯的精神却让同样尚武的蒙元趁虚而入。
4、清的二次开国者清世祖康熙,战后放弃贝加尔湖及勘察加半岛,其后代不战就放弃了东北的外兴安岭,乌苏里江等数百年平方公里,西北包括咸海在内的几十万国土,及各属国;最终至左宗棠方保住新疆。
而雍正放弃了叶尼塞河上游的数十万平方公里富饶的土地,以至于俄国人称其为俄罗斯之子。
清末在战胜法国后,也放弃了越南。一战即溃紧接着又放弃了朝鲜,大败之后则又放弃了台湾。
所以康熙思想被后代继承的完美无缺,对海上来敌日本——过来抢政权的——则打一仗,无论胜败。对北部的俄国不放一枪就放弃了几百万土地。
由中国历史可知,开国者的思想决定了后代的战略思想。祖宗崇拜则是根源,其后代是很难突破其开国者的思想范畴的。
明朝自洪武大帝定好战略思想之后,再也没人能够突破之。
二、中国历史积弱形成了今天西太平洋格局
宋朝虚外实内只是当时王朝的选择,中国后来的王朝完全可以改变;但是宋之后的元,明之后的清,对中国摧毁性的打击,才形成了后来的虚弱,直至二战,至内战;从宋明开始到清末民国初期,中国从纳土纳群岛,巴延群岛,小笠原群岛退让太多了。
而现在中国也面临类似的局面,南海,东海,台海,实际上台海则是中间的环节,单独解决东海,或南海,都不如解决台海的后果严重。
都知道“鹬蚌相投渔翁得利”的道理,都想利用中国的内部问题,牵制中国,实现在南海,东海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因为利用台海问题将中国分裂成两半,利用内耗不仅能获得南海,东海的利益,让大陆、台湾同时都不能获得东海,南海。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坐山观虎斗,积累实力的同时,利用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战略,消耗了中国的实力,尽可能的将中国困在路上,唯有如此才是他们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所以内战面对强敌最多,才是最危险的。
三、共和国的开国者具有上古中古时期秦汉隋唐的尚武精神
近现代的尚武精神是被打出来的,从清末就挨打,就被不断的切边战略,消耗国土资源。直到二战才有了翻身的机会。到了冷战才实现了大发展。被宋朝消耗掉的机会,直到现代共和国才开始有了改变,终于找回来了,最可贵的是秦汉隋唐的精神也回来了。
从朝鲜战争,到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苏自卫反击战,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一脉相承;不畏强敌,捍卫国家利益。中国的文化决定了中国的战略思想。
但是历史的长期演化出来的台海问题,朝鲜问题,琉球问题依然困扰中国;但现代的中国已觉醒,且拥有核武器等现代利器捍卫国家的。
四、中国国土形成的历史原因
如果能够通读中国通史,吕思勉的,顾颉刚的,蔡东藩的。然后通史:德国史,法国史,英国史,俄国史,日本史,美国史,伊朗史,及东南亚史,世界通史,欧洲史,然后你就会发下,中国的治理一直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一直是成熟的国家,尽管最近我们落后了。
参照历史,如果能按照明末思想演化,参考同时期西欧的文化思想潮流,如果没有蒙元的摧残,没有清朝的压制,中国近现代不会落后。
因此这个时势,这个落后,是自宋以来,保守政策的结果,这是千年之前宋的转型所致:宋朝建国后,宋太祖片面地接受唐朝藩镇割据,尾大不掉,以至灭亡的教训,采取了“虚外实内”的政策,削弱边关的实力,调集重兵驻守京城,结果造成了边关的空虚。
被蒙元趁虚而入,造成了毁灭性的的影响。至明则完全没有了宋的民主、自由气象。也没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儒家精华的思想,人性被彻底压制,甚至遭到了更加落后的奴隶制思想的压制。
假若还是汉人建立王朝,必会吸取宋的教训。可惜我们时运不好,被元趁虚而入。但是元清也给现代中国带来了庞大的版图,让中国最终还是有机会进入强国之列。没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就不会有强大的精神及作为。这是未来世界必然的趋势。
也因此中国版图的扩大不同于美国、俄罗斯,美国俄国均是靠军事力量强行掠夺的,法理上说不过去的。而中国的版图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已历经千年。尽管清末被俄国割让了数百万领土,被日本侵占了部分岛屿,被周边国家侵蚀了部分边界,还被分裂了出去了个蒙古国。
但已觉醒中国已意识到我们已经没有一厘多余的领土,包括大海。这已足矣。
因此依然足够强而有力的中国,所拥有依然足够庞大领土比美俄更具法理合法性。
因此收复台湾是大势所趋,以上分析则是这个趋势的内涵所在。
因此此次蔡英文的当选,或许将会触动“三韩为墟,琉台不守”的中国弱势千年的太平洋的战略格局。
逆转太平洋千年格局的“蝴蝶的翅膀”或许就在这里。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