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我们搬家,虽然乔迁是件喜事,但打包整理却挺累人。正庆幸儿子小海已十二岁,多少可以使点力气派上用场,谁知道他却一个不小心,扭伤了脚踝。那阵子有叁、四天,我们忙进忙出,只见小海像隻大兔子,在我们眼前独脚带伤地蹦来蹦去。
经过了一个星期的奋战,我们总算在新家闢出了生活动线,儿子的脚似乎也好多了。有一天,爸妈偕同表叔到家裡来。寒暄问暖之后,表叔突然发现小海的脚,走路一拐一拐的。表叔关心地蹲下身子,左看右看,东摸摸西捏捏的,停了好几秒才开口说:「他的脚没有完全好,瘀血并没有散掉,这样隐隐作痛,以后不但容易扭伤,将来老了,也会很麻烦。明天我带点东西来给他敷敷。」
隔天一早,早起的表叔八点就到。他径自跑进厨房,找了个碗打了个鸭蛋,滤了蛋黄,蛋黄不用只留蛋清,倒了些纯正的米酒,加了中药店买来的吊粉。将蛋清、米酒和吊粉搅和许久,约五分鐘后,才捧着糊状物,叫儿子坐好脚抬高,仔细均匀地把它涂抹在扭伤处及其周围,就好像在吐司麵包上抹果酱似的。抹完了包上纱布,才郑重地告诉我们:「到了傍晚,你们得随时检查摸摸看,吊粉糊不须完全乾,在它还没有变硬前,就得剥下来,否则皮肤会发痒。」
到了晚上,敷裹将近八、九小时后,我们彷彿是耶诞节等着拆礼物的孩子,抱着期待的心情,小心翼翼的仔细观察,打开了层层的纱布,取下吊粉糊。没想到,儿子的脚踝竟青紫一大片,从脚后跟扩散开来,直到小腿的叁分之一处。这片瘀血真的是被诱发出来。因為小海的情况还算不太严重,吊粉糊只须敷一次。若情况严重或是未癒的老伤,可多敷几次。如果扭伤面积较大,分量就要加重,蛋清可视需要多加几个。如果表皮破了,就要等皮肤表面癒合再敷。老伤需多敷几次,但可隔一阵子再敷,让皮肤休息。就这样,眼见儿子扭伤的瘀青,从一大片扩散至变淡,逐渐的,疼痛慢慢消失,脚踝也彻底痊癒。表叔说这是我们湖南邵阳,老祖先传下来的小偏方,家乡人只要一扭伤,就都这样敷裹,因為有效才留传至今。

感谢这糰吊粉糊、感谢表叔、感谢老祖先们遗留给我们的宝贝--粹炼的生活智慧。虽然平凡不起眼的蛋清、米酒、吊粉都是些来自乡野民间、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但是这个组合,却带给了我们,大自然孕育生命的康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