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 同学少年已惘然

  一

  喝酒这事跟说话一样,得讲究技巧,怎么喝,跟谁喝,是门学问。

  一言概之,喝酒得见人跟人喝,见鬼跟鬼喝。遇上不能喝的人,他自然畏酒三分,你说,先干为敬,他下不了台,你照顾他小抿一口,他又觉得你看不起他。这样的人至多让你绞尽脑汁反复斟酌祝酒词。

  喝酒最怕是遇上不怕死的酒鬼,一旦让他盯上必定卯足劲和你决一胜负。比这更恐怖的莫过于不能喝酒却又酒胆包天的人。

  我认识一哥们,他喝酒不为别的,只求一醉。

  醉后百态,有的人情绪失控,痛哭失声;有的人话匣大开,发表演讲;还有一种善心澎湃,分发身上财物。我这哥们以上皆不是,他醉态绝逼是我认识的人中最独具一格的。

  每次他喝醉都让我特别忧愁,因为他有个怪癖,喜欢醉后讲英语,自己说也就罢了,还要求别人必须跟他一样也用英语对话,我那贫乏犹如撒哈拉沙漠般的词汇量通常在半个钟之内就捉襟见肘。

(三联阅读配图)

  倘若是在咖啡厅或是酒吧也能接受,我只当是练习口语增加词汇量了,但他每次都是在深夜的大排档上喝的酩酊大醉。

  大排档的老板娘边烤鸡爪边偷瞄我们,脸上的表情分明是:要装逼在大排档装个毛,有本事你去武汉天地找几个外国人对话。

  我称这哥们叫做英语哥。英语哥曾是我的英语家教。我读高中时,我妈突然领回一穿着老式凉鞋戴着眼镜瘦瘦弱弱的书呆子,对我说以后每个周末他就过来辅导你英语了。

  那个时候英语哥不爱喝酒,更不会喝醉后拉着别人讲英语,他木讷腼腆仅知道英语,还有他的小女朋友。

  二

  英语哥和他的姑娘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标准配置,姑娘是班上的文娱委员,英语哥当任班长。高中时,两人情窦初开背着老师家长谈恋爱。

  为了避免流言蜚语,放学回家都是姑娘走前面,英语哥隔着一二十米的距离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到了院子里,他们才敢靠近彼此在院子里闲聊。花园里那张长椅见证了每一个他们牵着手依依不舍的夜晚。

  高中的他们被铺天盖地的卷子所淹没,没什么时间,唯一的娱乐是周末坐在公汽的最尾,从起点站坐到终点站,一路将风景都看透了,还是对彼此相看两不厌。

恰同学少年 同学少年已惘然

  那个时候他们是真幸福,幸福得心无旁骛不知天高地厚。即使不能在学校里光明正大的恋爱,可那些满溢的爱总会从姑娘和他的相视一笑,擦肩而过中流露出来。

  我一直觉得恋爱绝对不会影响学习,如果因为恋爱导致成绩下降,那一定是你找错了对象。爱上一个对的人,他会使你变成更好更优秀的人,他会成为你立誓完美的动力。相爱的两个人应该是相互扶持作彼此的拐杖往更高山路前行,而不是成为对方的包袱,拉住对方向万丈深渊里跳。

  姑娘高中的时候成绩不是很理想,英语哥暗地里打起了如意算盘,想着提前拜见岳父。提出到姑娘家里辅导她英语。姑娘思忖良久,横了心答应了他。

  有了这个契机,两人再也不用周末出门坐公交约会了,在姑娘爸爸意味深长的笑中,他和姑娘一起度过了漫长煎熬的高考冲刺三个月。结果高考成绩下来时,姑娘除了英语成绩特别优异,其它科目依旧不堪入目,最终没能和英语哥上同一所学校。

  姑娘家境复杂,出自重组家庭,后母虽未对她百般刁难,但也没把她当自家人看。捉住这个机会,后母暗藏私心,跟姑娘父亲提出意见,国内没有学校读索性把她送出国吧。男人五大三粗哪里有女人心思细腻,一听这话竟点头赞同,认为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姑娘一向是逆来顺受,英语哥一个外人哪里插得上话。出国是板上钉钉的事,无法改变,只好接受。为了抓紧相聚的一分一秒,英语哥承接任务,继续来姑娘家辅导她雅思。

