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结果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僧格林沁领导的大清军队和英法美联军,战斗的地点是天津的大沽口,交战的时间是1859年6月25日,交战的结果是英法美联军被准备充分,指挥得力的清军击退,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结果。
僧格林沁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结果是僧格林沁由于准备充分,指挥有方,击退了妄图在大沽口登陆,从而再次逼迫清政府同意《天津条约》中的苛刻内容,妄图从中国获得更多利益的企图。第二次大沽口之战激战一昼夜,清军阵亡38人,共击沉敌舰4艘、重创6艘(完全失去战斗力)、俘虏2艘,毙伤英军426人、法军14人,俘虏英、美士兵各1人,英侵华舰队司令贺布受重伤。英法联军在大沽口可谓是损失惨重,战败之后的英法美联军溃逃到杭州湾去了。清军因为没有得力的船只,没有能够对英法美联军进行追击,将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的战果进一步扩大。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结果对清政府来说是相当值得骄傲的,这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这次战役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僧格林沁的指挥得力,准备充分,而英法联军的狂妄自大和轻敌冒进也是导致英法美联军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这次战役的胜利使得清军的士气大振,也使得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不可一世的气焰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从此之后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不敢再轻视清朝的防御力量。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背景
僧格林沁照片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之后,英法联军凭借着自己在海上拥有先进的船只和大炮的优势接连攻陷了清朝的沿海很多重镇,1858年6月,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等国家签订了《天津条约》,而且约定了第二年进行正式的换约。而战败的清朝统治者咸丰帝面对着条约中那么多苛刻的条款,非常不满,表示实在是难以接受,并且希望英法等国家能够放弃这些条款,同时为了防止英法等列强的再次入侵,清政府任命蒙古的勤王僧格林沁主管大沽口和京东的防务,僧格林沁积极的在大沽口等地布置好了各种防御措施。
而英法等国家对从《天津条约》中得到的利益非常不满足,希望通过再次战争从清政府获得更加优惠的条件,取得更大的利益,于是1859年6月,前去北京换约的英法公使拒绝按照清政府规定的路线进京换约,而是在英法舰队的保护下直接进入大沽口,想要从大沽口进入北京,于是中国军队对英法联军开始了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通过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背景可以看到众列强侵略中国,从中国获得利益的胃口已经变得越来越大,清政府在列强的步步紧逼下不得不进行防御性抵抗。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评价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评价一:这次战役的胜利一方面是因为作为清军最高统帅的僧格林沁在战役发生之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战役开始之后指挥的非常恰当,另一方面是因为英法美联军的统治者和士兵都狂妄自大,轻敌冒进给与了清军很好的击败他们的机会。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英法美联军进行的是一场不义之战,清朝官兵进行的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清军普遍对英法美联军充满了愤怒,僧格林沁充分的调动起了这一情绪对作战的影响,最终击溃了不可一世的英法美联军。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评价二:这次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英法美联军想要再次通过战争让清政府屈服,从而可以从中国攫取更大的侵略利益的企图,使得英法美联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一路溃逃到了杭州湾。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评价二:这次战役的胜利也使得清政府看到了保家卫国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在这次战役中由于清军没有先进的轮船,使得清军无法对溃逃的英法美联军进行追击,导致战果无法扩大,从一定意义上也刺激了清朝统治者,于是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的梦想逐渐的在清政府内部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