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

苗族的银饰堪称是其文化精髓的所在,在西江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镇远古镇
镇远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有雄伟奇特、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等160余处,其建筑风格为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记载历史遗迹,泣诉着千年古镇的沧桑。
芋头侗寨
建筑沿山谷布局,既与环境融于一体,又形成了独特的“山脊型”与“山谷型”民居模式。现在寨内现有建筑大部分为清中期、末期的建筑,代表建筑的鼓楼4个:寨中鼓楼简朴地立于田中;龙氏鼓楼昂然立于山上最高处;芦笙鼓楼雕梁画栋最漂亮,为九层密檐攒尖芦笙顶木楼,下五层为四角,上四层为八角,翘檐上下都塑有龙凤花鸟图案,金光闪亮;牙上鼓楼最为奇险,一半搭在山坡上,一半悬于山坡下,由17根梨木柱子支撑,最长的一根有9.1米高。寨内民居采用“杆栏式”建筑为多。有的采用架立的吊脚楼式,以适应南方山区气候湿润,多蚊虫的特点。屋顶悬山式,施小青瓦或覆盖杉皮,使得建筑物色彩朴实,质感宜人。
泰宁古城
古城内不仅有江南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真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建筑群,还包括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时期建筑物,是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民居群。除尚书第外,红军街也是一处不错的去处,红军街是保存完好的重要革命遗址,不妨去逛逛。此外,古城内的民居也大都建于明代,漫步街巷之中,听两旁溪水潺潺,看当地居民的闲适生活,好不惬意。如果晚上在古城闲逛,更别有一番情趣。
桃坪羌寨
羌族建筑,就近取材,利用附近山上的土、石等资源,先在选择好的地面上掘成方形的深一米至两米左右的沟,在沟内选用大块的石片砌成基脚。宽约三尺,再用调好的黄泥作浆,胶合片石。石墙自下而上逐渐见薄,逐层收小,石墙重心略偏向室内,形成向心力,相互挤压而得以牢固、安定。屋顶结构层次由下至上分别是主梁、掾子、劈材层、竹杆、黄刺。棕耙,颇具民族特色。
娜允古镇
一座接一座两层的典型傣族“杆栏式”建筑被郁郁葱葱的大树或灌木包围着拥抱着,绿叶遮阳,分外凉爽。娜允有着滇西南地区最大的金饰佛塔大金塔,整座塔体由8个附塔环抱一个主塔组成,内供大型金色佛像,极其壮观。古镇的建筑结构多样,既有竹木结构,也有土石结构,民居住宅都散发着一种原始的、古朴的气息。红墙青瓦,门前是大片的青草地,无一不统率着这片宁静而祥和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