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没有来人文纪实论坛发帖了,今特发一帖“德远堂【春节厦门行--南靖】”来看望影中笑,旭日初升,任兄,他山之石,田园健波五位版主,祝人文纪实论坛红红火火。
1 德远堂,是张姓族人于明朝后期在塔下村东面山坡台地上建造的“张氏家庙”。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之一。1996年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时间:2013-02-16 13:57:21.00 快门:1/320 光圈:F/7.1 焦距:32毫米 感光度:200
2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时间:2013-02-16 13:59:28.00 快门:1/320 光圈:F/7.1 焦距:18毫米 感光度:200
3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时间:2013-02-16 14:00:01.00 快门:1/200 光圈:F/7.1 焦距:48毫米 感光度:200
4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时间:2013-02-16 14:00:05.00 快门:1/200 光圈:F/7.1 焦距:48毫米 感光度:200
5 德远堂,是张姓族人于明朝后期在塔下村东面山坡台地上建造的“张氏家庙”。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时间:2013-02-16 14:01:13.00 快门:1/320 光圈:F/7.1 焦距:24毫米 感光度:200
6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时间:2013-02-16 14:01:52.00 快门:1/80 光圈:F/7.1 焦距:18毫米 感光度:200
7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时间:2013-02-16 14:02:45.00 快门:1/25 光圈:F/3.8 焦距:21毫米 感光度:200
8 塔下张氏子孙自明末开始向外迁徙,现在台湾及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德远堂裔孙就有一万多人。如今,塔下村张氏宗祠“德远堂”,已成为旅外张氏族人联络的桥梁与纽带,每年旅居台港澳及海外的张氏宗亲回塔下德远堂寻根谒祖的络绎不绝。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时间:2013-02-16 14:03:02.00 快门:1/50 光圈:F/3.8 焦距:21毫米 感光度:200
9 塔下张氏子孙自明末开始向外迁徙,现在台湾及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德远堂裔孙就有一万多人。如今,塔下村张氏宗祠“德远堂”,已成为旅外张氏族人联络的桥梁与纽带,每年旅居台港澳及海外的张氏宗亲回塔下德远堂寻根谒祖的络绎不绝。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时间:2013-02-16 14:03:19.00 快门:1/50 光圈:F/3.5 焦距:18毫米 感光度:200
10 德远堂的“石笔”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多、最完好的一处石龙旗杆群。杆柱浮雕蟠龙,腾云驾雾,势欲腾飞。据年长的村民介绍,古时为勉励塔下族人发奋读书,便在族规中规定,凡中举、中进士或取得一定官职的乡贤,可在祠堂前竖石龙旗杆,上镌刻姓名、官衔及立石龙旗杆的年代等文字。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时间:2013-02-16 14:04:55.00 快门:1/640 光圈:F/7.1 焦距:18毫米 感光度:200
11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时间:2013-02-16 14:05:30.00 快门:1/640 光圈:F/7.1 焦距:21毫米 感光度:200
12 旗杆分基础和主体笔身两部分,其座有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主体笔身又分下、中、上三段,下中段间用方石盘榫接,上段用圆盘石衔接。文官的石龙旗杆顶端饰物多雕毛笔锋;武官则镌坐狮,给人以静穆、严肃、荣耀的感觉。这些石龙旗杆,是闽西南客家人笃重文明教化及传统文化思想的历史见证物,成为一道稀世罕见的文化景观。身临其境,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时间:2013-02-16 14:06:08.00 快门:1/640 光圈:F/7.1 焦距:18毫米 感光度: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