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留名传佳话 千古留名传佳话 为什么千古留名的都是饮者?

导读:你在什么时候想喝酒?是酒逢知己千杯少,遇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时?还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孤身在外思念故乡的时候?又或者为伊消的人憔悴,心里有牵挂时?还是当与家人欢聚共

  你在什么时候想喝酒?

  

  是酒逢知己千杯少,遇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时?还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孤身在外思念故乡的时候?

  又或者为伊消的人憔悴,心里有牵挂时?还是当与家人欢聚共享天伦时?

  虽然酒还是一样的酒,但不同场景,和不同的人一起喝的酒,味道是不一样的。因为酒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的饮品,它同样可以是寄托人们情感、志趣、思想的精神媒介。古代有很多有意思的著名历史场景都和喝酒有关,尽管已经沧海桑田,但那些喝酒的况味,千古相似……

  1

  古今多少事,都付酒谈中帝王将相之酒

  我们中国人有一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饮酒文化。尤其是帝王将相,喜欢用喝酒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那些历史上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

  一个寻常的日子,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后园浇菜。这位浇菜人虽然举止低调,但胸怀吞吐天地之志。另一位世之豪杰看出了端倪,于是邀请他来自家喝酒小叙。看到这,可能你已经猜出这两位是谁了——正是刘备与曹操。

  

  小亭桌上已摆满杯盘和酒具,其中最起眼的,要数那盘上碧色圆润的青梅,边上的酒樽里正嘟嘟地煮着酒。刘备见了,刚才劳作的疲累消了大半,神经这才放松了下来。

  两人对坐,开怀畅饮。这梅子伴酒可真是香气四溢,喝上去酸酸甜甜,口舌生津,不自觉就会多喝两口。喝到半酣,曹操捏起一颗青梅说:“现在的天下,就像这盘中青梅,粒粒在目,这颗许都之梅,现在就在我手里啊。”说完他把青梅塞入口中,意味深长。

  拿着一颗梅子的刘备犹疑不定,正不知如何开口,眼见天边黑云压城,有如龙隐龙现。这时,曹操问:“使君知龙之变化否?”

  “不知。”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曹操开始试探让刘备谈谈天下之大,谁属英雄的话题。刘备先后列举了袁绍、袁术、刘表、孙权、刘璋,都被曹操否定,“非英雄也。”

  刘备只好说:“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曹操又进一步:“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刘备问:“谁能当之?”曹操顿了顿,指指他又指指自己:“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这话委实让刘备心头一惊,手上的筷子吓得掉在地上,刚好这时天上一个炸雷同时响起,刘备顺势以惧雷失箸掩饰了过去……

  酒宴,无论人多人少,对于古代帝王将相来说,往往都是如履薄冰、暗藏杀机的社交场合。在青梅煮酒的故事中,英雄可以在酒酣耳热之际料定天下大势;也有帝王在杯酒之间,解除了部下的兵权;还有人摆下鸿门宴,留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惊险一幕。哪怕是虚构的电影《夜宴》,也以错饮毒酒作为故事的转折,给人留下无尽唏嘘。

  

  但此刻,我能回想起最震撼的场景,还是曹孟德那天在军中至酒,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他对着朗朗皓月,欢宴诸将,伴以隆隆鼓声,举杯痛饮,慷慨激昂地赋了那首《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往往与英雄豪情,逍遥侠客联系在一起,有时候一个人喝高兴了,会特别想读三国或武侠,大家可有同感?

  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隐者之酒

  自古以来还有何人爱喝酒?隐者。说起隐士,就想起魏晋风骨,竹林七贤。上次酒的雅号一文中说到阮籍借喝醉来躲避政治联姻,今天又想到两个关于他的喝酒小故事:

  阮籍有一次听说步兵营的厨师善于酿酒,贮有三百斛美酒。嗜酒的他就请求去当步兵校尉,这样就好每天痛快地喝酒了。但是阮籍喝酒有许多奇怪的癖好,比如他邻居家有位妇人,貌美如花,天天在店里卖酒。阮籍就常到她店里喝酒,每饮必醉,之后就毫无顾忌地睡在妇人身边。漂亮妇人的丈夫起初很怀疑,以为他有什么不轨企图,悄悄观察了好长时间,并没发现阮籍有什么歹意,心里也就释然了。

  

  阮籍当官时,并不处理公务,每天四处游玩,哪里有酒宴,总少不了他。当时司马昭想取代曹奂当皇帝,想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知此不义,喝得烂醉,故意忘了写。使者来取文稿时,他还醉着趴在桌上睡大觉。使者把他叫醒,醉眼惺忪的他见不得不写,于是伏案疾书,不多时,一篇文辞清正、气势雄壮的《为郑冲劝晋王笺》便一气呵成,一字不用改,使者叹为观止。

  世人皆知隐士们好酒,其中一原因自然是因为本身爱酒,但还有一重要原因是借喝酒抒发心中的郁结。那些放任越礼和名士风流的背后,更多是无法言说的凄怆和辛酸。所以《世说新语》里一个叫王大的人说:“阮籍胸中块垒,故需酒浇之。”

