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采莲曲 贺知章采莲曲原文

贺知章采莲曲原文

说起我国灿烂的诗词文化,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背诵诗词的习俗,而诗词歌赋也曾是我国科举考试的一项颇为重要的内容。即使到后来废了科举制度,我国的诗词也没有没落,反而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贺知章的《采莲曲》。

贺知章雕像

在小编看来,《采莲曲》是一首特别有韵味的诗词。单单只看到题目,便觉得韵味十足。想象一下,江南水乡,平静的湖水,细密的荷叶从中悠悠的划出一条小船,不急不忙的将新鲜的莲子放进自己的篮筐中,想想也是很美好的,既安静又平和。诗词中首句中的“稽山”指的是越州的会稽山,当时的贺知章辞去官职,告老还乡,就居住在此处。稽山云雾缭绕,环绕着郁郁葱葱的青山,宛如仙境一般,分外美丽。第二句贺知章描写了家门前的镜湖,所谓镜湖,但却并不是如镜子一般,诗中贺知章写到,即使是没有风,镜湖也会自己起波澜。据后人考证,这与镜湖的地理位置有关。文章第三句,是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不要对春的离开而感到伤感不已,前面还有更为美好的夏季在等待着你。诗的第四句则紧扣主题,写了人们采莲的情景,平淡无奇,却也让人感觉平静而又美好。

《采莲曲》仅仅只有四句,但却将江南水乡的景色描写的十分到位,也将采莲的情景刻画的惟妙惟肖,可见其水平的不一般。

唐朝诗人贺知章是哪里人

贺知章是会稽县的人,这个地方如今是属于我们国家浙江省的。在历史的记载里面,贺知章是永兴的,可是这个地方现在是浙江的哪里,已经无法考证了,因此就只好简单的把贺知章归结到会稽里面了。

贺知章雕像

会稽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里拥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历史,曾无数次的在各种历史记载里面留下了名字,也曾经诞生过无数的历史名人,还曾经获得过无数的文人墨客的称赞与惊叹。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诞生了一个未来注定要风靡诗坛的孩子——贺知章。

在贺知章很小的时候,他曾经搬过一次家,到了一个叫做山阴的地方。山的阴面,具体位置也是让人不太知晓的,但就是这个大体的位置,也是在我国的南方。因为贺知章是年少成名的,而且还是第一个有记载的状元郎之类的官职。所以,他之后就在长安生活了大半辈子。因此,他也可以算得上是长安人。

但是毋庸置疑,他对于自己的老家——会稽的感情是最深的。古代人常常喜欢说自己告老还乡,就是说自己年纪大了,已经不能够为国效力了,请求皇帝让自己退休。贺知章回到家乡,虽然方言没有改变,可是因为容颜太老,小孩子们已经是不认识了。这让他很难过,还特意为这个写了诗,一首不够还写了两首,来表达自己的郁闷。

叶落归根,这么说来,贺知章还是会稽人最为恰当不过了。

贺知章是哪个朝代的人

贺知章出生的朝代叫做唐朝。如果再说的详细一点,那个时候叫做盛唐。一个朝代总有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而贺知章很幸运的生活在了那个繁盛的时候,阅尽了人间繁华。

贺知章雕像

贺知章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很奇特的一个朝代。在那个时候,因为刚刚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战乱,所以人们都渴望安定。在国家统一之后,因为暴君当政,所以唐朝的开国皇帝就把暴君给推翻了。因为皇帝的血液里面带有了一点少数民族的骨血,所以他们是善于打仗的,而且也是对于世俗道德伦理之类的不是特别讲究的。

贺知章非常幸运的一点,就是生活在了这个时代。因为从这个时代开始,人们对世家大族不是特别的看重了,所以平民百姓才有可能飞上枝头。而贺知章,正是飞上枝头的平民的后代。虽然不是特别高的官职,但从小也是吃喝不愁,受了很多的文化熏陶的。

这个朝代,是允许人们年少成名的。贺知章的才华,在他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显露了出来。他被任命称作“初唐四杰”,其中这个“唐”字,就是指他的朝代——唐朝。只有这样的朝代才能孕育出这样的文人,可以把自己随身佩戴价格不菲的金龟解下来,交给店小二让他去当了换来银子大家一起买酒喝。这样的随性,这样的不羁,这样的狂,这样的让人向往,都是贺知章的盛唐才能拥有的。

唐朝诗人贺知章的诗

贺知章这个人是个人才,十项全能,全面发展,也同样是全面优异。其中,他的文采众人皆知,诗句广为流传。经历了千年的传颂,虽然有些已经遗失,但是保留下来的仍然是句句经典。

贺知章雕像

就拿贺知章的句子较少的诗来说,比如采莲曲,就有着和“山寺桃花始盛开”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而且在意境上面还更胜一筹。再比如说《回乡偶书》,这其中的乡愁与无奈,就算是时隔千年,仍然被人们拿来引用,叙说着自己对家乡的那一份深沉的热爱。

