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瑟夫 斯诺登 斯诺登再放大招,囧瑟夫质问民主与科技为哪般?



作为今年九月即将在美国上映的电影《斯诺登》的主演,

囧瑟夫不仅在自己的网站HitRecord上发起了关于民主与科技的全民大讨论,

还将捐出自己在《斯诺登》中的片酬,

与美国公民自由联盟一同探索民主与科技的联系。


囧瑟夫 斯诺登 斯诺登再放大招,囧瑟夫质问民主与科技为哪般?

早先在戛纳电影节接受采访时,导演奥利弗·斯通就称《斯诺登》并非一部政治片,但由于题材的敏感性,还是遭遇了不少阻力。“我们没有得到任何一家美国大公司的投资,几乎是经历了九死一生才拍完了这部电影。”最后,影片不得不从德国和法国获得资金支持,在德国完成最后的制作。


▲电影《斯诺登》的剧照

奥利弗·斯通似乎更想让这部电影朝着好莱坞式自传的方向发展,以重要人物的第一视角还原出事情的始末。最后的效果呈现中,还给斯诺登加上了“魔方梗”。“很显然这是一部剧情片,我们必须将剧情简化和浓缩到一定程度,不过我觉得我们的故事大致正确,基本符合现实。”


▲电影海报

对于配角的选择,导演也毫不含糊。片中斯诺登的女友一角,由参演过《分歧者:异类觉醒》的谢琳·伍徳蕾担任。扎克瑞·昆图饰演的是协助斯诺登曝光棱镜计划的英国《卫报》记者格兰·格林沃德。斯诺登的另一位“战友”,独立记录片导演罗拉·柏翠丝,则由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梅丽莎·里奥饰演。

值得一提的是,罗拉·柏翠丝围绕“棱镜门”事件拍摄的《第四公民》也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的最佳纪录长片奖。


▲奥斯卡颁奖现场


▲纪录片《第四公民》海报

虽然尚未与广大观众见面,导演和演员们的努力已经获得了当事人的认可,导演称:“(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斯诺登给我们了一些非常好的建议,有些还是非常特别的建议,他对最后的成片效果也非常满意。”

电影中扮演斯诺登的是约瑟夫·高登·拉维特(JosephGordon-Levitt),尽管两人的外形有较大距离,从预告片来看,囧瑟夫通过压低自己的声音等方式,仍然非常不错地演绎了这个角色。据说他在开拍前不仅观看了纪录片《第四公民》,还专程跑到莫斯科去与斯诺登会面。


更有趣的是,两人的缘分到此并未结束。囧瑟夫在今年二月就放出消息,受和斯诺登交谈的启发,他将在自己的网站HitRecord上做一个探讨民主与科技关系的项目,取名为Snowden Optimistic Project。


HitRecord在2004年成立的时候还只是普通的视频网站,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互联网视频合作社区。以类似众筹的方式,发起不同主题的项目,然后所有人都可以针对这个主题,上传自己的作品,也可以编辑或修改已有的文件,图像、视频、音频等各种形式的内容都可能被采用。到最后,网站再选出其中合适的元素,把他们结合起来形成最终的作品。简单来说,囧瑟夫正在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资金来吸引创意。


Snowden Optimistic Project的出发点,是让全世界的人去回答“今天的科技是否有利于民主的发展”这个问题,然后艺术家们从这些来自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的回答中汲取灵感,形成自己的作品。在最早放出的视频中,囧瑟夫直接发问Are you there, Democracy ?It's me, the internet. (你在吗,民主?是我,互联网)他也在项目的介绍上声明,自己将捐出《斯诺登》的全部片酬来促成这个项目,而不够的部分,则将由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承担。


▲囧瑟夫发评论欢迎斯诺登的加入


这个项目不仅马上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回答和艺术家们的投稿,还在6月16日收到了斯诺登本人的视频。他同样给出了自己对于“科技是否有利于民主发展”的看法。让人有些惊讶的是,虽然“棱镜门”事件中,他揭露了科技与“伪民主”勾结的阴暗面,但他本人对于这个问题却持乐观态度。

尽管历史上科技多次沦为专制独裁的帮凶,这并不代表科技就一定站在民主的对立面,重要的是要让科技为我们所用。人们只有更有创造力、更懂得分享、更愿意参与政治,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斯诺登


从2014年7月底开始在俄罗斯的避难生活后,斯诺登显少在公共场合露面,更直接的原因是他无法去到任何一个与美国有引渡条约的国家。但斯诺登的影响力却并未减退。他在2014年和2015年两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2015年9月获挪威“比昂松言论自由奖”,今年四月不仅与著名法国电子音乐人让-米歇尔·雅尔推出了一首名叫《出口》(Exit)的电音歌曲,还在Twitter上与美国青春期少女群聊。

去年,在加拿大皇后大学的演讲中,当被问到生活在哪里时,斯诺登回答:“我不是生活在俄罗斯,而是生活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他的Twitter账户在两年内已有两百万粉丝,通过互联网,他完全能够了解美国发生了什么。而他的公开演讲,也几乎都是通过视频的方式与在场的观众连线。


另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件,是他在2014年成为美国“新闻自由基金会”董事会成员之一。斯诺登的加入,一方面是由于在曝光“棱镜门”事件时,他自己就是美国新闻自由的受益者,另一方面,他对安全通信技术的了解,对于维护新闻自由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接受委任状时,斯诺登也说:“在没有安全通信手段的前提下,新闻工作将很难开展。现代技术能够帮助在那些通信安全不受法律保护的地区实现新闻自由。这项任务并不简单,但它可以被完成,我将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他泄露国家监察行为的做法并没有获得所有人的认可,但斯诺登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反抗强权的代表人物。


从以美国神职人员猥亵丑闻为背景的《聚焦》,到三年后让观众们重温“棱镜门”事件的《斯诺登》,电影似乎成为了一种向强权表示不满的新方式。真实的故事背景毫不费力地就能成为电影的噱头,改编电影的广大观众又能让已经被遗忘的新闻事件二次升温、持续发酵。这种互惠互利的方式,应该还能走得更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6351/826915564175.html

更多阅读

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方程 火箭发射公式

1903年,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同志提出了其一生中最伟大的物理模型:理想火箭方程(亦即: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方程)。这一理论的横空出世,为近代火箭、导弹的工程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尽管这是在宏观低速情况下的特殊形式,但直至人类开始了

声明:《囧瑟夫 斯诺登 斯诺登再放大招,囧瑟夫质问民主与科技为哪般?》为网友劫后余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