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猜测说,上帝描绘爱琴海的时候打翻了蓝色颜料瓶,又赶紧用白色去补救,这就是你的眼睛为什么在希腊特别明亮的原因:白得耀眼,蓝得醉人。看来糊涂的上帝又犯了一次错,在高海拔的青海倾倒了大片的黄色。不至于缺氧吧,难得糊涂,难得糊涂。美缘于自然之伟力,美更现于人类之造化。
一个“大美”,丰富并赋予了青海美的新内涵。一个“大美青海”把青海的大美优势和特色捆绑在一起。一个旷古原生的广大物质世界和一个厚积薄发的博大精神世界,不仅震撼在彼时,更震撼在今天,在未来。
先来说说门源油菜花海,最近,所谓是炙手可热。
门源油菜花海,是世界最大片的高原油菜花海,也是中国最美丽的油菜花海。7月是青海最美丽的季节,也是青海门源油菜花绽放的节令。
每年的7月后,南方的油菜早已扬花结子收获入仓,而海拔3200多米的青海湖一带,此时的油菜花却正开得喧嚣艳丽,祁连山、达坂山皑皑白雪围起来的一座“金盆地”犹如一幅精美的油画令人陶醉。
达坂山览胜台,将中国最壮丽的花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花海奇观西起青石嘴,东抵仙米国家森林公园,横亘百里连绵不绝,宛如金色的锦帐,富丽堂皇,美轮美奂,其势甚是夺人魂魄。
当然,对于摄影发烧友来说绝对不能错过卓尔山,绝佳视角,绝美景色。传说中卓尔山与祁连的镇山之山--阿咪东索(也就是牛心山)是一对情深意重的情侣,默默守候在八宝河两岸,共同护佑着祁连的山山水水。
牛心山,藏语称为"阿咪东索",意为"众山之神","镇山之山",作为祁连的象征,巍峨高耸,一山尽揽四季之景。海拔4667米,山底部麦浪翻滚,油菜花香,一派高原河谷农业的农家景象,向上绿草如茵是优良的牧场,有"祁连山下好牧场"之美称。
中部或稍向上的广阔区域灌木丛生,俨然一派林海风光;再向上从稀疏植被逐渐过渡到石山,峰顶常年积雪不化,蔚为壮观。

相传在远古时期,祁连是一片汪洋大海,妖魔四起,格萨尔王得知此情后,从印度专派山神前来除妖魔,疏通海洋,带四大王管制祁连,牛心山主峰为这位山神,周围四峰则是四大天王;另一山神专管海洋,使其永远不泛战鼓的响声。两神疏通汪洋,散播金银,繁衍牲畜,不久,珍禽异兽成群,蘑菇、大黄满山,金银铜铁遍地。“祁连八宝”由此誉满天下。
美是欣赏、是期冀、更是希望。
在诗人的笔下,青海是一片积淀着爱与美的大地,是一片充盈着礼赞和感恩的大地;在画家的眼中,这里是梦寐以求的天堂;在歌者的韵律中,这里是激情飞扬、处处留香的那一股源泉。
“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拉索,那就是青藏高原。”这是一首旋律高亢,富有青藏气息的歌曲。在西宁的大街小巷,几乎都能听到这个旋律。
还有一首就是这样唱的:坐上了火车去拉萨 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 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 盛开在雪山下 跳起那热烈的雪山朗玛 喝下那最香浓的青稞酒呀 醉在神话天堂
当然这是后话了。
有时候,我很庆幸,在这里让我看到那么多积极上进的人生,自己也不免近朱者赤,见贤思齐,能够稍微变得积极上进一些。
同行的小冯说过,不知道这样的景色会不会像其它的美景一样被破坏被践踏,在我们周围惨痛的事例,不乏一二。越来越觉得,活动本身也好,所见所闻也罢,很多地方都能感觉到西方人做事着重系统,重视过程的特点,教育的过程始终体现着这一点,逐渐养成了他们更温和的为人心态和更严谨的做事态度,比之国人,少了那份急功近利的焦躁。
依然清晰的记得第一次来青海,那是07年。
旅馆里有霉变的味道,淋浴只有冷水。我已经渐渐习惯旅途中糟糕的住宿条件。只是这样的旅行,一路走来,我所思考的问题是不是已不再重要了。冷水使我在午夜变得清醒,仿佛是觉得自己回到了学生时代,独自一人,一个个城市迁徙的日子。
列车的前行,直到天亮,睁开眼望向窗外的风景时,才知道自己已行走了如此的遥远。虽然这样的惊喜是短暂的,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可是这样的惊喜却是能带来短暂慰藉的。其实,一路上就没睡着过。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其它博客,最后都逃不过无疾而终的悲惨命运。希望这里不是。图片太多,只能慢慢上传。每次看到几万张图片被滞留,实在是浪费。只是我达不到笔下生花的境界,只好割爱。迷恋文字,就像孔雀迷恋羽毛,这么想就好。
凝视眼前的一切,突然让我感觉生命是如此的渺小与短暂。原来,一切都可以被包容,一切都可以被宽恕,一切都可以被遗忘。沿着古老的朝圣路线,继续我们的朝圣之旅。
什么都不说,看片吧,但愿此生有幸再去看一次。那是记忆的颜色,甚是清晰。青海,我记得的美,总是在那里。西宁。
长腿叔叔 拓上
网易同步:大美青海
分享33
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