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时刻准备着 生存狂的偏执世界

  他们不是医院的急救人员,但每次外出都要带上一个急救包。他们不是猎人或者特种兵,但每天上班要背上满满一个口袋的野外求生用品。走进电影院,他们首先不是去找自己的座位,而是观察紧急出口的位置。逛超市,他们会直奔罐头货架。搞家装,他们将主要资金都用在了地窖的建设上——钢筋加固、防爆门,独立的发电、供水和通风系统,还有足以武装一个班士兵的小型军火库。他们会自豪地告诉目瞪口呆的来访者,眼前的这座“地堡”足以抵挡核袭击……这个独特的群体,被美国人定义为“生存主义者”(Survivalist),他们的行为,也是对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句成语——“杞人忧天”的最好诠释。这些成天都在为天塌下来做准备的家伙,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角——生存狂。

  被大众文化误读的生存狂形象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生存狂”被歪曲地认为是偏执狂或白人种族主义者,他们远离大城市,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他们储备大量的食品、饮水和枪支弹药,行为古怪,丧失正常的交往能力,生性多疑,不相信任何的陌生人。孤僻、怪异且充满暴力倾向,这就是大众文化对生存狂的解读。

“保质期:一直到世界末日那天”,成日忙着储藏罐头食品和武器弹药,这就是大众对生存狂们的误读

  尽管这种极端个体在生存主义的发源地——美国也是极少数,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动作游戏中的常客。在《侠盗猎车手——圣安德列斯》中,一个任务就是要求主角CJ去一个被生存狂所控制的偏僻农场偷窃一辆拖拉机,在那里他遭遇了一群“见外人就杀”的疯狂暴徒。在CAPCOM制作的动作游戏《僵尸围城》中,可以真正威胁到主角Frank的并不是遍布整个购物广场的僵尸大潮,而是13名“疯狂者”,他们是游戏中在僵尸爆发之后,为数不多依靠自己能力生存下来的人。这些“疯狂者”除了少数几个是“真疯”以外,其中的大多数都是具有生存狂特点的普通人。在灾难面前,他们那些平日中被取笑的生活习惯和在常人眼中“无用”的生存技能,现在派上了用场,于是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了这个死亡游乐场的主宰者,因而争相杀戮僵尸,甚至虐待幸存下来的人类同胞,以发泄对这些平日中毫无危机感,只知道嘲弄自己的“普通人”的不满。

  

  

《僵尸围城》中的枪店老板不信任任何人,他为这一刻已经准备了很久

  玩家所遭遇的第一个“疯狂者”,是枪店老板Cletus Samson。当玩家所扮演的Frank走近他的店铺的时候,正看到一名幸存者试图说服他提供给其他区域的人类同胞以自卫武器,但Samson表示:“我为这一刻等待了几十年,我没有义务保护那些浑浑噩噩的可怜虫。”随后操起霰弹枪将他轰成了一滩血肉,并且把枪口对准Frank,口中还在念叨着:“不能相信‘人类’。”

  

  

很多人将生存主义者和恐怖主义者当成了一回事,是的,这些家伙到处挖洞,地窖里面塞满了枪支和雷管

  在广场大门口遭遇的由一个老爸和两个儿子组成的狙击手三人组,可谓是一个生存狂世家。灾难爆发之后,他们并不慌乱,而是从另一家枪店中就地取材,占领购物广场的制高点,然后无差别的狙击地面上活动的一切两脚行走的生物。尽管小儿子Thomas对射击人类幸存者表示了异议,但在威严的老爸的“言传身教”之下,也只能投入对同类的杀戮中去。

  

  

僵尸爆发后忙着“打猎”的父子三人众纸牌游戏上的生存狂形象

  游戏中这些灵魂扭曲、嗜血狂爆的生存狂,其实并不是这个群体的主流,不过二者之间有一点是相同的,这就是对可以完成自我实现的“逆转时刻”的共同期待。

  

  

生存主义者们举行的徒步穿越丛林训练

  逆转时刻

  911事件之后,生存主义在西方世界有着大批的实践者,他们将危机意识贯彻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而狭义上的生存狂,也就是被大众文化误读的生存主义者形象,他们总认为认为僵尸、核战,乃至外星人会将人类引入灭亡。其实,生存狂的精神状态与杞人忧天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不是宿命论者,他们并不担心必然会发生的突发事件、灾难,乃至末日,将自己的生命夺走,相反,他们的最高目标就是个人或者是自己周围这个小圈子的生存。因此,他们才愤世嫉俗、远离人群独居,以最艰苦的方式生活并锻炼自己和家人、朋友,并大量储存武器弹药和生活医疗物资,挖掘掩体,以迎接世界末日的到来。在他们看来,灾难的来临并不是末日,相反是他们一显身手的大好机会。无论生存狂是对大众生活有着多么的不屑,他们在潜意识中都承认自己是社会的边缘阶层,而灾难的到来,则会让他们与普通人的身份彻底颠倒:那些对自己无法理解,甚至侮辱他们信仰的“凡夫俗子”,现在却成为了一群鬼哭狼嚎、抱头鼠窜的可怜虫,而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准备,终于派上了用场,他们不需要幸灾乐祸,是灾难让生存狂成为了劫后世界的主人。因此,没有人比生存狂更希望看到灾难的来临,人们的惊慌失措,就是生存狂们的逆转时刻。

  

  

