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亮诗读感
潘泓
胸中寓峰岳
笔下涌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是这样,诗词也是这样。善诗,即是善造境造山。为文又有重风骨之说,宋人孔平仲论文章得失时曾说“许景先之文,如丰肌腻理,虽穠华可爱而微少风骨”。
王海亮是河北人。河北古称“燕赵”,文学史上的“燕赵风骨”出于这里。燕赵之地,历代列国纵横,征战割据,故人士多有悲壮之风。此风见诸文人文学,或有登台时的怆然泪下;或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的慷慨悲歌;或有风神健拔、意气骏爽的精神底气;或把酒临风,恣意今古人事;汪洋;或登临傲啸,俯仰山水而寄托幽怀;或愤怼书剑,化飘零身世为物象寂寥。
虽然生长在和平环境里,作为河北诗人,受燕赵风骨熏陶,海亮诗中自有其硬朗基因。时代不同,他不可能生造古代环境而“慷慨悲壮”,但风骨是内在的东西,如春芽出土,总是要表达出来的。这风骨怎么表达体现,读海亮诗,可以看出他善于在诗中“抓住反差,驾驭矛盾”,通过这一过程,达到了诗意的和谐与诗风的峥嵘。所谓平实中见厚重,不动声色中见波澜。
用“反差”法造山。反差有多个角度。如《陈子昂读书台远眺》,是用时世的反差构图法:
踏遍烟尘识此雄,高台一上尽春风。
悠悠天地来还去,独有涪江绕射洪。
陈子昂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射洪(今属四川)人。陈子昂读书台即在此。陈子昂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人们耳熟能详的有《登幽州如歌》。他24岁举进士,后被迫害冤死狱中,死时年仅41岁。海亮此诗中的“高台一上尽春风”,用今日之景反衬陈子昂所处的时世和他个人的遭遇,不动声色却尽显内在张力。这也是表与里的对立统一。写诗如写字,有时意即可,不必笔到。而《锦里夜游》是用“境、情”构图的反差。
遥接银河灿若流,华灯翠袖舞温柔。
隔墙蓦听风吹雨,昭烈高坟近武侯。
华灯如银河,舞袖正温柔,前二句何其华丽香腻,往下,诗笔突转,“隔墙蓦听风吹雨”,原来“昭烈(刘备谥号昭烈帝)高坟近武侯”。强烈的矛盾和冲突,精警之意不言而喻。
用“对比”法,在动与静中见“山”。对比的范畴很多,阴与阳、动与静、焦与润,不胜枚举。不管有多少相对的物事,要在能把他在一首诗中“统一”起来,用山之峰水之波来体现诗思。我们看他如何写春节:
昨夜烟花似锦团,红包分处许平安。
隔窗闲看鹅毛雪,领略春风又一年。
作品形象生动,新事入诗甚为熨帖。平静的叙述中见希冀。这是物动与心静的对比。物之象、人之情,相得益彰。或者再往深处探究一层,诗中的物象,是动中有静,心境却是静中有动了。而在《菩萨蛮·丙申秋过京华小饮》中,海亮则是把人情与天情作为一对范畴来对比了。
人潮倾泄江河水,高楼鳞次无言语。大道是长安,云翻天外天。 夕阳燃火炬,秋色容情绪。圆月夜空悬,寒星应未眠。
人的情绪是不是“夕阳燃火炬”的颜色?是人“未眠”还是寒星“末眠”?

