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67周年之际,《中国的奥斯威辛——日军太原集中营纪实》太原首发
屠杀110万战俘的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被视为人类苦难的象征。很多人却不知道,在山西太原也有着这样的一个集中营——“太原工程队”。值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之际,今日,记载这一苦难经历的《中国的奥斯威辛——日军太原集中营纪实》一书在太原首发。这座集中营幸存者后人、该书作者刘林生先生现身太原,并出席签售仪式。
幸存者后代讲述太原集中营
该书揭露了日军在侵华期间,在华北地区建立最大的战俘集中营的罪恶史实。书中记载,太原集中营位于太原旧城东北角小东门街北巷,现为山西机器公司以及附近地区,占地面积300亩。集中营建立于1938年6月,对外称“太原工程队”。从建立到1945年8月结束,共关押、残害过十几万中国战俘(含八路军、中央军、晋绥军)。
今年65岁的刘林生教授,退休前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刘林生的父亲刘侵宵,早年曾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决死二纵队游击五团担任敌工科科长。1940年12月被俘后,被转运关押进这个集中营。在经历了一段非人的折磨后,刘侵宵于1941年获救出狱。刘林生说,父亲在世时只简单地介绍过这段历史,他是在父亲去世后翻阅老人遗留的书稿和日记,才知道在太原曾有一个与奥斯威辛集中营一样的“人间地狱”。
从1987年开始,刘林生寻访集中营幸存者。通过多年努力,找到了几十位当年日军太原集中营幸存者的自传、回忆录、口述以及他们后辈们保存收录的资料。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之际,刘林生教授编撰完成《中国的奥斯威辛——日军太原集中营纪实》,并选择在事发地太原举行首发仪式。刘林生表示,该书揭露了日本侵略军在太原集中营的罪恶行径,也了却了父亲一生的心愿,更是为了让后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据了解,目前“太原工程队”旧址已列入太原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体保护规划。根据太原市文物局拟定的保护方案,“太原工程队”旧址将设史迹陈列馆、祭祀凭吊区和监舍区等三大功能区。针对监舍区,文物部门将依据“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原则,首先对日寇战俘集中营旧址遗存的两座监舍建筑进行维修保护,恢复其建筑原貌,并在此基础上复建几组集中营建筑,力争重现“太原工程队”原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