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伞花序着生于新枝叶腋内或叶腋外,雄花序有花10—30朵,雌花序有花3—7朵,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冬青的形态特征和繁殖方法详情介绍。
冬青的形态特征和繁殖方法详情介绍
生长习性
冬青树,顾名思义,就是寄生在其他植物上的植物,可以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它四季常青,开黄色花朵,入冬结出各色的浆果。据记载,寄生于榆树的冬青树果实为橙红色,寄生于杨树和枫杨的果实呈淡黄色,寄生于梨树或山荆子的则呈红色或黄色。
生境分布
中国大部分省区均产,仅新疆、西藏、云南、广东不产。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500~1400(-2000)米阔叶林中,寄生于榆、杨、柳、桦、栎、梨、李、苹果,枫杨、赤杨、椴属植物上。

形态特征
属常绿乔木,树冠卵圆形,树皮平滑,呈灰青色。小枝浅绿色。叶互生,长椭圆形,薄草质,边缘疏生浅锯齿,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花单生,雌雄异株,排列成聚伞花序,着生枝端叶腋;花淡紫红色,有香气。核果椭圆形,熟时呈深红色,经冬不落。花期5月,果熟期10—11月。
雌雄异株;花序顶生或腋生于茎叉状分枝处;雄花序聚伞状,总花梗几无或长达5毫米,总苞舟形,长5-7毫米,通常具花3朵,中央的花具2枚苞片或无;雄花:花蕾时卵球形,长3-4毫米,萼片4枚,卵形;花药椭圆形,长2.5-3毫米。雌花序聚伞式穗状,总花梗长2-3毫米或几无,具花3-5朵,顶生的花具2枚苞片或无,交叉对生的花各具1枚苞片;苞片阔三角形,长约1.5毫米,初具细缘毛,稍后变全缘;雌花:花蕾时长卵球形,长约2毫米;花托卵球形,萼片4枚,三角形,长约1毫米;柱头乳头状。果球形,直径6-8毫米,具宿存花柱,成熟时淡黄色或橙红色,果皮平滑。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森林面积不断减少,也使得采食冬青树果实的鸟类越来越稀少了,因而导致冬青树的繁衍遇到了困难。另一方面,冬青树独特的药用价值正在被人类所了解,有很多商家收购。冬天的冬青树很容易被木杆戳掉,一个人1天工夫就可以将一片林子的冬青树除尽,而它的生长又非常缓慢,种子萌发需3~5年,长成簇丛又需5年左右,形成比较大的种群则需20~30年。所以由于人为采集,加上取食果实鸟类稀少繁衍困难,在北方冬青树已经越来越稀少了。如何开发利用与保护这种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并研究冬青树的人工培育方式,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冬青树主要通过种子繁殖,每年秋冬季节,冬青树的枝条上结满了桔红色的小果。以冬青树的果实为食的鸟类有灰椋鸟、太平鸟、小太平鸟(俗称冬青鸟)、棕头鸦雀等。到了冬天,这些鸟类会聚集在结有果实的冬青树丛周围,一边嬉戏一边取吃果实。由于冬青树果的果肉富有粘液,它们在吃的过程中会在树枝上蹭嘴巴,这样就会使果核粘在树枝上;有的果核被它们吞进肚子里,就会随着粪便排出来,粘在树枝上。这些种子并不能很快萌发,一般要经过3~5年才会萌发,长出新的小枝。有时冬青树的种子落在冬青树身上,也会长出小的冬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