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切腹视频 日本武士切腹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武士为何切腹而不自刎

日本民俗学创始人柳田国男曾经对“何谓日本”这一问题,只作出两点归纳:“岛国”及“种稻”。除此之外,我们还能说出日本的许多特点,比如集体荣誉感,比如武士道,但有一点,我一直没想通,日本武士在战败捍卫尊严时,为何要“切腹”?——同样是自尽,他们为什么不选择自刎。

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多余,谁会在意是切腹还是割喉呢?但别说,还真有人关心这个问题。美国日裔人类学家大贯惠美子有一本书,叫做《作为自我的稻米:日本人穿越时间的身份认同》从某种程度上解开了我的这个困惑。当然,从名称上看,这本书的重点不是说切腹的,而是说吃稻谷。

环视亚洲,莫不食用稻米,以小麦为原料的各类面食,毫无疑问皆是西亚输入的舶来品。关于水稻的起源究竟是东亚、东南亚,还是南亚尚无定论,中国在稻作起源的考古证据方面暂时领先,但水稻(大米)是亚洲的原生作物则是没有争议的。既然作为亚洲的主要粮食作物,而日本人的祖先又是从东亚大陆迁居海岛的,那么,日本人爱吃稻米的事情,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有意思的是,在日本人心中,稻谷非同寻常。因为稻谷是有“稻魂”的,而且稻魂不像一般动物、植物的灵魂,它和人的灵魂本质上是一类。这种稻魂有什么作用呢?作者举了一个日本皇室的例子,来说明稻魂的重要性:

日本武士切腹视频 日本武士切腹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武士为何切腹而不自刎

一切可以追溯到一个名叫“大尝祭”的皇室仪式,这个仪式是在水稻丰收时由日本天皇主持的。它源自“尝新祭”,意思是品尝新米。天皇要吃新米的原因在于,天皇的“灵魂”经过一年时间,“在冬天膨胀春天萎缩”,灵魂容易离开人体,要得到补充,才能重获健康。采补灵魂的方法,共有两种。第一、要么直接采自他人,作者引用了一个非常有震撼力的观点,在历史上,日本天皇去世、新皇即位时,“新皇通常会咬已死天皇的尸体,以使后者的灵魂能够进入他的体内。”这让我不由联想到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内,太平洋岛民在上世纪还流行的分享过世亲属尸体的习俗——为了让死者的灵魂在后代体内延续。

另一种方式,相对没有那么惊人的方法,靠的就是食用稻谷来补充灵魂。天皇的“尝新祭”的本意,就是需要用稻谷中蕴含的“稻魂”充实自己的灵魂,所以这个仪式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而在日本人的观念中,灵魂并不位于脑袋或者心脏,而是在肚子里。在古史《日本书纪》中有一个各种食物起源的传说,保食神被杀死的时候,“各种食物从尸体内涌现出来,腹出米,眼出黍,肛门出麦豆”。而稻米起源的位置恰好就位于腹部——灵魂和胎儿的居所。

看到这里我恍然大悟,日本古代文化中非常实际地认为,稻谷之魂补充人体之魂的交换区正好就是具有消化功能的肠胃。“灵魂被认为居住在腹部,因此,著名的男性自杀文化,就是男人剖开腹部以释放他的灵魂。”怪不得,日本武士自尽时,以切腹最为庄严,其实背后是有这样一种信仰体系。切腹之后,生理上讲,是失血过多及外部感染而亡,心理上讲,则是灵魂的流失,离开身体散逸而去。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武士为何切腹而不自刎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6851/863030577082.html

更多阅读

日本人的切腹文化 日本人切腹视频

日本人的切腹文化  一、剖腹的起源和沿革  永祚元年(西元989年),大盗藤原义在被捕前,将腹部一字割开,然后用刀尖挑出内脏扔向官军——据说这是剖腹的最早来源。剖腹的开始盛行,是在镰仓幕府以后,因丢失阵地而引咎剖腹,或耻于被擒而阵前

看两遍的电影之《切腹》 切腹电影下载

看两遍《切腹》, 不会是受虐狂吧?坦白说, 看第二遍到千千岩求女用竹剑切腹,再咬舌而死的长镜头, 还是跳过不看--这是我看过的最血腥的镜头,据说当年戛纳首映时看到这一镜头有人当场昏倒。小林正树的《切腹》当然是名片,完美的电影,最出色的武

切腹 切腹-基本简介,切腹-电影

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切腹”这种行为不能不提,他们认为这是光荣赴义。切腹虽然是很痛苦的,事实上这种痛苦也是刻意要造成的。切腹者要用一刀以上,切开自己的腹部。由于自己除去内脏过于可怕,所以切腹的方式最后做了修改,变成由切腹者自己

声明:《日本武士切腹视频 日本武士切腹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武士为何切腹而不自刎》为网友蜡笔没有小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