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 科学审美创造的美与真善关系

导读:爱华网网友为您分享以下“科学审美创造的美与真善关系”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aIhUaU.com的支持!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套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DONC MEDICAL UNIVEI~rr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O0O年第l期
[No.1.2OOO

科学审美创造的美与真善关系
陈大柔
(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27)
踯.J。2

[抽耍】本文认为,科学审美创造的美与真瞢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辩证关
系:真总是作为普与美的内容和存在基础;善一方面以真为其目的性内容,一方面又作为内容而存在于美
【中田分类号]13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10(X)-5595(2000)Ol-0062-(04)
【Abstrs~】Themis a dialectloalrelationdimcri~ay。mutual m and muraal'U'an~ormmion betweentruth.
g0od嗍and beauty.Truth alwaysthe咖nlenIand m 0fthe瓤i 。f Dd丑e端and beauty.On one hand,the
ee~ive eo~ nt of目o0dIIe聃is truth;On II o~her hand_gc0 。【 I18∞ 岫l in the fo~'m be~uLy.
[Key Words】 Science Aesthetic c础IIioII Th岫,g0池嘴蛆d beauty R枷0nBlIip
人类舶科学创造实践活动充分表明,科学创造主体可以通过形式美法则(诸如简单、对
称、和谐等)进行审美创造,并在科学审美创造及科学审美评鉴过程中产生深切的美感。科
学创造无论是其研究对象客观自然,还是其成果科学理论,乃至科学刨造过程本身,都具有
美与审美的属性,同时也具有真与善的属性。深入分析和研究科学审美创造的美与真、善这
三个方面的属性,就会发现三者彼此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并且三者在总体上又
存在着有机统一的关系
为了探讨科学审美创造的美与真善的关系,让我们先来弄清什么是科学创造的真与普,
以及二者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在科学创造实践中,真的内涵主要指两个方面:首先是指
研究对象即客观事物本身的普遍联系及其规律性;其次是指刨造主体与研究对象问实践关
系的合规律性。科学创造活动中的善既非狭义的伦理学意义上的善,亦非简单的物质或精
神功利,它是指哲学意义上的广义的善。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曾阐述过
“普”,认为所谓“善”是“对外部现实性的要求”,普被理解为人的实践=要求(1)和外部现实
性(2)。.这就是说,列宁所谓的“蔷”是指实践的要求和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实践的“要求”
内涵极为丰富,它主要包括实践主体的物质性的需要和精神性的需要。人类的一切实践活
[收稿日期】l999一l】一23
[作者简介] 陈大柔(1958一).男,江苏靖江县^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剐教授.硕士。

动都源自人类的需要。人类的需要主要有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并存的不同层次,而每个层
次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创造。因此,创造的需要是主体实践的“要求”

科学与艺术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 科学审美创造的美与真善关系

所决定的,创造的需要
是人类本质性的需要 是人的本质的核心部分,创造的力量即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科学
创造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个重要方面,其实践活动也是主体实践“要求”所决定的。因
此,科学创造正是“善”的一种体现,是人自身生存、享受、发展的功刺目的性需要的具体要求
和外部现实性。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科学创造的“真”与“善”有密切的联系:科学创造的“普”的功利目的
就是为了求“真”,求真正是善的合目的性。在科学创造的真与善之间.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之间,有重真、重合规律性的一面。合规律性的真是科学创造的灵魂,当创造主体通过与研
究对象问实践关系,发现了研究对象客观事物本身的舍规律性的真时.客观事物的合规律性
的真就主体化了。这种将客体的合规律性的真主体化的过程是科学创造中人的本质力量对
象化的过程,是按创造主体的善的合目的性进行自然人化的过程。而科学创造客体的规律
的真之转化为科学创造主体认识并掌握的真,正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也正是人的善的台
目的性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的真成了善的内容,酱倒好像成了发现真、显现真
的形式力量。换句话说,科学创造是以“善”的形式表现了“真”的内容,科学的台规律性的真
要依赖于台目的性的善的形式力量去加以发现和把握。在为满足主体“要求 而进行的科学
创造实践活动中,人们为善求真,化真为善.将合规律性的真与合目的性的善统一了起来,而
这正是科学创造美的本质和内容。
在基本上明确了科学创造的真与善及其相互关系后,我们便可以进一步探讨科学审美
创造的美与真的关系。传统的看法认为,真要求的是合规律性,呈现于理性,通过逻辑思维
来表达;美要求的是愉悦性,发轫于感性,呈现为具体形象。这样,美与真似乎是对立的。另
有不少科学家非常欣赏基茨的一首小诗: 美即真,真即美——这便是一切。/世上你所知,,
以及你需知oM2]这样又似乎把美与真等同起来。其实,科学审美创造的美与真既不能绝然
对立,又不能混为一谈,它们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美是真的形式,真是美的本质性内容。
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都非常关注美与真的关系,并在美与真哪个更本质问题上产生了
严重的分歧。“真比美更本质 的观点最早发端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心说中那个看起来
比较复杂的本轮、均轮系统,正是为了维护“真比美更本质 而作的努力。刻 勒尽管是毕
达哥拉斯的忠实信徒,但他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真,放弃

