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斋先生亲笔手书意拳总纲)
许多行业,一个招牌打响后,不久就会衍生出好多招牌,比如说快递,顺丰不是一家独大,还有中通、申通、圆通、国通等好几个兄弟呢。即使只在一个小县城专卖早餐包子,我也看到了好台门、老台门、包记……不断开张,除了老板和招牌不同,其他的似乎并无不同。武术行业亦不例外,总会有人另立山头,开宗立派。但真正能把一个新品牌做大做强非可幸致,论追随者之众,影响之大,意拳(大成拳)可以说很成功。其创业老板王芗斋,给我的印象不是一般的深刻。
别问王先生的籍贯、生卒年月、履历、遇何异人传授,乃至战绩,等等,我完全记不住。我只知道,他若靠才华,完全可以成为哲学家、文学家、金石书画家、音乐家……但他传世的最终的标签是“武术家”。尤其是在1949年前,他何等意气风发,睥睨群雄,何等特立独行,惊世骇俗。当然,也有人说他贪财好色、汉奸走狗……这些,给我的记忆也已经很模糊了。恨他不活到今天,给今天的武林讲讲励志课。其实,我只是记得他的一些思维罢了。
先生重理而求意,取意而遗形,说什么“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似乎把人引入虚无缥缈、自我陶醉之境。如果你爱对着镜子操演,爱自己一招一式“正确”、“有型”,他若爱你,会一巴掌给你扇过去,说你这样练下去,“恐内虚而神败”!你见到先生练功,有时浑浑噩噩,有时如发神经,时而漫不经心如小孩戏耍,时而威仪整肃不可侵犯。原来,先生认为人之本性就是喜欢天然无拘、自由自在,如此才得以与天地自然相交融,应感无穷。故而他行拳就如写诗作画,只在乎灵感之充实,谋篇布局则不拘一格。

他似乎越走越偏激,把套路也给废了,认为那是有悖自然的伪造。尤其是见多了练太极拳的被套路所束缚,简直痛心疾首。然而,他也主张不用力,要轻,要慢,他所编创的练功次第、宗旨原则,在我看来,不就是把太极形意八卦换了个马甲嘛,聪明绝顶啊!看他所讲的站桩、试力、推手、健舞、实作,所应该开发出来的劲力,所求的身心状态与功能,与其他内家拳,实是殊途同归。不过,即使在先生的教化下,仍然不免产生新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恐怕这也是诸家之通病、人性之劣根。
先生呼吁回归武术的本质,即精神、意感、自然力之锻练。先生揭示武术的功用:“拳道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情感,改造生理,发挥良能……若能完成其使命,则可谓之拳,否则是异端耳。 ”翻译一下,那就是说,拳练对了,不管你练什么拳,它首先是“修心拳”,能够磨炼性格,完善人格;其次它是“情感拳”,比任何网络鸡汤更懂你,在适当的时候,让你淡泊宁静,足以抚慰雾霾中失落的灵魂,或让你酣畅淋漓,阴阳二气与荷尔蒙都像江河奔腾;再次,降低人生疲劳度,提高幸福指数,吃得香,睡得稳,拉得愉快,而且渐趋自然、均衡、整体、灵动,最终身形似虚空,力感如透电。在今天,不,即使在先生活着的时代,有几人能把“拳道”的实质说得如此通透,如此圆融?!是的,他挥就了中华武学的点睛之笔。
我永远记得那一天,父亲指着家里那台14英寸黑白电视对我说:“看,在放王芗斋传奇,这个人了不起!”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是个小屁孩。十几岁时,遍观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我才见到王芗斋的文章,惊为神作,且照猫画虎学站桩。全班传说这小子练气功,毕业时还有同学留言说我“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戏谑之言,让我每想起来就笑。其实也笑自己那时懂个屁。如今,走过了二十几岁、三十几岁,我还是觉得王芗斋有意思,份量很重,真是个人物。
(王芗斋先生于林中小憩)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