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知识结构”
政治史一.早期国家的政治智慧
宗法制(继承制度)分封制(管理制度)王位世袭制
二.大变革时代的社会变迁
大变革时代的内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动)
改革变法的潮流(商鞅变法)
百家争鸣与民族融合
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古代国家的建立
政治上: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秦律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建大型公共工程(长城驰道灵渠)
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法家独尊
四.古代国家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及规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皇权完胜相权
三公九卿内外朝三省六部二府三司中书省内阁制度军机处
2.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郡县制推恩令三长制藩镇割据文臣做知州行省制度
3.康熙帝对边疆的管理
册封首领平定叛乱设置机构反抗侵略平等条约
五.几个重要的政治现象
1.盛世与乱世
贞观之治康乾盛世
2.改革与变法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3.统一与分裂
秦、隋、元的统一与制度建设
4.少数民族的贡献
政权与政治智慧经济发展与互补文化的多元发展
一.农业
1.农产品
自己培育丝路引进海上丝路传入大航海时代东西方交流
2.生产方式
刀耕火种铁器牛耕精耕细作
3.农具
耧车翻车曲辕梨筒车
4.农业技术
灌溉(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大运河圩田)
施肥
选种
二牛抬杠耕法代田法轮作
5.四大农书
《四民月令》(《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6.产量与人口
7.重要现象
北民南迁经济重心南移
二.手工业
1.三大部门
官营手工业主导
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
家庭手工业主体
2.三大行业
纺织业(提花机“扬一益二”棉花成为主要衣料)
陶瓷业(“南青北白”“青花瓷”景德镇手工工场)
冶铁业(“铸铁柔化”“灌钢法”遵化佛山)
三.商业
1.商品农业手工业提供奢侈品成为日用品
2.货币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通宝宋交子会子明清白银
3.市场中原市场城市市场农村市场长途贩运(区域性经济中心)
4.商人商人商帮(晋商、微商、行商)
5.商路丝绸之路海上丝路贸易通道
6.城市功能(政治中心到经济中心经济中心到政治中心)
布局(城市分布)
格局(城市内部功能区分布“朝”“市”“坊”
7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文化史一、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法家独尊黄老思想独尊儒术三教合流三教归一(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
二.科学技术发展
1.天文学《夏小正》闰月哈雷彗星《甘石星经》沈括郭守敬
2.数学《九九乘法表》数位数值制《九章算术》《圆周率》
3.农学四大农书
4.医学扁鹊《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张仲景孙思邈
李时珍
5.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雕版活字)火药指南针
三.文学艺术
1.汉字与书法
2.文学的发展平民化世俗化综合化

3.艺术的发展音乐绘画(风俗画)舞蹈
4.京剧艺术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
在现在的高考学习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就是知识的结构和框架。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华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是今天高考的重要内容。今天把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结构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理解记忆。
第一单元: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文明的冲突: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单元: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
沉沦与新生:从边疆危及到民族危机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
第三单元: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
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戊戌变法义和团与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第四单元:1912----1919
历史的转折: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文化运动
第五单元:1919——192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大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与大革命的失败
第六单元:1927——1937
国共对峙的十年:国民政府的统治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日本侵华引发的变局
第七单元:1937-----1945
神圣的民族抗战:沉重的民族灾难持久的民族抗战伟大的民族复兴的转折点
第八单元:1945——1949
解放战争:争取民主和平的努力解放战争建国大业
“高考版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过渡时期的中国社会(1949-----1956)
1.开国大典
过程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分析意义的方法)
2.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对比记忆近代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政治上:三大运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经济上:建立国营经济统一财经三反五反
外交上:“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3.一化三改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4年宪法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探索(1956——1966)
1.成功的经验
《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
2.探索的教训
从“反右派”倒“反右倾” 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三年困难
3.探索的成就
“两弹一星”(高科技)葛洲坝 (基本建设)大庆油田(能源工业)
第三单元: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
1.文革的简要经过
《海瑞罢官》《五一六通知》九一三事件粉碎“四人帮”
2 .“文革”的性质与抗争
性质党内高级干部的抗争(“二月逆流”)人民的抗争(“四五运动”)
3.文革时期的社会变革
南京长江大桥和杂交水稻(基本建设)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社会变化)
邓小平的治理整顿
第四单元: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6----今)
1.改革开放的准备(1976——1978)
粉碎“四人帮”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的探索(1978-----1991)
理论上的探索(蓝图“三步走” “初级阶段” “一国两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农村的改革开放
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90年代后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市的改革开放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格局(90年代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3.改革开放的深化(1992——今)
理论创新不断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梦”)
改革开放成效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重振老工业基地自贸区的建设
融入世界(加入WTO 上海合作组织AP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