了正圆形轨道和匀速运动这两个美学
原则.用真来修正原有的美。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科学中逻辑简单性的美,但他更坚持“真比
美更本质”的观点。“美 的科学理论不一定是“真 的,可“真”的科学理论却一定是“美 的。
与爱因斯坦同时代的理论物理学家韦尔和海森堡,以及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的观点正好相
反,他们都认为美比真更本质。真的科学理论不一定是美的,但美的科学理论却一定是真
的。狄拉克和韦尔都曾明确表示,在科学中如果要对美与真进行选择的话,他们宁可选择
美。因为他们觉得,在美的形式中往往包古着一种比局部范围或局部时间的真更为普遍和
根本的东西。海森堡在自己的科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美就是真。他曾坦率地对爱因斯坦
说,应当把简单性原则和美作为真理的美学标准。其他如奥地利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
家马赫和法国科学家彭加勒等也都有相似的观点。美比真更本质的观点最早起源于毕达哥
拉斯学派,而哥白尼的日心说可谓是这一观点指导下的科学成果。哥白尼曾在他的划时代
著作《天体运行论》中开宗明义地写道:“在哺育人的夭赋才智的多种多样的科学和艺术中,
、 63

我认为首先应该用全副精力来研究那些与最美的事物有关的东西。”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关于科学创造中美与真哪个更本质的观点貌似对立,实则是相通
的。韦尔等强调“美”的一定是“真”的,其“美”是就科学之美的本质意义上来说的。如上我
们已经知道,科学的美在本质意义上来说是真的存在形式,而且是典型性存在形式。这种美
所包含的真可能不一定为人们所认识,但终究要为科学实践所证明。爱因斯坦早在1916年
就用量子跃迁概念推出普朗克辐射公式,得到自发发射、受激发射和吸收率三者之间的美妙
关系。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局限,其受激发射现象一直观察不到。直到1960年美国工程师
梅曼制成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爱因斯坦这一美的科学理论的真实价值才真正被人们发
现。至于韦尔等认为真的不一定是美的,其“真”没有取它的本质意义,也就是说这“真”只是
相对的局部的真。终究有一天,人们会在更高或更探层次上发现其“真 的缺陷和“不真”,因
而也就不美了。同样道理,爱因斯坦认为美的科学理论不一定是真的,其“美”并非就本质意
义上说的。也就是说,这种 美”徒有美的形式,而没有美的内容,或者说其美的内容不真,它
实际上不是“真”的“美 。因而,对科学理论的美的把握要植根于它的真实性,我们不能说一
个理论因为(逻辑)

简单而美,或者说因为美而正确,而只能说一个真实的、正确的、具备(逻
辑)简单性的理论而被看成是美的。至于爱因斯坦认为的“真”的科学理论必定是“美 的.这
正好在本质意义上强调了美与真的对立统一性,与韦尔等科学家的看法在本质意义上并无
差别。探索真的过程总会有美的报偿,因此.科学审美创造过程被恰当地认为是创造美的过
程,是科学家 美的感受”的过程。总之,科学创造的美与真在本质意义上是统一的。爱因斯
坦与韦尔等只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强调点不同罢了。海森堡在《跨越界限》一书中恰
当地引用了一句拉丁格言:“美是真的光辉。”我们再加一句:真是美的灵魂。科学中美与真
的这种统一的关系,就使得人们在科学审美创造中的“以美启真”和“以真促美”成为可能。
我们再来考察一下科学审美创造的美与善的关系。传统美学在探讨艺术中的美与善的
关系时,曾出现过认识上的混乱,有的人认为“美 与“善 是无关的,另有人则认为“美”与
“善”是统一的,其分歧的焦点在于审美有无功利目的性上。譬如康德就认为审美是无功利
性的。通常的观点则认为审美只有精神功利,而没有物质功利。对此我们不多做探讨,因为
我们所关注的是科学创造的美与善的关系,而科学审美创造则是具有明确而深刻的求真的
功利目的性和自觉性的。即使是科学创造中的审美直觉和是感,也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以
理性为引导,以选择、预测、判断、启示等解决科研问题和探索大自然奥秘之目的而产生的a
美作为科学刨造的属性之一,它必定与另两种属性即真和善发生关系。首先,科学创造的美
的存在价值是对创造主体而言的,不管哪一种美都应该是对人的本质的肯定,也即对人的创
造性的肯定。人的创造活动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求真,而求真正是科学创造的“善 的功利目
的。因此,科学创造的 美”实际上就是对科学创造的“善”的肯定。当某种创造成果被认为
具有美的价值时,它既是合规律性真的反映,又是合目的性善的确证和显现。其次,由于美
感能满足人的各种各样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正是实践主体的 要求”的一个方
面,也即“善”的一个方面,因而审美能符合善的要求。在这一点上,科学审美活动与艺术审
美活动是相通的。再者,科学美感与一般美感不同,它还与是否能满足人的物质性的需要相
关。这里的物质性需要是指人们通过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来为自己的生存、发展服务。科
学剖造美感不仅与精神功利性相关,还与物质功利性相关

