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家 看看心理学家怎么对待孩子的惩罚_儿童心理学家

“惩罚并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行为者在犯错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以及更有技巧而不被发现。小孩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下一次要更小心,而不是要更诚实、更负责。”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惩罚往往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儿子上高一之前,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一板一眼,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孩子犯错我常常是有错必纠,甚至小题大做、训诫惩罚——

孩子写错了字,1个字罚写一页作业;孩子学习退步了,要写出检查,找出成绩下降的原因,还要保证下次进步多少名;发现孩子进一次网吧,减少五元零花钱;和同学打架了,劈头盖脸训斥一通,甚至罚儿子面壁思过、跪地板。

惩罚的本意是帮助孩子纠错,让孩子接受教训。结果是孩子违犯纪律越来越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上网频率越来越高,打架斗殴不断升级。

屡屡受挫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经过反省,我认识到,惩罚只能让孩子认为: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罚也罚了,还能怎么样?惩罚让孩子有了解脱的感觉。进1步讲,惩罚只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惩罚等于公然邀请孩子来反抗家长。

我进1步认识到,孩子误解我、不接受我、和我对抗,是因为我不了解孩子,缺乏必要的智慧,没有高超的说话艺术,不足以感化孩子。并不是孩子难教化,而是自己德行浅薄、水平欠缺。

儿童心理学家 看看心理学家怎么对待孩子的惩罚_儿童心理学家

贾语凡在高二上学期发生的打群架事件,完全印证了这个观点。原本梗着脖子等待惩罚的儿子,却因为我的理解和尊重受到了感化。因为处理得当,一次错误反而成了改变孩子的重大转机。

高二上学期,儿子由于第三次参与打群架,我被通知到了学校政教处。和前两次群殴事件相比,这次后果更为严重。由于导致外校同学受伤,为首的两位同学被开除,学校也曾考虑开除语凡,由于我多方协调,并答应配合学校教育好儿子,学校才同意让儿子留校察看。学校的事情暂时解决了,儿子的事情并未解决啊!谁能保证儿子不再犯此类错误?如若再犯,学校绝不会再宽恕儿子。怎样才能让儿子刻骨铭心地接受教训?怎样才能完全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如果按照以往的思想,我肯定会狠狠地揍儿子一顿,让他好好“长长记性”。但是我反思屡次的教育和惩罚,起作用了吗?儿子为什么屡教不改,三番五次地因同学的事参与打群架呢?儿子曾因打架两次被请到政教处,为什么还不接受教训呢?只有1种答案,那就是说,我的家教方法是错误的,对这件事的处理是失败的。事实上,我对孩子的严厉批评、训斥和惩罚,让孩子痛失了反思错误的过程和厘清是非的机会,也让孩子抵消了原本的那一丝愧疚和不安,心安理得地沿着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

思想认识提高了,智慧也跟着来了。我推心置腹地和儿子谈了话。我对儿子说:“父亲理解你的感受,你心里一定非常熬煎。出这么大一件事,惊动了学校领导,折腾了这么几天,搁谁身上也受不了。父亲郑重向你表态:接连出现这样的事,主要责任在父亲。一是父亲以前对待你的方式基本是简单粗暴,这样做无形中影响了你的思维模式;二是父亲对前面发生的事处理欠妥当,只知道对你讽刺、挖苦和惩戒,没有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利害关系帮你分析透彻,以致你对这件事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感性层面。”我的话完全出乎儿子意料,按照以往的惯例,儿子准备接受更大的惩罚。而这次我的态度让儿子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对立情绪也跑到爪哇国去了。

我接着说:“老爸知道你也不愿掺和这种事情,同学叫你,你碍于面子,不好推辞。你把同学情谊看得重,所以被动地参与了进去。”儿子说:“其实我真不乐意去,几个哥们儿都去了,我不愿让同学小瞧我!”我说:“你讲义气、重情谊、乐于帮助同学,说明你人缘好、有正义感。你帮助同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帮助的手段不太恰当。你们的本意是为同学好,却没想到给同学帮了倒忙,搞得同学处于被动地位——既得赔偿受害者经济损失,又受到了学校处分。假设你们不参与这件事,同学可能会选择其他方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非要用武力。用极端手段能搞定的事情,和风细雨也都能搞定。前者会给当事者埋下诸多隐患,后者却能给人带来和谐和福分。古人有一句话:‘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意思是说,用来打水的瓦罐每天在井里井外上上下下摇晃,最终的结局一定是碰破在井上井下;领兵挂帅的将军天天驰骋在刀兵相见的沙场,自然也免不了血溅战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样大。‘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你打人家,自己也难免受伤害。初中阶段你用拳头打同学,造成你右手手掌骨骨折,不是最好的证明吗?儿子啊!真正能让别人信服的是1个人的德行、智慧和人格力量,而不是他的拳头。”

