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鲁特大屠杀过程
贝鲁特大屠杀过程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1982年9月16日下午,以色列军官和右翼极端分子相互协商,随后血洗难民营计划准备完成。在6点的时候以色列军队在国防部部长的命令下,将集结带领的右翼民兵队伍放进了萨布拉及周边的难民营,这些进行了全面武装的右翼分子在以色列军队的指挥下,开始对难民营里的民众展开了屠杀。
贝鲁特大屠杀旧照
他们从大街杀到小巷,然后开始挨家挨户的搜索,只要看见男人,就绑起来,押送至附近的体育场或者广场,然后大范围的开枪扫射。贝鲁特大屠杀过程中,作为指挥者的以色列军队则用大炮进行支援,同时进行支援的还有以色列空军部队,他们大范围的投放照明弹,使得屠杀的现场很清晰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整整持续了一夜的屠杀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两个难民营成为停尸场,地面上横七竖八的都是尸体,不分男女老少,当然这些尸体并不是完整的,有的青年被切去了生殖器,妇女则被割掉了奶头,场面惨不忍睹。
9月17日上午,关于贝鲁特大屠杀的消息已经扩散,一时间难民营中的民众人人自危,开始大幅度的向北逃难。然而命运是残酷的,刽子手们再次将目光锁定在了阿卡医院,他们将手榴弹扔进医院,在爆炸发生后,趁乱闯入医院,对医院里的女护士进行轮奸,甚至以杀人为乐。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以色列军官在难民营不远处挖了一个大大的坟坑,将受害的人民统统扔了进去。屠杀还在继续,直到9月18日,无人可杀为止,以上便是贝鲁特大屠杀过程。
贝鲁特大屠杀起因
贝鲁特大屠杀起因相当复杂,在1975年到1990年期间,黎巴嫩一直处在内战之中,当时的武装组织和黎巴嫩的周边国家结盟但又相互为敌。正是因为这些武装组织的内斗才使得大面积的屠杀出现,从而使得数以千计的普通民众遇害。
贝鲁特大屠杀旧照
1976年的1月,以穆斯林为主的贫民区卡郎迪纳,就出现基督教民兵组织针对巴勒斯坦人以及叙利亚人的大屠杀。作为报复,巴解组织在达穆区展开了针对基督教马龙派的大屠杀,在这次屠杀中黎巴嫩情报机构的主管及其未婚妻也被屠杀。双方之间相互报复屠杀的最终结果就是约15万平民遇害身亡,这是贝鲁特大屠杀起因之一。

1982年六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还继续北侵,最终包围了首都贝鲁特,随后展开了两个月的围困。最终因为美方的介入才迫使战争暂停,这为难民的安全撤离争取了时间,同时也在一定时间内保证了巴勒斯坦难民及难民营周边居民的安全。八月黎巴嫩基督教民兵领导人被推选为黎巴嫩总统,这使得以色列的武装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了巴解组织。 1982年9月14日,在黎巴嫩首都召开的重要会议中总统贝希尔马杰被事先安置的炸弹炸死,随后以色列国防军进入,内战再次爆发。因为总统的意外身亡加之本就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的再次介入,使得贝鲁特大屠杀爆发。以上便是贝鲁特大屠杀起因。
贝鲁特大屠杀国际反应
据说在贝鲁特大屠杀发生之前,曾经有人希望多个国家组织的部队可以回到贝鲁特来保护人们的安全,当时意大利虽然十分的关注这次事件,但是对于他们的这个要求却并没有理会,最终多国组织的部队仍旧没能回到贝鲁特,在这种情况之下贝鲁特大屠杀还是发生了,并且造成恶劣影响。面对贝鲁特大屠杀国际反应其实并不算十分严肃愤怒,那么贝鲁特大屠杀国际反应是怎样的呢?
