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一、土壤绝对含水量
1、重量百分数:土壤水分的重量占烘干土的百分率。
2、体积百分数:
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重量含水量*容重
意义:可反映土壤孔隙的充水程度,可计算土壤的固、液、气相的三相比。 如土壤含水量(重量)20%,容重为1.2。则土壤容积含水量为20%*1.2=24.0% 土壤总孔隙度=1—1.2/2.65=55%
空气所占体积为55%—24%=31%
固相体积为100—55%=45%。
3、土壤蓄水量(立方米/亩)=每亩面积(平方米)*土层深度*土壤容重*土壤重量含水量
如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5%(重量),容重1.1。测得土壤自然含水量为10%,现将没亩1米深的土层内含水量提高到田间持水量水平,问应灌多少水(立方米/亩)
应灌水量(立方米/亩)=666.6*1*1.1*(25%—10%)=110立方米/亩
4、水层厚度:单位面积上一定土层厚度内含有的水层厚度,可与雨量相比。 水层厚度(mm)=土层厚度(h)*土壤容重(d)*重量百分数%*10
5、水体积:水层厚度乘以面积。
二、土壤相对含量
土壤水分含量占饱和含水量的百分比或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
三、水分常数:土壤含水量根据受土壤各种力的作用达到某种程度的水量,对于同一土壤来说,此时的含水量基本不变,称为土壤水分常数,又叫水分特征值,它是一些与植物吸收水分有关系的数值。
1、吸湿系数(最大吸湿水量)
是在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空气时,土壤吸收水汽分子的最大量与烘干土重的百分率。
2、凋萎系数
当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此时土壤水主要是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经验公式凋萎系数=吸湿系数*(1.34~1.5)
3、田间持水量
当土壤被充分饱和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渗漏,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甚至停止时土壤所持的含水量。
此时水分类型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悬着水。

田间持水量=吸湿系数*2.5
测定方法(野外):在野外地里灌水后,铺上枯枝落叶防止蒸发,两天后,重力水下渗,这时所测得的土壤含水量就是田间持水量。
4、全容水量
土壤完全为水所饱和时的含水量,此时土壤水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水分基本充满了土壤孔隙,在自然条件下,水稻土、沼泽土或降雨、灌溉量较大时可达到全容水量。
4、有效水含量
土壤中的水分,并不是全部能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利用。土壤水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状况。
一般情况下:
最大有效含水量(%)= 田间含水量%—凋萎系数%
有效水分含量(%)= 自然含水量%— 凋萎系数%
能被植物利用的有效水的数量比较复杂,受土壤质地、结构、土壤层位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