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寺位于苏州市凤凰街定慧寺巷34号,初建于唐咸通年间,后几毁几建。现存清代山门、天王殿、大殿等建筑,坐北朝南,大殿为单檐歇山造,面阔三间19米,进深18米,高约12米。四周檐柱均为抹角石柱,檐下布列象鼻昂枫拱十字牌科。梁架扁作,结构完整。殿前古银杏两株并峙,树龄200余年,夏日浓荫如幄。1991年冬,大殿曾进行修缮。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去定慧寺纯属偶然,目的是去参观双塔,可正遇双塔大修,无法进入,所以就拍了几张 定慧寺巷的照片,顺便游了定慧寺。
定慧寺唐咸通间为盛楚所创般若院子院,五代吴越钱氏时仍属罗汉院,北宋雍熙间称西方院,大中祥符间赐额定慧禅寺,与寿宁万岁禅院(双塔寺)分为两寺。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中僧泽藏山、景新、惠泽,永乐中僧净因,先后重建。宣德九年(1434年)得知府况钟捐助,正统二年(1437年)重建大雄宝殿。清康熙初渐形倾圮,(1672年)僧大休驻锡,里人唐尧仁捐资重建观音殿,重修大殿、弥勒殿。道光间殿宇失修,(1836年)邑人顾沅等集资修葺。咸丰十年(1860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因战争被毁。同治三年僧本修师徒相继募修地藏、天王各殿。1926年僧灵馨募修。
定慧寺碑刻尚存四种,即:《定慧寺重建佛殿碑》,张洪文,仰瞻书,张勖篆额,明正统二年立石;《苏文忠公宋本真像》,镌苏轼全身画像,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翁方钢诗并识,道光十四年李彦章题记,同年摹刻;《苏文忠公祠募修诗碑》,李超琼诗并识,光绪十九年立;《重修定慧寺碑记》,王隆瀚文,董蔚书,1928年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