  

  苏轼也是如此,他的一首《临江仙》,开头是:“夜饮东坡醒复醉”。那天,他喝醉回家已是万籁俱寂,只听到家童睡着时雷鸣般的呼吸声,他敲了敲门,不应,只好倚着拐杖听涛涛江声。渐渐地,他心生感悟,宦海浮沉,身不由己,人什么时候才能忘记功名利禄呢?这时,夜阑风静,水波不兴,大自然呈现出安宁静谧的旷达境界。

  苏东坡最后写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如果能脱离世俗的牵绊从此进入一个自由自在的广阔天地就好了。这首词最后悠远的韵味,让人忍不住想起那些同样余韵悠长,收尾干净的好酒,强烈地存在过,却不带走一片云彩。虽然苏轼在酒后生出隐逸的念头,但他却并非真的隐士。

  

  关于这个故事,最后还有个彩蛋:有官员看到这首词,以为苏轼真的要去当渔父跑路了,赶紧到他家去抓他,谁料到了才发现,东坡居士正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呢。

  古人爱酒的多,但深得酒中真味的人少。隐者陶渊明就是这少数之一,中学课本上有他的《饮酒》,如今再看这诗,发现里头一个字都没有提到喝酒,或许这是他喝酒之后所感悟所写,就取了这标题,但细看诗中意思,发现还真是喝酒到了一定境界才会产生这种体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隹,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爱酒,追求的是物我两忘,这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是“看”、不是“望”,而是刚好地抬起头,南山就在眼前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花看半开,酒饮微醺”,喝得未满不尽兴,喝得过度就醉了,恰好到达一个平衡的界点,才能物我两忘啊。

  

  如今不少在田间劳作的酒农也是如此,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在天地间,伴随着自然万物的呼吸,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属人的价值,酿造出令人惊艳的、伟大的美酒。这样的感动恐怕也只能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来形容了吧?

  3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文人雅士之酒

  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是社会上层建筑、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其实上面说的隐士也都是“士”。他们是社会精英,掌握着文化的话语权,酒在这些文人雅士身上,从形而下的物质上升到形而上的精神,即便是豪情也绝不是市井的“酒足饭饱、呼群三五”,不同的文人,不同的场景,他们也能把酒喝出万般滋味来。

  

  如果我们在无人陪伴独酌自饮的时候,可以学习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李白,在花间置酒,说是说花间,其实就是找个环境好点的地方,比如阳台花园或简单在沙发上窝着,再点个蜡烛。看看李太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喝酒的好心情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便无人陪伴,还有天上的月亮,对着影子就有三个人了。如果再来点音乐,说不定喝着喝着,也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了。

  虽然《月下独酌》里的李白是孤寂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像诗人一样拥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况且孤独本是好事,独酌有独酌的好,适合静思,适合品饮,它能帮助我们集中精神仔细体会一支好酒微妙的变化。而独处会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还有一位士大夫在吃喝玩乐上,最是风雅,他叫张岱,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他的《湖心亭看雪》。那时,西湖下了三天大雪,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某天,张岱独自撑着一叶小舟,拥着厚厚的毛皮大衣,带着火炉要往湖心亭看雪。本来嘛,他是想着“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谁知道,到了湖心亭,他傻眼了,原来早已有人捷足先登。两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童把酒炉烧得滚沸。这两人看到他也很惊喜:“想不到湖中还有会您这样的人!”于是,他们就拉他一起喝酒。三杯下肚,片刻闲谈,便告别了。下船时只听船夫喃喃道:“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无论春夏秋冬,张岱都很会享受,在《西湖七月半》里,他的做法也很有意思。杭州人在中元节有来西湖赏月的传统,而张岱也真是毒舌,众人看月,他看众人,还将赏月人归为几类:大摆排场的达官贵人、附庸风雅的名娃闺秀、作态赏月的名妓闲僧、衣衫不整的慵懒之徒、低调清逸的文人雅士。但当“笙歌散尽游人去”,那些低调的文人雅士才摇着小舟,从隐匿的树下出来。这时,月如镜新磨,照得山水都恢复了清净。“张岱们”就呼朋引伴,和韵友名妓们汇聚到一起,一时间,觥筹交错,喝着小酒,浅斟低唱。待到月色苍凉,天际发白,人们才散去。然后,张岱就放开绳索,让小舟在十里荷花之中随意漂荡,在迷人的香气中,酣享清梦。

  

  有人不爱凑热闹,但有人却恰恰相反,《醉翁亭记》里欧阳修那与民同乐的场景倒是给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个贴切的注脚。

  上述那些人都是寻找喝酒的意境,而有的人是喝酒是为了给自己寻找灵感,书法家张旭无疑是后者。张旭的狂草闻名天下,也是醉后的结果。他每次喝醉就开始写草书,还挥笔大叫。甚至将头浸入墨汁中用头书写,以至于世人称他为“张癫”。等他酒醒后看见自己用头写的字,还认为这些字神异不可重得,真是痴狂!

