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 中外古代其他通信方式
在公元前3500年的原始社会末期,便有了击鼓通信的方式。当时人们用兽皮蒙在掏空的树干或者容器上做成鼓,此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和非洲大陆的居民也学会了制鼓的工艺来实现通信。在没有文字和交通工具之前,委婉的古代中国人采用的是用某些物品来传达信息,比如在景颇族人们用送辣椒的方式来表示自己遇到了困难;在佤族的青年男子送给女青年一种特殊的叶子表示示爱和约会。
下面是一些中外古代的一些具体的通信方式。
1.鸿雁传书
今天的人们说起鸿雁传书大多会联想到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如图1.10所示。但是鸿雁传书的出处却是非常不浪漫,甚至有些凄凉和悲壮。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他拒不投降,结果被流放到今天的贝加尔湖地区放羊。当时的贝加尔湖没有人烟,一放就是19年,直到汉昭帝即位后与匈奴和亲,向匈奴要人。匈奴人不好意思说出苏武的悲惨境遇,就推说苏武已经死了。汉朝得到苏武没死的密报,使出一计,汉朝使节对匈奴单于说:"我们皇帝打猎的时候打到了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拴着信件,上面说苏武没死,在一个大湖附近",匈奴人不好意思再抵赖了,就把苏武放了回去。
[TR]
[TD][I]498)this.width=498;' onmousewheel = 'javascript:return big(this)' height=271 alt="" src="http://pic.aIhUaU.com/201602/15/184227943.jpg" width=537 border=0>[/TD][/TR]
[TR]
[TD](点击查看大图)图1.10 鸿雁传书[/TD][/TR]
当然还有一个说法是笔者的爷爷给笔者讲的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唐朝名将薛仁贵领兵出征十余载,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矢志不渝,以野菜充饥。一日看见鸿雁飞过,她请求鸿雁帮忙传书给夫君,一诉相思之苦。
2.风筝通信
风筝的最早出现不是为了娱乐而是出于军事目的的需要,特别是用于侦察和救援。韩信就曾用风筝测量敌军驻扎的距离与方位,挖掘地道,一举破敌。唐朝的田悦叛乱包围了临洛城(一说是永年城),守城将领用风筝传递出救援信件,最终等来援兵,一举杀退 敌军。
3.竹筒传书
竹筒传书的故事和今天的漂流瓶及其类似,隋朝杨素讨伐南方叛乱,杨素派史万岁到敌后攻击敌人。敌后是山林溪流,史万岁打了胜仗,但是消息无法传出去,为了传递消息,史万岁将胜利的消息写在信件里放在竹筒中,让其顺水漂流,杨素得到竹筒和胜利的消息,前后夹攻,大破敌军。
4.信鸽与信猴
在非洲的某些地方,人们用信猴来通信,把子猴放在目的地,在母猴的身上绑上信,母猴去找子猴的过程中顺便完成送信的任务。
飞鸽传书的场景在华语武侠小说中是必备场景之一,在信鸽的腿上绑上纸条放飞即可。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这种通信方式,瑞士甚至还存在专门训练信鸽的现代部队,如图1.11所示。
5.长跑
相信看到这个题目的读者,第一反应就是马拉松的故事。在公元前491年,波斯大军进攻雅典附近的马拉松,波斯军队是雅典军队的数倍,在这场关系雅典生死存亡的大战中,将帅齐心,将波斯军队击退。为了让守候在雅典城内的市民们尽快知道胜利的消息,将军派擅长长跑的士兵斐力庇第斯回去报信,满身是血的斐力庇第斯拼尽全力,跑回雅典城告知了人们胜利的消息后倒地身亡。后人为了纪念他设立了马拉松长跑竞赛项目,42.195公里的长度正好是斐力庇第斯从战场跑到雅典城的距离。
[TR]
[TD][I]498)this.width=498;' onmousewheel = 'javascript:return big(this)' height=324 alt="" src="http://pic.aIhUaU.com/201602/15/184303690.jpg" width=576 border=0>[/TD][/TR]
[TR]
[TD](点击查看大图)图1.11 飞鸽传书[/TD][/TR]
6.灯塔
公元前7世纪,古埃及诞生了人类最早的灯塔。灯塔的作用主要是指示危险的海域、引导船只航行,通过灯塔上的不同颜色或者不同明暗的光或烟来辅助航行。坐落于我国的广东省湛江市的硇洲灯塔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灯塔之一,于19世纪末由当时的法国侵略者 建造。
7.通信塔
在18世纪的法国巴黎和里尔之间出现了一种实用的快速通信系统,隔一段距离有一个通信塔,塔顶有木柱,木柱上还有一个横杆,通过横杆的角度变换构成192种形状,每种形状表示一个意思,相邻的通信塔利用望远镜来查看形状的变化。这种通信塔可以说是烽火台的升级版。
8.旗语
旗语是世界各国海军通用的一种交流方式,一般包括26面字母旗、10面数字旗、4面方向旗、3面代旗、1面执行旗、1面答应旗、1面国际答应旗。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