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最佳成像距离 发挥镜头最佳成像的方法

  NIKON镜头群

  即便再出色的镜头,在不懂得如何使用的人手中都无法展现出真正的实力,如果你经常对自己的镜头感到不满,也许下面7个基本常识可以帮助你更恰当地使用镜头,而不是沦为一个只想着“要是我有那支镜头一定能拍出好照片”的可怜虫。

  1.尽量使用遮光罩,强光下拍摄时,避免光源或强烈的反射光进入构图。

  2.尽量避免使用最大光圈,缩小2档光圈将大大降低像差,提高画质。

  3.尽量使用不超过200的ISO值,胶片相机选择颗粒细腻的胶卷。

  4.尽量避免拍摄过近的对焦距离,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让你知道一只镜头的最佳成像距离区间:镜头焦距×50×(1~3),例如一只50mm镜头的最佳成像距离大概在50mm×50×(1~3)=2.5至7.5m。

  5.尽量避免拍摄复杂、大光比的线性边缘物体,例如背景是天空的树枝;这类场景极易产生色差(紫边)

  6.尽量避免使用变焦镜头的极值端,一般来说,普通变焦套头从最广端起三分之一焦段是畸变最小的焦段,例如18-55mm镜头最佳焦段为30mm。

镜头最佳成像距离 发挥镜头最佳成像的方法

  7.尽量使用三脚架——尤其是单反相机,因为反光板振动,1/30秒以下的照片都不可避免存在清晰问题,三角架可以很好解决振动,发挥最佳成像(当然,使用布帘快门的Leica M旁轴就少了这个烦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8751/164164267374.html

更多阅读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评课稿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本节课由许志芳老师拿出总体的教学设计方案,然后在教研组里开展了集体备课,针对许老师这节课的设计方案大家集思广益,发表各自的高见,许老师反复修改后推出。本节课改变了以往学生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发现性实验,“在探究状态下

俄罗斯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现状 俄罗斯电影侦察兵

  1956年1月30日,苏联政府通过了关于研制人造卫星及其运载火箭的决议。随后不久,苏联国防部下达了研制成像侦察卫星的命令。苏联的首颗侦察卫星宇宙-4卫星于1962年4月26日被送入轨道,比美国的首颗侦察卫星发现者-1卫星(1959年2月28

磁共振成像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系统已成为当今医学影像领域最先进、最昂贵的诊断设备。技术的进步,使MRI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它在医学诊断中所起的作用也愈加重要。与此同时,医学应用的深入,又给MRI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照相机 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照相机,采取了学生实验、课堂教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法。1、首先,学生利用光具座进行了分组实验,知道照相机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u>2f)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声明:《镜头最佳成像距离 发挥镜头最佳成像的方法》为网友抬头那曙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