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赢得万里长征的胜利,不仅仅只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它也为我党和我军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意志坚强的优秀干部。在这场曲折艰险的万里远征中,有一支全由干部组成的红军团屡屡创建奇功,这个团由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等率领的干部团。

1934年10月,在红军即将进行万里长征的前夕,中革军委决定将苏区的4所红军学校合并,组成干部团,并下设2个步兵营、1个政治营、一个培养炮兵、工程兵的特科营和由高级军政干部组成的上干队。干部团的普通战士都是连排级别的干部学员,他们的任务既要为红军培训后备干部,也要在行军途中保证中央和军委机关的安全,必要时还得义无反顾的参加战斗。长征初期,干部团参战的机会不多,随着湘江血战后红军人数的锐减,这支1000余人的部队才开始在战斗中崭露头角。
干部团打的第一场大仗便是力挽狂澜的生死之战。遵义会议后,红军挥师北上,与川军郭勋祺部陷入苦战。当时干部团虽装备了钢盔和冲锋步枪,但敌人却从来没有见过戴钢盔的红军。更让他们胆怯的是,干部团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以及一刻不停的反冲锋,以至于毛泽东在看到四川军队的将士们凶猛的进攻被压下去后也兴奋地说:“这个陈赓,可以当个军长!”但是在战后他也深深感到,干部团的学员们是红军宝贵的财富,以后要谨慎使用。
在仅仅不到一个月里,红军在二打遵义的战斗中,干部团的加入使战势扭转,敌人全线溃退。而真正让干部团一举成名的则是在金沙江畔飞夺皎平渡一战。在经历一番激战后,干部团以4死6伤的代价毙敌数百人,占领了该县城。长征到达陕北后,干部团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但其为中国革命所培养的那些精华力量却一直活跃在中国革命历史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