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31日专电(记者仇逸)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教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蕾蔓医学院刘仁玉教授合作,创新性提出方便我国群众记忆、能迅速识别中风患者的“1-2-0”3步法,对减少中风患者院前延误时间,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这一研究成果,30日在线发表在国际临床神经学领域顶级杂志《柳叶刀神经病学》上。
2016年10月29日是第十一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正视卒中,可防可治”。众所周知,卒中,俗称“脑中风”、“脑血管病”等,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疾病,可导致患者终身残疾甚至死亡,我国中风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居世界第一,远高于其它许多国家(美国排第五,印度排第三)。
作为危害我国城乡居民生命健康最重要的疾病和健康杀手之一,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这“四高”特征。据统计,我国现有700余万卒中患者,每年还会新增200余万名卒中患者,而多达数亿的人群具有各种导致卒中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
脑中风在中国的致残率、死亡率高居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很多病人以及病人身边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中风。有的即使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中风,大多数也不会立刻到医院就诊。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要知道,如果能在中风发病的4.5小时内及时到医院进行急性溶栓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终生残疾也可以得到预防。
在一项包括中国37个城市的62所医院的研究中,发现医院延误时间的中位数为15.0小时(间距范围为2.8到51小时),也就是说大多数病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而在中国西部城市的一项研究表明,只有16.9%的患者知道卒中的初期症状,只有18.8%的人使用120急救医疗服务。
美国很早就意识到中风快速识别和即刻行动的重要性,在2007年就创造出用“FAST”,这个意思为“快速”的简单词语来代表中风的常见症状和即刻拨打急救电话(Face代表观察患者面部;Arm 指手臂;Speech 指语言;Time 指时间)。
该科普教育在美国各大公共场所已是无处不见,其效果也非常显著,中风死亡率已从2010年的排名第三下降到2015年的第五位,该教育模式已经推广到28个国家和地区。
但中国仅有约0.8%人懂英语,直接用“FAST”显然不合适,虽有专家使用简单的中文译本,但收效甚微,中国患者中风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仍在不断上升。
为了降低脑中风的致残率,早发现、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对于不是学医的老百姓来说,怎样才能快速识别脑中风呢?无疑“中风1-2-0”,是一个十分有效、可行的策略。
“中风1-2-0”巧用医疗急救电话号码,把中风识别和中国特有的医疗急救号码1-2-0 直接联系起来,最后的红色电话直接表明急迫性。简单,形象,容易记,即使是小孩,老人,以及受教育程度低的人也能记住,真正的把数字变成行动!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当出现上述任何突发症状时,可能是发生中风了,这时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柳叶刀神经病学》特地于今年“世界卒中日”,正式向全球发布“中风120”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