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重儒臣 宋太祖派文盲接待南唐才子使臣为何能使对手不战而败

  南唐是五代时期南方的一个割据政权,国主李璟和后主李煜,都是有名的文学家,为中国词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同寻常的贡献。例如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

  可见南唐的文化还是很发达的,除了会做诗词的君王,还有一大帮很有文化的大臣,诸如被王国维赞赏不已的冯延巳,再如文士徐铉。徐铉确实很有才,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写像模像样的文章了。他不仅文采好,口才也很好,每次出使到宋朝去谈判,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让宋朝的文武百官乃至赵匡胤都哑口无言。

  这一年,徐铉又代表南唐,北上汴梁和宋朝进行谈判。宋朝这边听说徐铉快要来了,十分紧张,大家商量着该怎么对付这位徐“铁嘴”,“朝臣皆以词令不及为惮”,赵匡胤却不紧张,说:“你们先退下,我自有办法。”没多久,他下旨从殿前司中选了十个人当迎接徐铉的使者,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大字不识几个,“具殿侍中不识字者十人以名入”。赵匡胤最终大笔一挥,选了其中一位不仅不识字,连话都不会讲的大老粗,并且还很有把握地说:“好啦,就选这位去迎徐大学士吧。”

  在场的文武百官大惊,不知道赵匡胤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还是按照旨意派这位哥们去迎接南唐使者。这位哥们也是受宠若惊,想不到皇上给他这么光荣的使命,又不敢问,只好硬着头皮上阵了,“殿侍者莫知所以,弗获已,竟往”。

  到了宋、南唐分界的江面上,宋使者见到了徐铉,徐铉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理论、摆事实,大宋方面的随从团一个个目瞪口呆,无言以对。而他们那位不识字又不善言谈的团长,对徐铉口若悬河的辩才也完全无感,连起码的回应都没有,跟徐铉满肚子才华相对应的基本上就是一堵墙。一路上,缺乏对手的徐铉感到寂寞无比,他与大宋使者既缺乏充满机智的交锋,也缺乏良好的互动,二人完全没有交集。反倒是这位傻使者弄得徐铉以为对方高深莫测。既然没有回应,徐铉也就哑炮了,一路无趣地到了开封。

  赵匡胤的智慧在于,在应对高明的对手时,不是找与对方水平相当的人,而是找一个与之根本毫无交集的人,让对方感到无用武之力,使不上劲。当然,这种奇怪的选择后面,是大宋的实力在说话。


宋太祖重儒臣 宋太祖派文盲接待南唐才子使臣为何能使对手不战而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6651/521834131338.html

更多阅读

烛影斧声——千古之谜泓睿解析 毛泽东点评烛影斧声

烛影斧声    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经过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

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爱新觉罗.弘历

序唐宋诗醇 [清]爱新觉罗弘历    序  文有唐宋大家之目。而诗无称焉者。宋之文足可以匹唐。而诗则实不足以匹唐也。既不足以匹。而必为是选者。则以唐宋文醇之例。有文醇不可无诗醇。且以见二代盛衰之大凡。示千秋风雅之正则

2011-09-05《新水浒传》第67,68集 水浒传68 70回概括

第67集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这一集在书中的《第六十七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讲述。宋江回书,若要讲和,须发还二次所夺马匹,以及夺马之人郁保四。曾家又说,若要郁保四,也要一个人质过去。宋江差了五人前去为信。曾升带着郁保

转贴:矮脚虎王英的绿帽子

矮脚虎王英的绿帽子    结婚第二天王英便让宋江派到外面押运粮草去了,一个月后,王英凯旋归来,还没进家门就向时迁打探消息:“我出征期间有没有人来找过我家娘子,特别是陌生的男子?”      时迁:“没有,只有一个做衣服的小裁缝前天

燕青打擂为何没有抱得美人归 燕青打擂电影

燕青打擂,是《水浒传》中英雄救美的精彩故事。话说李逵元夜闹东京之后,宋江回到梁山,深感手下头领军纪不严,所以要整顿军纪及加紧操练。而在东京高俅接纳虞侯献计,在山东泰安岱庙设擂台,请擎天柱任原做擂主,引梁山众好汉下山。所谓机缘在于

声明:《宋太祖重儒臣 宋太祖派文盲接待南唐才子使臣为何能使对手不战而败》为网友三八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