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成长的必修课 吃苦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家长心肝宝贝的孩子个个衣食丰裕,这些在“蜜罐”里泡长大的孩子,压根不知“吃苦”为何物。被尊称为家中“小皇帝”、“小太阳”的他们,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学校吃饭要高标准,住宿要带洗澡间的公寓,做作业让老师逼急了就花钱找人代做。即便是农村的孩子,放学回家后也不再干农活了,而城里有些孩子放学回家不是上网聊天,就是同学聚会,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这些做家长的,对子女花钱从不限制,因为怕孩子吃苦,所以家里家外一应事务父母全部包揽。从小孩出生抚养长大,到读书、成家,甚至为他们购买好住房、家具等,有的子女长到二三十岁成了家,还要父母来给做饭收拾家务。

很多家长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我年轻时已经吃过苦了,为什么还要让我的下一代再吃苦呢?

也有些家庭看到现在的孩子从来没吃过苦,不肯吃苦,也不知道什么叫吃苦,为孩子们的未来感到担忧。于是,要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比如送到山区农民家住几天,或者上“吃苦”夏令营锻炼,但事到临头往往又下不了狠心,在家长的“不忍之心”下,孩子们缺少了对苦日子的感受,因此也就淡漠了对现实的珍惜。

当家长希望孩子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在学校好好学习时,孩子们往往不以为然。有的孩子甚至对乘公交车、骑自行车上学颇有怨言,觉得没有车接车送,是吃了苦,受了委屈。当家长讲起自己上高中时,好多学生连自行车都没有,来回步行,有的学生交不起伙食费,从家里带馒头,开水泡馒头就咸菜,一吃就是几年。孩子却反驳:现在什么年代了,还说那些有什么用?

于是,我们的家长妥协了。但是在对孩子该不该吃苦的问题上依然困惑不已。

那么,在物质富足的今天究竟该不该让孩子吃苦呢?

答案是肯定的。

可大多数的家长是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一点苦,为此父母吃多大苦都心甘情愿。家长的共同想法是,让孩子将来生活得好,能够出人头地,用不着再吃苦。家长们的愿望是好的,但是做法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剥夺了孩子实际锻炼的机会,没有锻炼孩子就永远也不能长大,也就不能成熟。

孩子缺乏锻炼,就等于将来缺乏生存本领,表面上看是爱护孩子,实则是害了孩子。家长错就错在要避免孩子遭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因为他们把孩子读书看作学习,把做其它事情没有看作学习,作为孩子来说,经历过的所有事情都是在学习。经历的事情越多,学习的机会就越多。家长怕孩子吃苦,自己包揽其实就等于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

其实,吃苦是对孩子毅力和生活能力的一种磨练。不能吃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不能吃苦的孩子很难对现实有深刻了解和理解,更难有宽广的胸怀和责任的担当。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家长们应该“狠”下心来,鼓励孩子从小树立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信念,让孩子经受更多的锻炼。

本来孩子的衣服脏了,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洗,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和自立能力,但很多家长却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怕孩子吃苦。其实,孩子通过亲自做,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感受到生活的艰辛,通过劳动获得快乐和自信,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 

100年前,梁启超先生曾慷慨陈词“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掷地有声的话是否能让我们警醒。 

生命中有不能承受之轻,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太轻松优越的生活,太多的宠惯会让他们患上“软骨病”,自古英雄多磨难,他们需要社会的历练,需要风雨的吹打,让他们变得更坚强,更勇敢。

生活的艰难正是孩子成长所必须要经历的,也是成长必须的营养。如果真的是想孩子好,就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的艰辛,历练他的意志,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

为了孩子将来有个强健的体魄,也为了让孩子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从小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女儿依依的吃苦能力。从自己打理自己,帮助料理家务,到乡下参加农业生产;从出游在外,到在家学习,该吃的苦头我都让她“品尝”,可能有人要说,你不是倡导快乐教育吗,怎么还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啊?我所倡导的快乐,不是随心所欲为追求享乐而获取快乐,而是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的快乐,通过付出努力征服困难而获得的快乐,这样的“乐”才是实乐大乐。

最初,让孩子吃苦我也心疼,但是看着孩子日渐坚强自信,我心想:这苦吃得知!由于依依自小有这种意识,所以每次劳动她都很高兴,每次爬山、远足、旅游她都很开心。我买车几年了,大多时候就在楼下停着,无论是上学还是逛街购物(游玩),她从来都没有要求我去送送她,有时我看天气不好或者时间来不及主动提出送她,大多时候她都推却了:“爸爸没事,我自己坐车去就行!”看着邻居的孩子上学放学车接车送,不做爸爸的车不出门,我就自豪于我那懂事、自立、坚强、能吃苦的好女儿。

此刻不满17岁的女儿正在距家万里之遥的贵州山区支教,孩子说他们已经10天没有吃肉了,顿顿清汤白菜,睡的木板桌硌得后背很痛……但电话里孩子依然透着乐观,这就是苦中之乐,因为女儿知道吃苦是她成长的一门“必修课”。

当然,让孩子吃苦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切不可让孩子做超越极限或无法承受的事。所以,让孩子吃苦的前提是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及身心不受任何伤害。

孤独是成长的必修课 吃苦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女儿范姜国一去贵州支教出发前,在哈尔滨火车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8251/877130317655.html

更多阅读

爱情伤感语录,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爱情伤感语录,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1、相信世界上有真爱,只是无法预计是否能够有幸彼此白头。2、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学习一件事情,就是不回头。只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后悔,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后悔。人生每一步行来,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得

天才”张维加:爸爸的胸膛是我成长的港湾

  天才”张维加:爸爸的胸膛是我成长的港湾    2012年2月,23岁的中国留学生张维加获得了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士资格。张维加没有上过幼儿园、没有上过辅导班、从来没有选择过学校,甚至高中经常逃课,但是,这位中国最普通的“天才”却

宝刀锋自磨砺来----廖振宇是如何成长的? 青春在磨砺中成长

宝刀锋自磨砺来----廖振宇是如何成长的?前不久某天一大清早,接到廖振宇发来的信息:“老师,新加坡国立大学给了我全额奖学金的offer,他们的商学院世界排名十位左右,世界综合排名大概二十多名,专业排名前十貌似,学习期间要去耶鲁和剑桥访问一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读后感 孤独是一座岛结局

遇见《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来自一场偶然,你们也可以习惯的将这种偶然称之为一种“缘分”。那是在成都的一辆公交车上。我习惯的坐在车的靠右手边的最后一排,汽车缓缓的开着,移动电视播放着吵闹的演唱会,以及不合时宜穿插的广告让我厌烦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阿多尼斯 阿多尼斯花园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阿多尼斯孤独是一座花园,但其中只有一棵树。绝望长着手指,但它只能 抓住死去的蝴蝶。太阳即使在忧愁的时候,也要披上光明的衣裳。死亡来自背后,即使它看上去来自前方:前方只属于生命。时光:在欢乐中浮游,在忧

声明:《孤独是成长的必修课 吃苦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为网友吹皱一池春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