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帝制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 ,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袁世凯自镇压二次革命后,实行总统独裁制,大权独揽。1915年8月,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人F.J.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一文,认为中国人知识程度太低,无研究政治之能力,只适合于君主制。杨度在袁的示意下串联了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和严复,联合发起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活动。但袁世凯故作姿态,表示改行帝制“不合时宜”。于是梁士诒等组织“全国请愿联合会”,制造“民意”,并与筹安会争功。10月6日,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国民代表一律“赞成”君主立宪,并推定参政院为国民大会总代表,上书推戴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袁接受帝位后,改总统府为新华宫,并发行一种以他的头像和龙作图案的纪念金币和银币,准备于1916年元旦正式登极。袁帝制自为的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称帝使北洋集团分崩离析,列强也撤回了对袁的支持。袁世凯众叛亲离,内外交困,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袁世凯称帝时镌刻的“中华帝国之玺”和洪宪“皇帝之宝”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洪宪帝制"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4351/515615148502.html
更多阅读

心平气和地回顾袁世凯帝制的过程,研究其产生、出笼、哗变,实事求是地说,袁世凯所做的一切,并不完全出于个人偶然的动机或者私心,这样的结果,是由当时还占据支配地位的封建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及意识形态所决定的。可以说,对于当时绝大多数

(编者按:这是1916年6月7日美国一家报社记者采访行已下台的袁世凯的手记。它也许对我们反思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对我们展望中国民主发展进程有所帮助。)他明显老了,一脸的倦容,坐在太师椅上慢慢地摇晃。睁眼看到我的时候,有些突然和尴尬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

说起来,袁世凯也算得上是一代乱世枭雄。他少年苦读诗书,也曾挣得一份秀才的前程。早在13岁时,袁世凯便写下“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的对联;后又作《言志》诗一首以自勉:“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张镇芳简介说起张镇芳简介,那就从他的生平说起。张镇芳是袁世凯大哥嫂子的弟弟,出生在一八六三年的河南,是项城阎楼人。在清朝末期,张镇芳是一名清光绪进士,在明果成立以后就成为都督和民政局局长。虽然与袁世凯的关系很远,但是支持过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