。因此,科学审美不仅注重对象的
形式美,更注重其内容美。科学审美判断的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内容美,并
64

使之为改造世界的目的服务的一种实践活动。那些经验证的科学理论和客观规律盘对人类
有利有用,就愈具有审美价值,也愈能使人产生审美愉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创造的
“美”与“善”之间关系较之其它创造活动就更为密切,因为它们不仅在精神性需要方面相通,
而且在物质性需要方面也相通。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知,科学创造活动的美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肯定,作为与人
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相关的东西,它与科学刨造活动的善是相通的。因此,在具体的科学
审美创造中,功利性的审美要求会或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没有这种功利性.就将不再是
科学审美创造,实际上也就无所谓科学创造了。科学刨造的美是事物结构上的特征,其中必
定包含在美的形式之中,与真一道成为美的本质内容。这样,任何一个能够成为科学审美的
对象,都是具有功利性的对象;而一个具有特定功利性的对象,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成为科
学审美对象。这就是科学审美创造的美与善的对立统一和辩证转化。当然,我们对科学创
造内容美的功利性审美要求不能作机械的理解,也即不能认为科学审美创造物一经产生便
会立即具有十分明确显要的社会功利性。尤其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理论,虽有很高的审美
价值,但并不立显直接功利性。许多科学理论的善的内容要在许久之后才会发光发热,其审
美价值甚至要在科学家去世后才会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譬如群论的美,在伽罗华去世后
才逐渐为科学界所发现,并在广泛的应用中实现了“善”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便可看出科学审美创造的美与真善三者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真总是作为善与美的内容和存在基础;善一方面以真为其
目的性内容,一方面又作为内容而存在于美的形式之中,于是,善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对真的
某种物质功利性的把握,同时又可看作是对美的一种精神功利性的要求;美作为人的本质力
量对象化的产物,其令人愉悦的形式中必然包含着真和善的内容,合规律性的真与合目的性
的善的统一是它的本质。
科学中的美与真善的辩证关系是有机统一在创造基础上,也是有机统一在人的自由创
造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和肯定基础上的。正是通过创造性的科学实践活动,创造主体发现了
客观世界本质的、规律性的真,并以特有的科学语言符号体系构建真理。

在这发现真、构造
真理的过程中,人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力量得以实现和肯定,体现了善。这样,科学创造活动
既发现了真,又实现了善,自然就产生了美。正如狄德罗所说:真、善、美是紧密地结台在一
起的,在真与善之上再加上一种稀有的光辉灿烂的情境,真或善就变成美了。 3 夏夫兹博里
则更具体地说出了美与真善三者统一的关系,他认为: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和比例台度的.
凡是和谐的和比例合度的就是真的,凡是既美又真的也就在结果上是愉快的和善的。 将科
学审美创造的真善美的辩证统一关系具体到科学创造成果上,其真就是指科学成果的内容
达到了对真实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揭示,其善就是指科学成果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合功利
目的性的应用价值,其美则是指科学成果结构上的和谐和形式上的悦人。
[参考文赫]
[】]列宁.哲学笔记[^f].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238.239
[2]周义澄科学创造与直觉[M] 北京:人民出版杜.1986.52].
[3]棕纪敏科学美学[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434、325
(责任编辑:车进)
65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8451/658833047281.html

更多阅读

领导科学与艺术复习题答案

领导科学与艺术复习题第一章 领导与领导科学1.你是如何理解领导内涵的?答案:“领导”是一个多义词,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名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动词的“领导”则是指领导活动。这里所讲的“领导”是指领导活动,其字面含义主要

学习领导科学与艺术提升领导力与执行力一

学习领导科学与艺术提升领导力与执行力(一)彭向刚(根据听课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不是前言的前言听彭教授的同一个专题讲座有两次,每一次讲座都是深深吸引导着大家,讲座思想深刻、内容翔实、逻辑严密、析理透彻、语言风趣,我很想看到他

管理方法与艺术/领导科学与艺术作业二 领导科学与艺术

满分100分,本人所得分数100分,截图如下,希望给不会做题的人以信心:1.美国是较早研究领导科学的国家之一。(5.00分)错误正确2.我国的领导学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我国第一本领导学专著是由夏禹龙、刘吉等编写的《领导科学基础

钱学森和蒋英的爱情: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要说钱学森和蒋英的缘分,那还得从钱、蒋两家的父辈们讲起。原来,钱、蒋两家本是故交。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都是前清秀才;他们早年都就读于浙江杭州求是学堂(即后来的浙江大学前身);然后又同往日本留学;归国后又同赴北京,在

电大领导科学与艺术 跟《七武士》学领导艺术

黑泽明的《七武士》,武士的英雄主义淡了很多,群体心理和领导艺术,却着墨颇多。毫无疑问,勘兵卫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兵,自然是众武士的精神领袖和行动指挥者。武士是帮山民抗击山贼的,武士只有七个,而组织起来的山民,数量达到数十人。战前训练

声明:《科学与艺术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 科学审美创造的美与真善关系》为网友共你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