  

  4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凡人之酒

  普通人总是要面对七情六欲、聚散离合、生老病死的时刻。这时,喝酒就会成为人们应对艰难生活的方式。

  离别之酒很常见,我们有散伙饭、谢师宴,送别朋友的时候总要喝上两口的。

  在过去,和情人离别,我能想到柳永的《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到深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以至于“今宵酒醒何处?”才惊觉自己已在晓风残月的杨柳岸边。不知为何,此刻脑海中竟浮现出李探花的形象来。哦不!好像是谢晓峰更加贴切——晓风残月嘛!

  

  白居易在著名的《琵琶行》中也是在浔阳江头夜送客人,但当时,他们举杯却无音乐,留下“醉不成欢惨将别”的寥落气息,只能望着浸润在茫茫江心的皓月。但突然之间,听见琵琶声起,这才“添酒回灯重开宴”。

  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也提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看来饮酒,似乎成了人们送别的传统。

  快乐的时候喝酒,倒是我个人提倡的适饮场景。因为酒是情绪放大器,开心的时候来一点,只要不贪杯,好心情也有利于健康。

  

  毕竟李白也说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况且“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倒不如“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平时沉郁惯了的杜甫如果忽然来一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那也是叫人非常惊喜的。

  李清照曾写过两首《如梦令》,一首是回忆她少女时代郊游的场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喝酒赏玩最是欢乐,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记述了人们曲水流觞,畅叙幽情的场景,真是美妙至极!我们普通人倒是可以在农家乐的时候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享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野趣。

  

  还有一种时刻我们会特别想喝酒,或是喝着喝着就产生了这种情绪,那就是思念。人们会在思念故乡的时候想到“浊酒一杯家万里”;会在想念亲人的时候遥望圆月“把酒问青天”;会在漂泊怀人的时候对酒当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会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时候“借问酒家何处有”;会在思念恋人的时候“东篱把酒黄昏后”……

  又可能在很多时候,我们在酒中喝到或辛酸或苦涩的味道,因为有句词说酒入愁肠,会化作相思泪。

  那么你呢,在酒中喝到的是忧伤还是快乐?

  但无论人生是什么况味,最精彩的味道,毕竟还是在杯中啊。

  欢迎在下面评论留言,与大家享你的故事~

  

文 | yiyi

编辑 | Dolcetta

©知味葡萄酒杂志

想学习葡萄酒的朋友可以加知味君的个人微信TasteSpirit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在线报名知味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

最近的品酒课程

新开城市:广州

入门课程12月17日周六下午

重庆

入门课程12月17日周六下午

北京

入门课程1月7日周六下午

上海

入门课程12月28日周三晚

千古留名传佳话 千古留名传佳话 为什么千古留名的都是饮者?

WSET二级12月16日-18日周五-周日

WSET三级 2017年2月24-26日 + 3月3-5日(共6天)

知味君

个人微信号:TasteSpirit

点击下方图片继续阅读

招聘 | 欢迎加入知味团队

上海 | 绝佳年份的十年之约:

2006年布鲁耐罗名家水平品鉴

  

广州 最后1席 | 品鉴

全世界8大产区名家的西拉佳酿

  

古人留给酒的雅号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回复你感兴趣的关键词,立即获得相关精彩文章:

传奇 | 康帝 | 拉菲 | 威士忌 | 清酒 | 雪茄

礼仪 | 新手 | 行家 | 波尔多 | 勃艮第...

关于知味

公众号ID: TasteSpiritMag

专注于为葡萄酒爱好者提供

轻松的美酒文化 | 专业的品酒知识

实用的买酒建议| 精彩的品鉴体验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5351/777222122671.html

更多阅读

替潘仁美喊一声千古奇冤 千古奇冤莫耶斯

明朝不知是哪位先生写了一本《杨家府演义》,在歌颂杨业一门忠烈的同时,却把潘仁美写成了一个大奸大佞。自此之后,杨家将的故事便在民间广泛流传,潘仁美被写得越来越坏。每当我看到杨家将故事,心中不由得酸楚倍生,因为潘仁美这位战功赫赫的

思乡名篇千古传-----李白绝句《静夜思》赏析 思乡名篇

静 夜 思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绝句】:绝句是唐诗近体(亦称今体)诗的一种。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绝句的那个“绝”字是断的意思。它是从律诗中截取四句,使成一首。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五绝每句

柳毅与小龙女的千古传奇 哪吒传奇小龙女

柳毅与小龙女的千古传奇千古传颂,动人心弦......----- 诸葛长青(灵毅) 柳毅传书,唐代传奇。曾慥《类说》引《异闻集》题作《洞庭灵姻传》,似是原题。作者李朝威,生平不详,约中唐时人。本篇写洞庭龙女远嫁泾川,受其夫泾阳君与公婆虐待,幸遇书

声明:《千古留名传佳话 千古留名传佳话 为什么千古留名的都是饮者?》为网友不争炎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