儿子说:“是这个道理。当时听说同学受欺负了,我就迫不及待去给哥们儿伸张正义,根本没想那么多。要能看远点,知道后果这么严重,我说什么也不会去了!”我说:“儿子,你说得太好了!以后遇事多动脑筋,往远处看看,就不会做傻事了。人生如棋,能多看几步,才能取胜。”儿子说:“不成熟的人都是考虑不周到、缺乏远见。再碰到这种事情,我不会往前冲了。我算明白了,出了事谁也负不了责任,讲义气的结果是没有义气。”我拉住儿子的手激动地说:“你能说出这样有头脑的话,老爸高兴啊!我敢断言,这件事一定能成为你人生的宝贵经验,化做你成长的强大动力。”

孩子为什么能提高认识?为什么能从此事中接受教训?为什么会出现亲子双赢的结果?是因为我接纳了孩子、理解了孩子、善待了孩子,是因为我运用了教育的智慧。如果还是以前的做法,不考虑孩子感受,劈头盖脸批评他一顿,给予一定惩罚,结果会越来越糟。孩子绝不会说:“父亲批评得太有道理了,惩罚得太及时了,我一定要改正错误。”正因为我既没有惩罚孩子,又没有僵硬地说教,孩子才接受了我、理解了我。也因为我没有说多余的话,没有借题发挥地唠叨,孩子才把我有限的话当成了话,才在孩子心中留下了印记。

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做错了事,他已经吃了不少苦头。良心谴责比任何惩罚更厉害,他的自责、他的心灵煎熬、他的沮丧情绪已经让他得到了惩罚。此种情况下,父母如果再惩罚孩子,只能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和父母对着干。父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反而不感到内疚了,他会理直气壮和父母唱反调。1个孩子一旦失去了自尊心,没有了羞耻心,不感到愧疚,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有的孩子对家长说:“我就是不要脸了,你能把我怎么样?”“我就这样了,谁也别指望改变我!”“我丢不丢人,关你什么事!”真要是这样,家长拿他真没办法。所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保护孩子的生命同样重要。我儿子之所以受到感动,后来又爆发出那么大的内心力量,是我尊重了孩子的人格、维护了孩子的尊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6851/531510575211.html

更多阅读

《FABER钢琴基础教程》——生动有趣的钢琴启蒙教材 钢琴启蒙

  美国钢琴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颠覆学琴概念————  谁是兰德尔·菲伯尔?他是美国一位钢琴演奏家和儿童心理学家,最近人民音乐出版社引进了他的作品《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这部教程在去年全美钢琴启蒙教材类图书中获得销量冠军,至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 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

皮亚杰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发生认识论创始人。他在儿童道德认识发展和道德教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被誉为“发生认识论之父”。因此,研究皮亚杰道德认

读书节活动方案 学校读书节活动方案

2012“携手经典浸润和美”读书节活动方案2012.4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经典是滋养人生德性与才情的源头活水,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经典能深入到人心灵的最深处,培养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0―13是孩子们记忆力最佳

通志总序 《读心“测”略》 总序

     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它的研究内容是最为丰富和广泛的,活跃在我们生活的众多领域。比如,在各种医院里,我们可以看到咨询心理学家或临床心理学家的身影;在幼儿园、学校里,儿童心理学家、发展心理学家,指导教师和家

该不该给孩子零花钱 给孩子零花钱有讲究

  世界上所有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应有享受零花钱的权利。零花钱对于孩子并非一无是处,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在金钱上过份吝啬于他,孩子在性格上将会变得猥琐”。的确,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学会怎样使用钱,成年后其财商就会非

声明:《儿童心理学家 看看心理学家怎么对待孩子的惩罚_儿童心理学家》为网友我愚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