因为贺知章是修行的,所以他的禅诗也是很多的。在一本叫做《唐禅社首乐章》的书里面,就能够找到他的很多作品。其中的遣词造句,无不让人惊叹。也正因如此,所以才能让他获得“初唐四杰”这样的美誉吧。上亿的人口中有千万个诗人,千万个人中只有那四个人,才华横溢,各有各的特点,诗词歌赋皆是一绝。

贺知章也是很关心国家大事的,其中他也是写过军旅诗的,虽然不像是高适那样专门写这种类别的诗人写的那么的气势豪迈,却也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比如一首《送人之军》,是写给出征的将士们的,鼓励他们为了国家战斗,让国家没有忧虑。他们就像是长城一样,守卫着国家。

除了上述之外,贺知章也写过很多别的题材的诗词,其中还有很多送友人的。

诗狂贺知章生平简介

贺知章字作季真,晚年自称四明狂客,是浙江杭州人,十分擅长写绝句诗体,他的写景诗和抒情诗独树一帜,清新而又洒脱,很多诗作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贺知章采莲曲 贺知章采莲曲原文

贺知章画像

贺知章年轻的时候,他的诗作就名声远扬了,武则天当政的时候考中了进士,封他为博士。他的文章语句精湛,是诗作中的佳品,而且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的书法造诣很高,尤其擅长两种字体,草书和隶书。常常有人给他提供笔墨纸砚,请他赐字,他的书法笔迹每张不超过几十个字,那些人都把它看做珍宝,用来传阅把玩。他出了名的爱喝酒,醉了之后就来了诗意,出口成章,经常跟张旭等人边喝酒边作诗,比拼作诗的技艺,可谓艺高人胆大。当时被称为醉中八仙之一,也是吴中四士之一。744年他因为身体抱恙,告老还乡。临走之前唐玄宗送给他

御制诗,太子也带领数名官员来为他送行。回到山阴,住在千秋观,建造了一曲亭自娱自乐。他把客厅的墙当作纸张尽情的在上面挥洒自己的才华。一时兴起,提起笔来,大笔一挥,龙飞凤舞,喜爱书法的人都把书法看做珍贵的作品,但他的笔迹留下的很少,有的已经流传到邻国日本。写了《回乡偶书》之后没过几年就去世了,死时已经八十有六的高龄。

其人生性豁达,为人豪放不羁,谈笑风生,爱酒,风流倜傥,为世人钦佩。李白的忘年交,引荐李白玄宗。

书法家贺知章被称为什么

说起唐诗届的外号,人们首先相当的是诗仙,诗圣。因为李太白,杜工部的名声实在是太过响亮。至于贺知章被称做什么,相信大部分人会一头雾水。学过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都应该知道,贺知章被称为诗狂。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雕像

贺知章其实是一个相当有才华的人,他一生之中作了无数的诗词,但是由于我国古代的条件实在是非常有限,导致很多诗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丢失,实在是令人惋惜。贺知章的诗词也是这样,据悉,贺知章的诗词目前保存下来的仅仅只有二十多首。其中有不少都是我们所非常熟悉的,从小就会背诵的。比如说《咏柳》、《回乡偶书》等。

那贺知章诗狂的称号又是怎么来的呢?据悉,贺知章不光写的一手好诗词,而且还写得一手好字。据历史记载,贺知章是很擅长写草书的。但是贺知章的书法作品也与他的诗一样,很少又能保存下来的。据了解,贺知章的草书作品现在世界上仅仅存留了一部,那就是《孝经》。贺知章的草书与他的性格一样,狂放不羁,犹如河水一样潺潺流下,行云流水之间,显示了其手法技艺的高超,贺知章也开创了浪漫主义书法的先河。而且贺知章非常喜欢喝酒,经常与李白喝酒谈天,把酒言欢,他与李白一样,也是非常放荡不羁。如此性格的贺知章,被后人称为诗狂也不足为奇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4851/935654027653.html

更多阅读

小资料贺知章的小故事 贺知章的故事 动画

贺知章是唐玄宗时期的大臣,唐玄宗对他非常敬重。在贺知章告老还乡,向唐玄宗辞行的时候,不由得老泪纵横。唐玄宗问他还有什么要求。贺知章说:“我有一个儿子,还没有取名字,如果皇上给取个名字,那么,老臣将是荣归故里。”唐玄宗说:“信是道家的

两首《咏柳》诗(贺知章、曾巩)比较赏析 咏柳 贺知章翻译

两首《咏柳》诗(贺知章、曾巩)比较赏析我国璀璨夺目的古典诗歌中,有两首题为《咏柳》的七言绝句,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堪称咏物诗中的“双璧”:咏柳(一)(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诗歌: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前记:贺知章,初盛唐诗人,“吴中四士”之一。《全唐诗》存诗19首,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朴实,清新潇洒,《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回乡偶书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

贺知章 贺知章-生平,贺知章-人物简介

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朝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

声明:《贺知章采莲曲 贺知章采莲曲原文》为网友说再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