贝鲁特大屠杀图片
贝鲁特大屠杀后国际的反应还要从十二月份开始说起,当时联合国的代表们召开了一次代表大会,在对这场屠杀事件的凶手表示强烈的谴责之后又认为这是一场严重的种族清洗性质的大屠杀事件。在这次回忆中还举行了对一些有关的谴责声明的投票活动,在投票中可以看出一共有一百二十三个国家是表示赞成的,并没有国家表示反对,但是却出现了二十二个国家选择了放弃,并且有十二个国家并没有进行投票活动。最后以色列地区的委员会最终断定沙龙才是最大的凶手,并且需要对这次的事件承担个人应有的责任。
面对贝鲁特大屠杀的国际反应,开始的时候沙龙兵不同意让自己辞职,而贝京总理也决定要拒绝将他开除,直到后来和平主义的人士被极端分子杀害之后以色列才决定妥协。沙龙从此辞去了身上的职位,但是却保留了一些内阁中的职务,尽管许多言论都对沙龙十分的不利,可是后来他依旧成为了新的总理。
2016-05-05 11:34:45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薇0条评论
贝鲁特大屠杀以色列扮演什么角色
在1982年发生的贝鲁特 大屠杀中,许多历史资料的记载中都将凶手认定为是黎巴嫩地区的基督教民兵,事实上这次事件冲在最前方进行屠杀的人也去世是这些基督教的民兵,然而在战争结束之后国际上召开了联合国的代表大会,并在会议的最后认定了沙龙的罪行,由他承担应该承担的个人责任,可是后来他依旧当选了总理。很多人纷纷表示疑惑不明白贝鲁特大屠杀以色列扮演什么角色,其实这些在战争背后已经表现的十分明显了,那么贝鲁特大屠杀以色列扮演什么角色呢?
贝鲁特大屠杀图片
贝鲁特大屠杀以色列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在纵观整个事件之后就会十分的清晰。在屠杀开始之前以色列就开始进攻黎巴嫩地区,并且成功的占领了黎巴嫩地区的一小半领土,贝鲁特周围还驻守着大量的以色列军队。而在屠杀刚刚要开始的时候,贝鲁特正在举行重大的会议,可是却突然有人发动了大爆炸,最终让黎巴嫩的新总统被炸死其中。而这件事直接让以色列有了借口进攻贝鲁特。在屠杀进行的时候以色列军方也曾经发布过命令,声称在屠杀时尽量不要露面,让当地的基督教民兵出面就可以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命令只是为了减少国际上的谴责而已。
从这些方面中也可以看出在贝鲁特大屠杀中以色列扮演的是阴谋缔造者的角色,一切的屠杀都是在以色列方面的策划和默认之下进行的。可以说以色列才是贝鲁特大屠杀幕后最大的凶手。
贝鲁特大屠杀后续事件
贝鲁特大屠杀后续事件,一共涉及到了三个方面。贝鲁特大屠杀后续事件第一方面是对贝鲁特大屠杀事件的定性,有记载表明从1982年12月起,联合国代表大会对这一屠杀事件通过投票进行定性,当时有123个国家对这场屠杀是一场种族清洗投了赞成票,二十多个国家弃权,没有一个国家投反对票,也就是说最终贝鲁特大屠杀事件被联合国方面定性为是一次种族清洗。
沙龙旧照
贝鲁特大屠杀后续事件第二方面则是对贝鲁特大屠杀事件的责任分担:就贝鲁特大屠杀事件,相关委员会认定以色列的国防部部长沙龙需要负个人责任。为此人们要求沙龙辞去国防部部长一职,但是沙龙本人并不愿意辞职,同时总理贝京也拒绝开除他。最终沙龙的辞职则是因为和平主义活动人在集会中遭遇了右翼分子的手榴弹袭击身亡而导致的。虽然沙龙辞去了国防部部长一职,却仍旧保留着以色列内阁中的部长职位。职位的保留,使得民众非常不满,同时国际方面也纷纷就这件事发表声明,就这一事件进行谴责。以色列贝鲁特难民营屠杀事件委员会在相关报告中对沙龙的言论非常的不利,但是最终依旧无法阻止沙龙成为以色列的总理。
贝鲁特大屠杀后续事件第三方面则是该委员建议要解除以色列军事情报局主管的职务,但是关于这一建议的采纳与否则是以色列政府的问题,委员会对此事并没有强制权。当然委员会成功的使得阿莫斯雅隆被保留的使用时间最少为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