  姑娘爸爸对这个小伙越看越欢喜,他问英语哥,你们这样要好,你英语又那么好,不如你们一起出去吧,在国外也好有个照应。

  英语哥听后默不作声,他不是不想出国留学,但他家境不算殷实,出国需要一大笔钱,他们家不会同意出这个钱送他去国外留学。

  姑娘还是独自一人上路了,英语哥也成功打入姑娘家内部,不仅姑娘爸爸中意他,连姑娘家养的那只小藏獒都被英语哥收拾的服服帖帖。

  三

  无论在哪个国家,在国外生活都需要一大笔钱支撑。原本姑娘在家,后母每月生活费不敢苛刻,她一走,家里的财政大权全全落入后母手中。姑娘在国外的生活费,一次拿的比一次少。

  英语哥害怕姑娘过苦日子,时常大包小包的往国外寄包裹,小到热干面大到电饭锅,邮寄条叠起来厚厚一摞。国际邮费奇高无比,寄一次至少八九百。家里给的生活费基本全部贴在了给姑娘买东西上面,其它钱都是英语哥在外面作家教赚的。

  他的确穷的揭不开锅,因此也抠门。我们一行人去归元寺求签。解签的时候,和尚说施主随喜。我们毕恭毕敬上交五十,就他一人从兜里摸出两块钱拍在桌子上。

  那时,他为了赚钱一周要上七八节课,还要辅导姑娘弟弟的英语,把自己累的像条狗一样。总能在等待我做卷子的短暂时间里就昏睡过去。

  为了能完成家教时用到的卷子,他开始学习抽烟提神,一根烟可以支撑他半个小时的清醒。他每次自我调侃,“我觉得咖啡喝起来挺耗钱的,也不是极其有效。一包烟便宜的烟才几块钱呢,我总抽得起吧。”

  其实,那些都不是最苦的。金钱的压力对英语哥来说是姑娘在他身上烙下的甜蜜负担,他背的心甘情愿,甘之如饴。

  最难过的是,思念涌动好像湿冷的沼泽一样夜夜侵蚀着他。

  他在地球的另一头,日夜思念着他的姑娘,睡觉的时候也想,吃饭时想的停箸忘食,过马路的时候想到恍了神,绿灯亮了也不自觉。无时无刻,他都在幻想姑娘现在正在做什么,或许在吃面包,抑或是在专心听课。

  他点亮床头灯,她的世界里正是艳阳高照。每次看到新奇玩意,他都想打给姑娘,却惊觉,原来这个时候她正在酣睡,他只好煎熬到午夜,虔诚得守在电脑前等待头像亮起。每次被家长斥责,他难过的睡不觉,却不敢告诉她。

  不能牵手,不能拥抱,不能亲吻。无法在一起吃饭,无法一起看电影,甚至无法互道早安。高兴还是悲哀,都无法与她亲身经历。她不在他身边,唯一能联系彼此的只是一根脆弱得甚至看不到的电话线。

  他已经快记不得她的体温了,也快遗忘她手的触感,可是她的笑容夜夜入梦,使他泪湿春衫袖。

  每一个白日都如此难捱,每一个黑夜他都不愿入睡,只为与她在电脑前相守多一秒。

  他把晚饭移到午夜,孤单面对电脑,和姑娘一起对着冰冷的屏幕幻想正和对方同坐一桌吃饭,常常吃得姑娘和他都泪如雨下,眼泪伴着温热的饭菜,哽咽难以下咽。

  英语哥后来和我喝酒时,在大排档里拿着啤酒瓶中气十足边喊边摔,没对着电脑傻逼兮兮眼泪拌饭的都不叫异国恋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8651/5744536371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之一贞之死 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

原文地址:《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之一贞之死作者:小竹泉一贞,一名女学生,茶店老板的女儿,虽然不如陶斯咏那般大富大贵,然而也不至于落的割腕自杀的悲惨下场,这其中缘由究竟是为何?一贞在一个雨天,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撞上了一个不经意的人——刘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观毛泽东纪录片后感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句诗文勾起回忆,让历史的脚步再次从心中走过,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让人反思的烙印,更是一种石破天惊的雄壮气势!                     理想与价值    拯救中国的理想,不

声明:《恰同学少年 同学少年已惘然》为网友流行乄天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