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史记·孝景本纪》
——司马迁 《小孩》特么的太佩服你了,下面每秒5字速度进入正文!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的长子。母亲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即窦太后),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孝景皇帝。无庙号。《你太差劲了》。刘启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与其父汉文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吕后当政时期,刘启出生。具体生年不详。(《史记·外戚世家》: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文帝元年正月(公元前179年),刘启被立为皇太子。文帝后元七年六月(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同月丁未日,刘启即位。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诸侯王发动“七国之乱”,10个月后被平定。
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国的叛乱,史称吴楚之乱,或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的发生,既有远因,也有近因。太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立次兄刘仲(即刘喜)之子刘濞为吴王。吴王刘濞开铜矿,铸“半两”钱,煮海盐,设官市,免赋税,于是吴国经济迅速发展,刘濞的政治野心也开始滋生。汉文帝时,吴世子入朝,与皇太子刘启博弈,因争棋路发生争执,皇太子抓起棋盘将吴世子砸死。皇太子因为一盘棋竟然打死了自己的嫡长子,而且一点没有道歉的意思,这使刘濞大为恼火。
当汉文帝派人将尸体运回吴国,吴王刘濞愤怒地说:“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又将灵柩运回长安埋葬。从此,刘濞称疾不朝。汉文帝干脆赐他几杖(茶几、手杖,对老年人尊敬和优待的象征),准许他不用朝请。但吴王刘濞不但没有和好的意思,反而更加骄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