或化峻拔为平和或化平易为激越,于转换中见“山”。
蒲松龄
仙佛茫茫岂易成,人间冷暖待谁烹。
千重变幻托狐鬼,几许悲欣补太平。
青史文章原有异,聊斋花草自多情。
深灯浅照昏黄夜,一笑还看百相生。
这首七律前二联,万般感慨,后二联归于境情清寥。
丙申暮春感事
莫听风雨上高楼,百计留春不自由。
彻地流沙沉幻羽,悬空冷月印明眸。
悲心苦似沧溟水,世态薄如蝉翼秋。
大化同归情未了,莽原独看野云浮。
这首七律以沉著为意起笔,色暗力沉,颈联尤其沉重。诗到后半,感慨强烈,主人既想“大化同归”却“情未了”,故“莽原独看野云浮”。这两个七律,若以书法视之,用墨都枯,而运笔,则前一首是顺锋后一首是逆锋了。
造山没有模式。海亮心中有“山”,为诗时各种造山途径自然会来于笔下。这个也须得“路熟”。小中见大如《西安碑林》中的“千年如幻风前逝,抚上碑痕三两行”;大入小收如《丙申春日访杜甫草堂》中的“春阑欲尽知谁赏,还向阶前拾落英”和《读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结尾“如是我闻真一笑,听君密语说玄禅”;状写人物的轩昂则有“龙吟一听振精神,满目风光笔底春” (呈周笃文先生),而写人物寥落执著则有“可怜病骨如铜瘦,最爱云光似水柔”(丙申中秋后三日访曹长河先生)。这么多写法,写的人或写的时候,未必事先已选定某一种,应该,是手法皆熟,用时得心。
高楼春色正迷茫,千载伤心一苇杭。谁念乾坤浮永夜,独镌风雨到斜阳。悲怀易下民生泪,文字难除天地霜。展卷每怜敲瘦骨,铿然逸响久低昂。(丙申春日读杜诗)海亮的诗,大多象这首七律,高远气象已具,风骨初见。对此,应该高兴,然而又觉得还有些希冀,望海亮的诗,在富有质感、敲起来有金属声的基础上,再来一点细腻一点丰腴,有骨有肉,岂不妙哉。
(刊于《中华诗词》2017年第二期)
潘泓, 湖北红安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编辑部主任。
王海亮诗词作品选编
中华诗词青春聚集
栏目选诗
散木兄报诗刊获奖
无聊心绪上春台,一霎东风花竞开。
料是轻阴遮不住,分香还过小桥来。
遣兴
闲书餘梦抵平安,天末风来吹嫩寒。
怜汝秋心似秋月,清光夜放一枝兰。
碑林独坐
消得新秋一味凉,庭中桂树散真香。
千年如幻风前逝,抚上碑痕三两行。
青岛夜游
栈桥浮古渡,天色欲回澜。
且放明朝梦,聊挥此夕欢。
灯摇风影散,潮涌夜光寒。
蓦有烟花起,时人一笑看。
崂山仰口
海上仙山渺,清流自绝尘。
赤松迎碧浪,白石挹青津。
寂寂云生相,泠泠光摄人。
临风一长啸,藉以托心神。
延安青春诗会周年寄意
三月晴明天气新,延安一梦不生尘。
白驹过隙风犹暖,往事经年味转淳。
人立燕南思凤羽,江流渭北跃龙鳞。
深杯还照山前月,浇洒神州百样春。
春望步保定惠中先生韵
一城春色恐难禁,万木欣然待沛霖。
已惯流年耽大梦,偏惊物候到深心。
罡风浩浩天无际,海市茫茫月有阴。
看取烟光燃白夜,落花如雨付沉吟。
杜甫草堂三首
最爱人间僻处行,锦官城外水云清。
草堂独坐如僧定,竹叶相呼起凤鸣。
无限江山怀野老,有情风雨念苍生。
春阑欲尽知谁赏,还向阶前拾落英。
草堂今日未逢秋,一卷春风似水柔。
野外星沉银汉浅,檐前花落晓莺愁。
飘潇苦雨来千载,落拓诗魂系一舟。
曳影独归迷道路,锦官城里尽高楼。
草自青青云自浮,一城春色在溪头。
浣花时有林间雨,放眼真无水上鸥。
曲径曾经幽独客,柴门不掩最高楼。
杜鹃满地燃如火,忍照苍生泪未休。
三月三日访武侯祠
新筑高城拥旧林,看花时节雨如针。
春风尽日红吹雪,祠庙终朝绿拂阴。
扇底风云凭故典,壁间人物鉴初心。
依稀叶下闻啼鸟,仿佛当年画外音。
丙申春日读杜
高楼春色正迷茫,千载伤心一苇杭。
谁念乾坤浮永夜,独镌风雨到斜阳。
悲怀试去生民泪,文字难除天地霜。
展卷每怜敲瘦骨,铿然逸响久低昂。
自题
莫提醉眼上高楼,一刹繁花万事休。
朱碧难分新世界,风华好送旧神州。
独惭短剑生寒气,多检杂章逐夜流。
争说春潮来淀上,野鸥飞处野云浮。
菩萨蛮 丙申秋过京华小饮
人潮倾泄江河水,高楼鳞次无言语。大道是长安,云翻天外天。 夕阳燃火炬,秋色容情绪。圆月夜空悬,寒星应未眠。
菩萨蛮 西安城墙环骑一周
风飘白日长安影,风吹渭水长安冷。何处是长安,空余山外山。 登高城上望,楼市翻波浪。笃笃且骑行,南城还北城。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