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优化设计 方案对比 三维地震
【Abstract】The accuracy of fault data for face design play a crucial rol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ystem 119b08 Face Face optimum design methods, in the original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the combination of geological data has been mined Face to expos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data, ask questions, after a demonstration, discriminating, analyzing the tru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n optimize the design, both to maximize the circle coal based on real data, but also to reduce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mining construction Impact. For the stable and high yield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Keywords】three-dimensional design program to optimize contrast earthquake
1 概况

板石煤矿原119b08工作面设计方案采用黑龙江煤田地质物测队“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进行设计,该地质资料显示,119b08工作面周围有DF2、DF4、DF3断层,落差在0-18米之间,这三个断层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没有揭露,按断层走向,只能布置出比较狭长的工作面,掘进工程量也比较大,圈出的煤量较小。后在矿领导和公司领导的指导下,我矿地质人员精确分析,得出结论,该三个断层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之上优化了119b08工作面设计方案,为稳产、高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煤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 地质构造分析
(1)利用钻孔资料,绘制剖面初步分析,该区域煤层倾角正常,说明存在落差较大的断层的可能性比较小。
(2)利用等高线进行推敲,该断层周围的等高线较平缓,证明断层的存在可能性极小。
(3)进行时间剖面查阅,该断层区域受古河流冲蚀,造成物测队误判,把受古河流冲蚀区域误判为断层,推测出此区域无这三个断层。
3 优化设计方案
119b08工作面第一设计方案比较保守,在矿领导和公司领导的指导下,我矿地质人员又对119b08工作面从地质资料、巷道的精确摆布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第一方案是夹在DF2及DF4断层中间的,DF2及DF4是三维地震提供的落差均为18m的正断层。DF4断层的北端头是延伸进119b06工作面内的,但在掘进时没有揭露,DF4断层是否存在?或存在但落差较小?通过利用已形成的巷道工程、钻孔等资料,进行剖面图分析、等高线推敲、时间剖面查阅等综合手段,推断DF4断层存在的可能性极小,进而推断DF2性质与DF4相同,进行大胆又精心的第二方案设计:运输顺槽均穿过DF2、DF4断层。但对同落差的DF11断层,根据22006工作面揭露的f11 H=2m、f12 H=2m的资料分析,回风顺槽则预留了30~35m宽的煤柱;而对工作面西南端的DF3断层则采取了“贴边”掘送。通过分析研究,认为第二方案是可行的,并按第二方案进行了施工。
4 方案对比
(1)第一方案设计进尺2400m,第二方案实际进尺2310m,节省进尺90m。
(2)第二方案工作面圈出可采煤量28.8万吨,第一方案圈量13.8万吨,比第一方案多圈出14.9万吨。
(3)由于可采煤量比第一方案多圈出一倍多,大大缓解了生产接续。
(4)第二方案上下顺槽均比第一方案减少一个运输环节,减少了一台皮带,节省了人力物力电力,简化了媒流,减少了生产管理环节。
5 结语
通过实际揭露证明,实践证明第二方案“精确摆布”的合理性:DF2、DF4断层不存在;DF11伴生断层11条之多; DF3断层“贴边”掘送非常理想,第二方案圈定面积达到了储量最大化。目前119b08工作面按第二方案施工,已形成可采储量28.8万吨的回采面,为板石煤矿稳产、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多圈煤14.9万吨,可采期增加了2个月,为采掘正常接续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简介:徐希�� (1964―),吉林蛟河人,毕业与辽源煤校采矿工程专业,学历大专,现任珲春矿业(集团)公司安全监管部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