现实中的John Locke,一个一事无成的可怜虫

  美剧《迷失》中的角色John Locke,就是生存狂典型心态的代表人物。他无妻无子,身世悲惨。一出身即被遗弃,自幼在孤儿院长大。身性懦弱,一事无成,50岁还在一家玩具公司从事底层的文员,亲生父亲的现身让他人生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在听到父亲急需换肾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与其同赴手术台。醒来之后却发现了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了病床上,原来父亲的出现,只为了骗走Locke的一只肾脏用于移植。在找到父亲理论之后,却被他一手从酒店窗户推下,摔得个脊椎断裂,半身不遂的下场,此为惨上加惨。不过轮椅却没有绑住Locke的心,他购置了各种刀具和露营工具,拾起了先前就没有用处,如今对于瘫痪了的自己就更是毫无意义可言的追踪、打猎和其他野外生存技能,然后将剩下来的积蓄买了一张去澳洲的机票,计划着在轮椅上完成澳洲沙漠的“徒步”穿越。在希望落空后,他孤身一人登上了返回洛杉矶的大洋航空815次航班。

  

  

小岛上的Locke威风八面

  航班在神秘磁场的作用下坠落荒岛,几乎所有的幸存者都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陷入了绝望,而此时坐在沙滩上的Locke却面带微笑。小岛的神秘力量让他重新站立,并且让身为生存狂的他第一次成为了可以驾驭现实的主人。在随后的荒岛生活中,Locke自誉为其他幸存者的守护神,身上肩负着小岛所赋予的特殊使命,甚至在其他人发现了可以逃出生天的途径后,还千方百计地进行阻挠。

  John Locke作为一个比较“正常”的生存狂,他的偏执依然是让人厌恶,并且也是导致其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那么作为一种并不“讨喜”的生活方式,生存主义又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

  生存狂,美国造

  生存主义发源于一个建国仅两百多年,从未出现过大规模瘟疫、饥荒和暴乱,且拥有当今全球霸主地位的国家——美国,咋看上去有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细细分析,我们很快就能看到个中缘由:基督教中的所描述的末日观念,是生存主义最初的来源。但与末日情结不同的是,生存主义并不是死亡宿命论的代名词,相反,它所研究的是人如何在灾难中活下来。这需要对灾难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并且有一整套成熟的应对措施和物质保障,这也是为什么生存主义不是出现在黑死病时期,而是出现在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的原因。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时刻准备着 生存狂的偏执世界

  

一些小报对千年虫不负责任的报道和炒作,也让一些生存狂们坐立难安

  

2012年的末日预言,也对生存狂们影响巨大

  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席卷美国,影响波及整个西方世界的大萧条,让之前享受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人们,也意识到饥饿和死亡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到自己的身上。这场灾难过后,一些人开始在自家的地窖中储藏罐头,这就是生存主义的萌芽。然而,个别人的想法成为一种思潮,需要特定的时代背景,以及公权力部门的推动。60年代成为了生存主义运动真正的发起点,这并不是偶然的:美元的持续贬值和政府由于越战而导致的巨额财政赤字,使得民众担心第二次大萧条的到来。此时美苏之间剑拔弩张的紧张关系,导致核战争随时可能到来,美国政府在修筑大量核掩体的同时,也利用媒体进行大量的个人防护宣传。这些因素,直接催生了生存主义。

  

  

非常流行的以生存主义者为主角的电视真人秀

  无论是何种灾难,只要一爆发,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将是城市居民。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交通体系,使得和平时代的城市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而言是一座天堂,但一旦灾难发生,一切就要彻底颠覆:本身不能生产生活物资,却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物质的城市,在“血管”被切断之后,就将成为一座孤岛。人类的求生本能,会让这座孤岛在很短的时间内沦为充斥暴力和死亡的地狱。被认为是文明象征的高楼大厦,在灾难面前可以瞬间解体为钢筋和混凝土块构成的集体坟墓。这就是为什么生存主义诞生于城市的原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9051/17798184052.html

更多阅读

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成功的人多是偏执狂

《苹果风暴》札记《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罗夫的著作,也许使用偏执狂这样的词汇定义“生存”有些过了,加在“成功”前面或许更为恰当,就如《醉汉的脚步》作者在谈到世界上的随机性事件的时候,举例说JK罗琳当年

老罗: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老罗这个死胖子,一边走路一边往下掉个性的渣。”这是网络上对老罗的一种褒扬。  老罗,全名罗永浩,来自东北,朝鲜族,信奉“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从新东方出道,以“老罗语录”震惊江湖。  幽默诙谐的教学方式、犀利独到的

史玉柱:网游只有社区化才能生存

 巨人网络的投资人近段大有坐过山车的感觉,然而巨人网络CEO史玉柱却体会不到,因为他现在最关注的是如何将自己的网游业务和刚收购的51.com实现很好的融合。在他看来,网游只有社区化才能生存。   现在不关心股价   在接受本报采访

马云:偏执者的奋斗与传奇

见过的人都说,他很狂,只有他敢在阿里巴巴每天收入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后,还说现在赚的不是钱,只是够零花罢了。创业至今,马云不断地被冠以骗子、疯子、狂人等称号,而马云也果真从骗子变成了疯子,从疯子变成了狂人——只到现在不动声色地一

格鲁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Intel的Grove先生提出的“the Paranoid”,是指在企业面临转折的危机时,应该像偏执狂那样,义无返顾地选择改变,并且最好是快速的转变。这也就是他在本书中的观点:战略转折点(Strategic in flectionpo

声明:《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时刻准备着 生存狂的偏执世界》为网友我念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