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法 肇事逃逸 交通法肇事逃逸 成都法学女硕士肇事逃逸自称不懂交通法|女硕士|肇事逃逸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女司机小擦挂升级肇事逃逸

  涉嫌交通事故逃逸、阻碍执法,一女司机面临行政拘留

  因为一错再错,原本一起小擦挂,升级为交通肇事逃逸,最终演变成涉嫌阻碍执法的治安事件。10月28日晚,44岁的吴某茫然地坐在成都交警(微博)一分局的集中备案区里,等待她的将可能是一纸拘留通知书,她究竟犯了什么错?

  当天傍晚5点20分,下班的她驾车在路上擦挂后,遭遇民警要求停车检查,吴某非但不停车,反而踩起油门就跑。当警方将其在下班车流中挡获时,她不但不配合,先是紧闭车窗,进而准备倒车逃跑。最终被民警采取措施迫使其熄火停车。

  发生擦挂女司机竟开车逃跑

交通法 肇事逃逸 交通法肇事逃逸 成都法学女硕士肇事逃逸自称不懂交通法|女硕士|肇事逃逸_新浪教育_新浪网

  28日晚,记者在交警一分局见到了被擦挂的另一方司机杨某。他回忆,当天下午5点20分,他驾车由东向西,行至临江西路刚出下穿隧道口,这时,一辆灰色POLO车从右侧辅道开了过来,由于闪避不及,他的车右前方与POLO车的左后方发生了擦挂。

  可奇怪的是,POLO车根本没有停车,而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般,依然向前开着。杨某加速追上POLO车,摇下车窗,朝驾驶室里的女司机大喊:“你把我的车撞了晓不晓得?”POLO车司机吴某停车,车窗摇下一个缝隙,面对杨某的责问,似乎无动于衷。

  双方僵持之际,正在附近执勤的交警一分局民警赶到现场,示意两车靠边解决协商,而就在杨某将车靠边停好时,吴某却突然发动油门驶离。民警立即呼叫增援:“前方路口,将POLO车拦下!”

  主道倒车交警敲碎车窗强制停车

  接到增援指令,正在前方150米执勤的另一位民警赶紧站到路中间,将车流截断。而那辆逃逸的POLO车正在车流当中。

  “你好,请配合我们调查!”民警示意吴某将车熄火,靠边停车,但她非但没有熄火,反而坐在车里,紧闭车门和车窗。见被堵在后面的车流越排越长,赶到的增援民警反复口头示意。这时,吴某挂起倒挡,手握方向盘,试图倒退,身后的车辆被这一幕吓住了,纷纷按喇叭警告。民警将车围住,提高声音,对吴某提出严正警告。

  民警说,十多分钟过去了,尽管他们上前几番沟通,但吴某仍不熄火。“考虑到她有可能会作出过激举动,撞伤周围的车和人,决定采取强制措施。”民警用警棍敲碎副驾玻璃,拉起手刹,然后开门将吴某拉了出来,把车靠边,堵塞的车流得以恢复。

  一错再错她可能面临行政拘留

  晚上6点,吴某被传唤至交警一分局接受调查。据办案民警介绍,吴某在对方明确告知已经发生擦挂的情况下,不但拒绝配合处理,还依然驶离现场,其行为涉嫌构成交通事故逃逸,依据《道法》,将承担事故的全责。更严重的是,吴某在民警告知的情况下,依然我行我素,拒绝服从民警指挥,在主道上采取倒车的行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已涉嫌阻碍执法,将面临15日以下的行政拘留。

  对话当事人2001年拿到驾照自称研究生学历

  晚上8时许,记者在交警一分局询问室见到了吴某,她戴着一副眼镜,不断撩动着头发,摆弄着指甲。回忆起自己的所作所为,她自称,因为擦挂很小,可能当时的确没有感觉,至于当时为何没停车,是因为路上车流大,想找个人少的地方停车。

  她自称是研究生学历,学过法律专业,但基本上学的是商法和刑法,对于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知之甚少。记者看到吴某的驾照上,初次领证时间是2001年。最后,她说道:“我觉得我没有怎么违反交通规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相信警察会作出结论”。

  民警提醒

  交警提醒,如发生擦挂等轻微交通事故,应第一时间拍照取证,再将车辆移至不影响交通的地方协商,或者到快处中心进行处理。如果不服从民警指挥,将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李天宇 摄影 吴小川报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4151/30073961514.html

更多阅读

怎样认定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何种行为属于我国刑法意义上的“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依据二00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三条的规定,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应该如何处罚 轻微交通事故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特别恶劣的交通违法行为,要承担更为严厉的法律后果。交通肇事后,受害人往往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状态,由于这种状态是由肇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所以产生了肇事人及时消除这种危险状态的法律义务。肇事后逃逸,不履行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该怎么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一、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一个主客观相一致的行为,即行为人除了必须具有逃逸的客观外在行为方式,同时还必须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为的心态只能是故意,如果仅仅具备离开

交通肇事中“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与适用 肇事逃逸刺伤民警

内容摘要:交通肇事罪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常发犯罪之一,也是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中的“传统犯罪”,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刑法草案和1979年刑法典均予以规定,1997年修订刑法典时,基于司法实践常遇到的问题,将“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特殊情况予以规

肇事逃逸后又自首的,应不予从轻减轻处罚 肇事逃逸自首

肇事逃逸后又自首的,应不予从轻减轻处罚(一)肇事逃逸,为国人不齿。但很多肇事者在事发几天后去自首,反而得到法律的宽大,获得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待遇。笔者以为,肇事逃逸者又自首的,应当谨慎动用刑法第67条规定,一般情况下,虽有自首情节,也

声明:《交通法 肇事逃逸 交通法肇事逃逸 成都法学女硕士肇事逃逸自称不懂交通法|女硕士|肇事逃逸_新浪教育_新浪网》为网友风与水的痕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